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人的生命价值是效用价值与人道价值相统一,人道价值是基础,效用价值是人道价值的延伸。人的生命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载体,人的生命终止了,人的生命价值、人的其他一切价值、人的发展、人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人的发展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人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不断完善自己;人的发展是对生命意义的彰显,通过社会实践,在有限的自然生命时间里提升生命价值。人的发展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追求,使人的生命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局限性是现实的人的基本规定性和重要表征,对人、社会历史和自然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是表征和衡量人的存在水平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只有坚持不懈地合理应对从而降低这种局限性,人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结果,实现良好的存在。人的局限性的涵义需要明确的科学界定。事物的局限性是事物不完美、有局限的总体规定性。人的局限是人的不足及其对人的束缚的统一。人的局限性是人不完美、有局限的总体规定性,是人存在不足并受不足束缚的总体规定性。人的局限性不同于人的局限、人的有限性和人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3.
敖翔 《前沿》2006,3(12):182-184
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核心发展理念。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和可持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是人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条件。通过实现人的现代化、构建生态文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不但是以人为本的应有之义,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一要尊重人,培育平等意识。尊重人就要重视人的尊严、人格、劳动成果。尊重是一种双向行为,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实际上也无法得到尊重。人们在相互尊重的  相似文献   

5.
冯波 《传承》2011,(14):26-28
马克思的民生观是公共民生观。马克思视野中人的本质、人的意义是现实的、具体的、生成性的。从根本上说,人是一个公共性的存在物,公共性是人的内在规定性和品质。现实社会中的人是公共性的人,他们的需求是民生的起点,共同体是民生的解决场域,公共实践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李琦  敖翔 《前沿》2005,1(3):143-145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和社会实践的。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它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是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为此, 我们必须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 把握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何以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以及这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实现的目标、主体、途径和动力。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人的关键在思想,只有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启发人、关心人、激励人”,才能找准切入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满足职工思想需求,是思想政治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种车辆急剧增加。人、车、路三者的矛盾更加突出,道路交通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交通安全人、车、路三大要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车辆是人驾驶的,道路是人来使用的,  相似文献   

9.
人性,通常指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首先是动物,都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源自人的动物性。人的欲,源自所有动物的本能;人的情,源自高等动物的感情机制。其次,人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性的高等动物。人除了有生理、安全这些低层次的需求,还有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此外,人还有同情、仁爱之心,追求自由、平等,等等,都是人性的一部分。人性是每个人所共有的。但人性又受到不同社会、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表现不尽相同。党性则不是人人都具有的。党派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是…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24)
正人生在世,既然为人,当常思"人何以为人";否则就"人将不人"了,但是,要给"人"下一个十分确切、完全没有异议的定义,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起来很可笑,身为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年逾古稀、念过一些书的人,对"人"是什么,居然常常陷入疑惑!什么是"人"?既然是人,岂有不知道什么是人的?虽然人人心里都明白,可有多少人说得清楚?权威的解释是: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解释为科学界、理论界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以人为本”,做人的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工作要多多研究“人”。中共十六大报告通篇贯穿着一个“人”字。发展经济是为了人,为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美好的充实的生活。发展政治也是为了人,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享受我们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推进发展文化也是为了人,为了人民享受文明,享受文化,享受精神生活。悠悠万事,唯发展为先;九九归一,最关键的是人的利益、人的发展。从政治高度领悟其蕴涵的意义,就是尊重人。尊重人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2.
文学艺术乃是人追求真理的意义世界,追求作为人之存在的真理的意义;它也是人追求现实性的意义,追求人之如何存在的意义。文学艺术是人希望凭真理生活、求真理意义的呐喊;它是人建构此岸世界的家园的价值所在。真理是人作为存在物存在的本真意义。文学艺术是真理之寓所:人创造和拥有文学艺术使人得以平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重,它于自身中包含着使人之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文学艺术是人探究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方法,它是人的内在需要和精神需求,它是人从人自身出发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投射,是人类生命活力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慧  黄红生 《求索》2010,(10):75-78
虚拟技术是人的发明和创造,从设计开始就体现着人的信、知、情、意,因此,人是虚拟技术的主体,虚拟技术负荷人文价值,支撑人文维度。从人学的角度审视虚拟技术,可以独特地得出,人是虚拟技术的主体,虚拟技术的发展依靠人,人类必须高于动物并且合乎人性地、自主地生活;人是虚拟技术的尺度,虚拟技术的发展应该尊重人,尊重天然生命、天然自然存在的合理性和持续性以及人文文化的延续性;人是虚拟技术的目的,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了人,让人的生命意义更加崇高自由;人是虚拟技术应用的终极关怀者,虚拟技术的终极考量,必须追问人的主观合目的性与客观合规律性统一,达成真、善、美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这个世界上,最难看清的是什么?是人。因为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价值取向。难看清,不仅仅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巨大的差异,更在于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尝试看透一个人,也许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4)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解读,关于人的本质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人的劳动能力和过程、人的活动表现价值意义、人的无限创造性、人具有社会性特质和人追求自由的本性。劳动异化是否定人的本质内容的根源,它是与人的本质内容相对立的面,克服异化劳动是恢复人的本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谁“谁是谁的人”梅桑榆是谁的人”是一个许多人常用的句式 ,在某些机关呆过、企业干过、官场混过的人 ,多会以此句式造句 ,比如说“张三是李四的人”、“赵二是王五的人”等等。桑榆先生曾在企业和机关混过几年饭吃 ,故对此句式耳熟能详 ,而每闻之 ,心中必哂之 ,且对那已成为谁的人的家伙顿生不敬之感。一个人一旦成了谁的人 ,他还有独立人格可言 ,有自主意识可言乎?赵二是王五的人 ,那赵二便是王五的家奴 ,两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主奴关系。尽管赵二是党员 ,是公务员 ,嘴上在高喊他是党的人 ,是政府的人 ,但其内心唯尊王五一人 ,趋避进退 ,…  相似文献   

17.
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自然界的主宰。可是要把人放到复杂的现实社会中去,人简直不可捉摸。人是极其复杂的,复杂到有时连自己都不能解释自己。到底什么是人的本质呢?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人的本质不是指某一个人的,而是一切人的;人的本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变化的;不是抽象的,而是极为现实的,是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思想关系等的总和。首先,这是对资产阶级抽象的“人性论”,的  相似文献   

18.
第一,必须着力于提高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首先应当体现在提高人的素质上。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不可取代的。这也是中华民族要振兴,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要有中国人的地位必须解决的问题。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文化综合素质的竞争。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并没有准备好一批人。当然也不可能准备好这么一批人再来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在做的当中来锻炼人、教育人、考验人、检验  相似文献   

19.
谢金林 《求索》2008,(4):90-92
公共人是现代公共管理基本的人性预设。公共人所以与政治人、经济人相区别,因为他有着特定的内容。公共精神、公共权力、公共责任构成了公共人的基本伦理意蕴。公共精神是公共人从事公共活动的精神气质,公共权力是公共行政活动中的权力理性,公共责任是公共人通过公共活动对公众的伦理承诺。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是发展的前提、动力和目的。世界历史是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人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唯一能动的因素,同时人也是目的,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努力提高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