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条规定了该法的主体范围,但该条款仅就"消费者"的行为作了界定,却未明确其概念和主体资格;因此,准确解读"消费者"内涵、明确其主体资格、划定其范围界限对于正确适用该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宜阳 《法制与社会》2011,(35):112-112
在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不法行为却屡见不鲜,一些侵权的新形式已经超越了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法律保障机制,以此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本文中作者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状入手,就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消费者问题日益进入法律视野,由于其特殊的的身份、地位导致了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现代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体现在消费者立法中就具体表现为权利义务设置的倾斜性保护,作为对消费者弱势地位的法律平衡,这种保护又体现在一系列的具体法律制度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的"欺诈"有四种解释。这是对"欺诈"的文义在行政解释与民法解释之间进行抉择的结果,忽略了追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上欺诈者对前置义务的违反,且未对消费者是否确受误导,所受损失是否与欺诈行为形成因果关系进行深入剖析。这是长期以来将经济法上的"欺诈"等同于民法上"欺诈"造成的痼疾,故而无法理清实际损失与惩罚性赔偿请求权是否可分开主张,更无法对知假买假行为形成公允评价。应当在文义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体系解释方法,以欺诈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章关于质量、价格、如实宣传等经营者义务间对应关系为依据,阐释欺诈者违反不同前置义务的责任形态,并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力求形成经营者—消费者共治的价值理念,通过目的解释剥夺消费者恶意破坏市场秩序时对经营者主张欺诈责任的资格。  相似文献   

5.
张海铎 《法制与社会》2012,(26):103-104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其权益的法律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并逐渐成为一焦点问题.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选择权、求偿权、公平交易权、结社权、受尊重权知识权以及监督权九项权利,但真正落实起来却存在着很大困难与桎梏.本文将对当前我国消费者知情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保护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欺诈消费者行为及增加赔偿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确立了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适用该条规定时,正确理解其中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及“增加赔偿”等术语至关重要。“欺诈行为”应是故意而为之,在认定时应适用过错(故意)推定原则。“消费者”应限定为生活消费,但经营者不能证明购买者非“为生活需要”的,应认定其为生活消费者。该条中关于“增加赔偿”的规定用语含糊,应增加尊重当事人的约定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年以来第一次进行大修,新增的消费者反悔权制度成为修法的一大亮点。反悔权是属于经济法范畴内的消费者权利,经济法社会本位的理念、反悔权的来源、主体、内容及救济决定了其和传统民事权利不同;消费者反悔权是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的延伸,是一项独立的权利;反悔权和"三包责任"不同,是一项新的消费者权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讨论美国2010年《消费者金融保护法》的文献很多,但是,对于它究竟保护金融消费者什么权利这一重要问题,几乎没有文献涉及。本文指出,至少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第一,这部法律是组织法,不是权利法,没有明文规定任何权利;第二,这部法律整合了过去30年间出台的20来部法律,但这些法律没有形成一个可以直接移植的消费者权利的逻辑体系;第三,前述20来部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是附着于具体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具体权利,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于不同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权利。本文进一步指出,前述国内文献在讨论法律对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反映出简单的法律移植进路在技术和观念上存在的固有问题。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概念的界定是正确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①的前提,我国应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确立农村消费者与金融消费者主体资格。消费者主体资格的判断应遵循主体要件标准、经营者控制力所及范围标准和客观行为标准。研究表明,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均影响消费者概念的变迁。消费者概念可重新界定为: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非用于经营性行为的人。  相似文献   

10.
李勇 《法制与社会》2011,(36):41-42
理财市场投资者与其他市场的消费者一样,处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地位不平的劣势,应确立其消费者法律地位;理财消费者权利的重点在于知情权,隐私权和求偿权,而建立从监管、行业协会到仲裁和司法等多层次的保护机制也是理财消费者保护不可缺失的体制保障,同时应尽快引入集体诉讼制度来将中小投资者保护理念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的阐述了运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医患关系的适当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医患关系在司法实践上的可行性,就此指出医患关系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现实可行性,以期对调整医患关系的妥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团购不断发展,消费者的权益维护问题显得愈发重要。2015年全国两会上,中央领导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将网络团购这一问题,再度引入深论。文章在分析网络团购相关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实中网络团购交易中常出现的问题,指出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网络团购消费者求偿权保护做出的相应完善以及现实中网络团购消费者求偿权的实现情况。文章最后提出了旨在促进我国消费者求偿权实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1,(7):60-60
中国法学会发布“3·15”案例 2011年3月11日下午,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发布“3·15”案例,专家还就“不告知收费”引发的法律问题及消费者解决途径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对消费者的保护对策,通过1968年制定的《消费者保护基本法》规定了其基本的格局:为了保护、增进消费者利益,明确了国家、地方政府及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消费者的职责,并且规定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基本事项。在《消费者保护基本法》的基础上,又制定出约60种法律及为数众多的(各都、道、府、县的)消费者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5.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0,(22):64-64
最高法:旅行社擅定“霸王条款”无效 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明确了旅游经营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旅游者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的规定请求法院认定该内容无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问题不断的出现,如何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已成为当今中国法制的焦点之一。实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价值是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关键所在,并且对于1993年颁布的消法的修改以及正确实施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价值进行全面探讨,结合现实问题探寻其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个人信息帮助了经营者削减经营成本、开发新市场、正确决策,已经逐步成为了一项重要社会资源。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频繁遭受不法搜集、使用和转卖,严重干扰了消费者的生活。文章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含义进行阐述,并在对美国、欧盟关于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8.
第五管辖权是作为调整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对华沙公约体系进行现代化和一体化过程中的创新因素之一,其功能在于能够更加全面、公平地维护航空旅客运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体现该公约制定的宗旨和原则。借鉴第五管辖权的创新性规定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有属性,我国在未来修订《民用航空法》时亦应适时加入相应条款。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知情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本文就消费信息的不对称和法律社会化两方面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权益维护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消费者权益案例的具体实践,就如何界定消费者权益、当前维权制度的缺陷及如何完善法律维权措施提出见解,以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