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23日人民日报的社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它从理论上和实际上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特点和它的伟大意义;同时从政治思想上来说,它也是这次反右倾、鼓干劲学习运动的总结。因此,社论不仅对经济工作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改法工作也有着同样的重大意义,希望各地法院工作的同志在党委领导下,把它和同日人民日报公布的关于1959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新闻公报作为重要的学习文件,联系工作和思想很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是一次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在国内外反动派利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某些暂时的、局部的困难和缺点,向党和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加紧进攻的时候,更高地举起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光荣旗帜,坚决地粉碎了不坚定分子的右倾思想、右倾情绪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八年底,“人民解放軍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轉入了优势”,向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猛烈进攻,“横扫千軍如卷席”,蒋家王朝摇摇欲坠。在这种形势下,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全国人民面前: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伟大领袖毛主席高瞻远瞩,及时发表了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篇光辉著作,彻底批判了主张“中庸”,保护敌人,反对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调,扫除了刘少奇“和平民主新阶段”论和林彪右倾军事路线的干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阻止革命胜利前进的罪恶企图,  相似文献   

4.
陈小炉 《检察风云》2006,(14):60-61
2006年6月4日和5日,台湾《联合报》接连发表两篇社论。“陈水扁的黑金贪腐,铺天盖地,无孔不入。……扫黑金是陈水扁的一大政治旗帜,但如今,他却成了台湾政治史上的第一黑金。”  相似文献   

5.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早在文化大革命前理论界曾有过争论,这本来是正常的。这种学术性的探讨今后仍然应当继续。可是,近十年来,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需要,操纵舆论工具,竭力鼓吹“真理的阶级性”。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在他们所炮制的一篇社论中,就武断地宣布:“在有阶级的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绝没有抽象的超阶级  相似文献   

6.
1960年9月,王震到新疆建设兵团视察工作,正赶上乌鲁木齐生产建设兵团开誓师大会。一个团场场长在发言:“……反对右倾,持续跃进,我们团场向党表决心,保证开荒三千亩,粮食单产超千斤……”王震听了,鼓掌称赞。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学》1995年第5期发表的陈恢先生与张光博先生商榷的文章,题为《是“正确百降”还是误导》(以下简称陈文),拜读之后,颇感震惊。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愿就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个人认识。一、陈文是针对张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提出商榷,字里行间竟带着莫大的情绪,什么“发表社论”、“口气过大”等等,这究竟所谓何来?依读者之见,张文不过是谈了学习邓小平“特色理论”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家之言.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8.
我阅读了15期“人民司法”的短评“错了有人负责”这篇文章后,引起了我的共鸣,也想说几句话。“错了有人负责”,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右倾思想。这种思想在少数同志中的确是存在的,对于审判工作来说,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值得引起我们注意和警惕。有些人认为现在刑事案件都经过“三长”和党组研究,经上级党委批准才处理,审判员不过是办理法律手续而已。因此,如果处理错了应由领导负责,  相似文献   

9.
《中国律师》2003,(5):48-49
本期的评点话题,我们要向广大读者推荐的是《一位市委书记的“没想到”》和《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做得到”》,然后还要推出一篇编后评论《不变为本 求变为新——兼议中国律师业的变与不变》。市委书记视察律师事务所并以“三个没想到”对律师事务所的工作进行了肯定,而律师事务所又以“三个变与不变”向市领导做了一次漂亮的汇报。不要小看这篇市委书记的即席讲话,也不要忽视这篇律师事务所的工作汇报,他们折射出了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战略和改革思路。建议大家读后共同思考一下:我国律师业哪些该变、哪些不能变、怎样变、变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应该变、为什么不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律师业的改革与发展就会再上一个台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关键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变化”,需要什么“不变”。  相似文献   

10.
周成玺同志是陕西省西乡县人民法院峡口人民法庭审判员,中共预备党员。自本年担任审判工作以来,积极负责,特别是经过最近反右倾鼓干劲的学习,检查了右倾思想情绪之后,干劲更大,志气昂扬,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同公、检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工作,并利用交流会、逢场的时机,在贯山、峡口开展了两次小型展览和法律讲演15次,计1709名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三月。这是一篇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纲领性文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个斗争集中表现在民主革命总路线问题上。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工农运动的迅速高涨,出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局面。一九二五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上海“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省港工人的大罢工,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显示了中国无产阶  相似文献   

12.
一次在基层,问及老百姓对工作的意见,一工人说:“咦!那是挂在空档上转哩。”我闻言一惊。空档者,发动机只转不做功,只闻其声不见其动,轰轰隆隆白费油。这使我想起几年前,我曾带一支由六辆大卡车组成的扶贫车队,在十月初秋风乍起时为当地去送冬衣。在移交现场锣鼓喧天,县长的讲话简直是在背一篇社论,可谓激昂热烈。到十二月,已是冬雪纷纷,这位县长来京办事,我随口问一句:“给群众的冬衣发下去了吧?”他却说:“还在库房里。”“为什么?”“等春节慰问时再发送”。我不由拍案大怒:“我们全机关争分夺秒,在秋凉前捐了六卡车…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一篇值得注意的法学文章 张光博同志的《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一文(载《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以下简称“张文”),以醒目长标题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注意。 一位法学界人士说:当他猛一见这个标题,以为是《中国法学》发表社论。这可能是张文给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 张文标题的口气是否过大,姑且勿论。但看上去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探讨与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的制定、修改与社会法治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启疆 《现代法学》2005,27(4):35-41
中国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是通过社会内部自身变革的方式在政府主导之下得以实现的。转型的轨迹可以描述为:思想解放运动使全党全国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在彻底否定和不断排除影响中国发展的“左倾”、“右倾”思想和观念的同时,人们的现代文明思想与理念也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不断加深修养;在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同时,开始了改革开放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探索道路。民主法制的重建和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实现了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下,最终实现了社会向法治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8月17日人民日报《乘胜前进,搞好社会治安》的社论中,要求各地司法机关对严重危害社会的现行犯罪分子,要“召开有教育意义的、文明方式的宣判大会”。这种要求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很有针对性的。在各地召开的宣判大会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  相似文献   

16.
从2014年11月29日晚上开始,一篇名为《少年不可欺》的维权帖红遍网络.网友“NIKOEDWARDS”称,两大互联网品牌——优酷和陌陌涉嫌通过欺骗手段抄袭他们利用热气球从太空拍摄地球的创意制作了商业广告视频《追气球的熊孩子》. “90后”少年对互联网巨头的隔空喊话,引发网友大量围观.在“讨伐巨头”的情绪飓风中,仅仅一天后,这篇维权帖在原发微信公众账号上的阅读量达到10万余次,点赞达4万余次;在其原发微博上,帖子的转发量达11万余次,成为当日微博热门话题之一,阅读量突破2000万次并在网络空间和传统媒体上引发“创意保护”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不宜要求“审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 ,“追求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的提法在法院系统出现。该提法自产生以来颇有生命力 ,近几年来越提越响 ,上至最高法院下至基层法院 ,无论是最高法院的文件、社论 (指《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社论 ) ,还是地方各级法院的工作报告、机关总结、经验汇报等材料 ,都要将“审判工作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作为重要内容提出来 ,或作为指导思想和重要任务进行部署 ,或作为重要经验进行总结。笔者认为 ,“审判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的提法有违宪法“依法治国”的精神 ,不利于严肃执法 ,阻碍审判工作的…  相似文献   

18.
幽默大王     
没有学大寨文革爆发前夕,某县公社干部集训,批判右倾。吃透文件之后,分组讨论“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某公社书记一直打瞌睡,被叫醒回答“失败的原因”,乃高声答曰:“没有学大寨!”  相似文献   

19.
成功者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25倍。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人做出了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这16人中,  相似文献   

20.
从四十年前为鲁迅所痛斥的小丑狄克,到七十年代篡党夺权的帮魁,张春桥的反革命政治生涯是一脉相承的。几十年来,在张春桥苦心经营的反革命事业中,十分重要的一招,就是利用舆论阵地,舞文弄墨,进行媚敌反党活动。继宣扬“国防文学”之后,他又亲手炮制了一批以“国防”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名曰宣传抗日,实则站在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立场上,向国民党反动政府频送秋波,为蒋介石集团假抗日、真投降的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