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为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程序规定》。  相似文献   

2.
李秋高 《求索》2011,(7):160-162
行政复议机构公信力建构必须以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为基础。建立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行政复议制度的司法性彰显而行政性弱化,将导致行政复议演变为司法裁判而最终使得行政复议制度与行政诉讼制度相冲突。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二元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并存的情况下,建立完全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以增强行政复议机构公信力并不可行。行政复议机构公信力建构必须在行政复议制度的行政性与司法性两者之中均衡,行政复议机构只能建立其有限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行政复议程序有限司法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磊 《公安学刊》2003,(3):49-54
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产生至今,呈现过度的、明显的和非规则的行政化的实践性格。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功能是权利救济,其基本功能的发挥需要司法化的复议程序,适度的、有限的复议程序司法化是实现行政复议基本功能的内在要义。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复议听证程序,保障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因其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和惩治职务犯罪的具体职能使民众对其寄予更高期望。当前个案处理中的程序问题、个别执法人员有违法乱纪行为、执法公开度不足、社会公众的传统司法认知严重掣肘检察执法公信力的评价。直面这些影响检察执法公信力评价的微观因素,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寻求积极应对,是执法公信力提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市民咨询]什么是行政复议?公民对哪些事项可以申请行政复议?[部门答复](一)什么是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利益,可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后,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这一活动就叫行政复议。(二)谁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的,均有权利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相似文献   

7.
王卫星 《前进》2013,(11):23-25
一、基本情况《行政复议法》自1999年公布施行以来,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坚持以"大力宣传行政复议制度,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能,积极创新行政复议机制,全力提升行政复议能力和水平"为总体工作思路,大量的行政争议及时化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自该法施行至去年年底,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47万件。其中,以乡镇政府为被申请人的397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2.7%;以县级政府为被申请人的1201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8.17%;以县级政府部门为被申请人的6988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47.54%;以市级政府为被申请人的789件,  相似文献   

8.
行政复议是指:个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组织(包括中国和外国的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救济制度。由于国家安全机关兼具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因此,对国家安全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由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不知如何向国家安全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申请内容不符合法定要求、越级申请、乱投申请书等诸多问题,笔者试图进行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每个民政工作者的应尽职责,但具体到民政行政复议,特别是遇有当事人提出复议申请时,有的同志便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本文就民政行政复议程序与应诉作一浅议。一、民政行政复议的程序民政行政复议的程序一般是:处理复议申请、做好复议审理、作出复议决定和裁决执行等。(一)处理复议申且复议机关收到当事人的复议申请后,要组织力量及时进行审查通过审查,认为符合申请期限和条件,且尚未向人民法院起诉,就应当立案受理;如查明复议申请已超过法定期限,或者已向法院起诉并已受理,或者不符合复议申请的其它条件,就裁决不予…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复议管辖所涉及的问题不仅有行政机关之间的权限,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诉权实现。现行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在这两者上存在重大缺陷,严重影响到行政复议立法宗旨的实现。笔者在分析现行体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回收现有各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复议权,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统一的行政复议委员会,重组我国行政复议管辖体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国务院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草案)》作如下说明: 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监督制度。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对于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促进行政机关合法、正确地行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行政复议审理机构、审理人员、审理程序等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行政复议价值的实现。因此从公正角度看应设立统一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确保行政复议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多样性和中立性,确立公开透明的行政复议审理程序;从效率角度出发应建立复议简易程序,明确行政复议调解和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复议法对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法律责任规定得十分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行政复议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依法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或者不按照规定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的,或者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相似文献   

14.
林嵬  张军 《人大建设》2007,(8):43-44
老百姓同行政机关产生纠纷,除了花钱到法院打官司,还有没有其他途径?近年,行政复议正以其程序简单、受理便捷、不收费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化解行政纠纷的新通道。  相似文献   

15.
国办发〔2 0 0 1〕 38号 (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法 )第十四条的规定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以下简称省部级行政机关 )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 ,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省部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申请国务院最终裁决。行政复议法第三条规定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为了保障行政复议法全面贯彻实施 ,促进各省部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从严治政 ,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案件的有关处理程序 ,经国务院同…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使得《行政复议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与《行政诉讼法》有了一个更好的衔接。一、明确了行政复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即将来的行政诉讼原告和被告。二、合理的操作规程使得行政复议审理更加规范,更加体现了行政复议制度的准司法性质。三、化繁为简,行政复议申请方式的多样性。四、“驳回”的使用,使得复议决定方式更加多样化科学化。五、“终止”复议程序的有效使用,使得复议主动权掌握在复议机关手中。六、用和解和调解方式来解决行政争议开创了解决行政争议方式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行政复议是政府系统自我纠错的监督制度和解决行政争议的救济制度,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2020年2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之后以相对集中行政复议体制和行政复议委员会为核心的改革路径在地方迅速铺开,《行政复议法》的修订也于2023年9月完成并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作为兼具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双重职能的公安机关,有必要以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特别是修法为契机,正视存在的问题,理性分析新法的变化,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升公安行政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正>婚姻登记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一直以来,婚姻登记机关在实施婚姻登记行政确认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或多或少出现了登记瑕疵,给婚姻登记当事人及婚姻登记机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冲击着行政机关的公信力。本文试图通过婚姻登记瑕疵剖析、原因分析、制度构建等务实方法,以期达到减少瑕疵、及时纠错、提升婚姻登记机关行政确认公信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行政复议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寻求权利救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由于起步晚尚处于建设期等原因,我国现阶段的行政复议制度还存在着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笔者主要从行政复议的机关、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复议案件纠纷解决机制中引入调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行政复议案件一般通过复议机关单一地审核书面案卷材料,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的形式作为行政复议案件纠纷解决机制。然而,这种传统、单一的行政复议案件纠纷解决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公民私人之间所产生的民间纠纷。为了发挥行政复议救济手段的应然性价值,有必要在行政复议中引入调解制度,并构建行政复议调解机制作为行政复议案件纠纷解决补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