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21世纪进入第10个年头的时候,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在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之后,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进入了巩固提高和进一步全面展开的新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上,又有着不少的难题和挑战,需要我们正确应对和解决。我们应从社会哲学的高度深刻认识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规定和内容要求,在全面推进的同时加强整体协调;重视主体即人的发展的双重意义,正确对待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分化与社会冲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处理好和平崛起中的外部关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3.
一般而言,现代化应该包括三个层面:物的现代化、制度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但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又是人的素质的提高。所以,当代中国社会要获得长足、快速的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从提高国民的素质入手。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但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怎么完善,至关重要。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任务,生产力发展应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方向转化,能否完成这一步飞跃,关系到人民生活可改善的程度和发展远景。目前的现状和未来的任务我国目前的现状可以用三个重大变化、两大基本不变来概括:三个重大变化是:1.建立了比较扎实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达18.3万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9.3倍。其中第二产业占47.5%;工业化程度达到中期,工业中高新技术达到1/3左右。第一产业的比重和人口下降了,但绝对值…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虚拟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开拓了政治发展的新渠道和新空间,推进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也给我国的政治稳定、政府治理、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等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在特定范围内给我们的政治秩序带来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为配合国家编制199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制定发展纲要,并为联合国1995年召开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培林研究员执笔撰写了4万余字的《1996-2010年: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中长期研究报告》,现将报告部分内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一、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以在短期内完成。首先,价格改革仍未完全过关,虽然…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变中。这一转变又处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一体化、科技高新化、产业高级化的大环境中。这使世纪之交中国的社会发展,既面临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有明确坚定的战略与对策。我认为,这种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中介组织对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及管理的科学性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降低交易成本和我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性措施,因而是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目前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应当制定和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许和隆 《求实》2000,(3):6-8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从本质上看就是随着时代变换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和不断求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求富、求强与独立、民主相融合 ,构成了以现代化为背景的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与此同时 ,每一个时代在发展中也孕育了自己的同时也是属于中国社会的一代伟人 ,他们站在各自时代的浪头 ,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本文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视角 ,粗略地探讨邓小平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一、倡导思想解放 ,除旧立新 ,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扫清了前进道路先进、开放的思想观念因以人们对新事物接受和认同可极大地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与此相反 ,僵化、保…  相似文献   

10.
《探索》2016,(1)
具有严苛性和性别盲视性的生育政策被视为近二三十来中国持续遭遇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能否有效缓解出生性别比失衡,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系统分析现行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的措施以及"普二新政"后的措施和手段面临的挑战。基于未来可能的挑战与困境,提出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强化宣传倡导、消除政策中的性别短视和盲视、从关爱女孩推及关爱女性等措施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跨越的关键时期。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且机遇大于挑战。只有分析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领域面临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长远的最终目标来说,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但这只有经过一步一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长期的奋斗才能实现。目前,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里,我们要说明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几代中国人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和流血牺牲才开辟出来的,而且历史证明只有作为“三个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一 1、 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变被动为主动。 早在唐、宋时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是处于世界前列的,只是到…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更是中国共产党具有无限力量的根源。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扭转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改变了人民遭受苦难和屈辱的命运,推动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走向人民民主;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进行具有伟大革命意义的改革开放,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人民生活发生质的飞跃,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大约"三十年时间",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小阶段",是中国现代社会和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一个独特的特征和一种特殊的规律性现象.推进21世纪初期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应注意研究和把握这一"三十年阶段论"的发展趋势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明的关系 ,是一个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争论不体的问题。对这个如此复杂的问题 ,本文无意作过多论述 ,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历史发展是以“辩证否定”的形式展开的 ,思想文化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如果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比作一条不断延伸的河流 ,那么人类文明的初创阶段就是这条河流的源头。不管这条河流流向何方 ,它总是流淌着交融着自己的源头活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士五大报告中指出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因此 ,我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稳定,深化改革需要稳定,扩大开放需要稳定,完善民主、健全法制需要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稳定,所以,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问题。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而实现社会稳定离不开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12亿人口的大国,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又是一项崭新…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模式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近,我国著名学者俞可平教授与美国著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教授,就上述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讲,意味着资源在全球的重新配置,但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资源(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利用都受到制约,尚不能实现优化配置,从而直接阻碍农业和农村进一步的发展。如把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分析清楚,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丰富廉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但在总体上劳动力的供给大于对劳动力的需求的即定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利用也受到制约。1.中国的最大优势——近乎无限供给的、价格极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现有耕地19.5亿亩,全国2亿…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当代世界和中国的主题。邓小平曾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综观2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道路和推进方式,我们发现,邓小平以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睿智和胆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并逐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发展思路。这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