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场化的进程客观上加速了政府职能转变,影响了政府职能转变的范围、方式与效果。政府治理的分担与协同特质决定了政府的有限性。中国政府职能从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为社会组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政治资源和制度基础;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组织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加快政府从管制型向服务型方向转化、有助于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和社会管理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是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和产品。在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教化和导向功能,对于促进社会组织科学发展、提升社会组织成员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创新社会治理大背景下,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已成必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应然功能使得其获得社会承认成为现实,但是鉴于主客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有效对接政府、应对市场,社会组织能否最大限度地践行社会治理功能,又存在实然的局限。因此,基于“形成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为目标,探讨我国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发挥社会治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组织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带动社会参与、反映公众诉求、推进公益事业、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影响。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统战部门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动把社会组织纳入统一战线的工作范畴,不断探索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切实加强新时期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5.
社会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组织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带动社会参与、反映公众诉求、推进公益事业、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对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统战部门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动把社会组织纳入统一战线的工作范畴,不断探索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切实加强新时期社会组织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治理实践中,政社关系是重要的变量因素。基于政策激励与利他主义愿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供了处理二者关系的方案与选项。政府购买能够对社会组织发展产生激励效应。当前推行的政府购买政策具有选择性培育社会组织的特征,城市治理需要社会组织具备相应的回应能力。为了达到提升城市治理有效性的目的,政府购买宜在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能力和参与治理的协同能力两个方面同时施策。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因此,实现社会组织的依法自治成为新时期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取向。文章从加快推进政社分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章程制度、强化自律自治教育等方面探索了实现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力量,是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主体之一。将社会组织纳入统战工作视野,对于新时代的国家社会发展和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而言,都极具重要意义。而当前,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仍处起步阶段,思想认知上缺乏高度重视、体制机制上不够健全完善、工作方法上机动灵活不足。只有顺应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变化,动态调整统战思路,确立"大统战"格局,目标定位在统战双方的需求,不断革新体制机制,搭建综合工作平台,创造性开展基层统战,才能形成新时代的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有效合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是我国深入改革发展的需要。由于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建设的内在一致性,使得其发展成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高民主党派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不强,参政议政的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切实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深入改革,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背景和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建设新形势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积极有效地发挥其参政议政职能,是当前中国政治体制发展中的新要求。但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受各方面条件影响而出现滞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显然并没有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参政议政的职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面对此种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的进程中,我觉得现在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很多制度设计的问题,我感到一个问题是什么?整个在观念上、认识上、长期形成的一些做法上,首先怎么改变对问题的认识,因为没有观念的改变,再好的制度设计也是很难执行。关于如何理解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现在社会管理创新实际上已经提了好几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三年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干部研讨班上提出来的。但现在对社会管理创新认识不够统一,第一社会管理创新变成政府对社会管理的创新,就说社会管理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是由政府来执行,由政府来操作,由政府来决定,这是自上而下的一种考虑。另外,把社会管理创新变成技术手段的创新,就是怎么通过技术手段来加强控制社会。其实最典型的,在我们现代社区管理里,所谓的网格化管理,基本上是靠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加,这就需 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资源来帮助政府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 。因此,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发挥社会组织社会管理主体的功能,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之一,是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问题与难题的重 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社会组织是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腾飞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着重阐释了在新社会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工作策略,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新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7月18日,由民政部和云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组织座谈会”在昆明召开。民政部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社会组织的创新发展之路,为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我们要努力增强社会组织的整体实力,谋求各项社会组织建设与改革的联动,谋求社会的整体发展。我们要利用当前的机遇,适时地优化社会组织的格局。吸收和扩大各种社会组织的改革成果,创造社会组织建设新的发展动力和环境。全面掌握社会组织的覆盖面、密度、代表性等基本信息。了解公民、单位、领域的组织体系的完善程度。社会组织建设要始终把握大局,要坚持人民立场。我们的社会组织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特征,坚持“为人民、靠人民、人民共享成果”的思想原则,从人民的利益来理解社会组织,从群众的利益来理解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是社会活力逐渐释放的过程。当前构建活力社会是我国后发现代化态势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深化改革开放提供重要平台,也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开端。有效构建活力社会需要深刻理解活力社会的内涵和本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活力社会建设的新转向,以系统推进为根本方法,重点把握活力社会的生长基点。  相似文献   

19.
海峡西岸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对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关注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海峡西岸民营企业应建立更具战略性、长远性的企业价值观和责任观,更多承担社会责任。本文着重阐述了加强海峡西岸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意义,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力量、新阵地、新资源。随着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日益增多、队伍逐渐壮大,将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其智力密集和人才荟萃的优势,应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重要的着力点。通过对江苏开展社会组织统战工作的发展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组织在协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制度困境和问题。统战部门要以"社会化、平台化、项目化"的工作理念,打破原有从上而下开展工作的传统体制,形成网络化、扁平化的组织网络,以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结构优化、覆盖广泛、作用明显的统战工作机制,将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统战工作向新业态、新组织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