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犯罪预防中的教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预防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犯罪预防中的教育机制 ,旨在预防和消除犯罪 ,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为此应采取的措施有举办“家长学校” ,提高家长素质 ;改革学校教育体制和升学体制 ;犯罪预防中教育机制要形成规模和舆论导向等。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犯罪问题不断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已不再是单一的儿童成长和教育问题,其背后往往涉及了学校教育理念的落后、家长关爱的缺失、社会保护的缺乏以及留守儿童自身方面原因等因素.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近年来农村儿童犯罪的特点来探究农村儿童犯罪问题背后折射的家庭、社会、学校和留守儿童自身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对策.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预防上,学校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家庭教育要突出对儿童的关爱和保护、社会应该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的校园伤害案件,一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研究校园伤害相关情况的文章愈来愈多.然而,这些实质上是侵权行为的伤害的社会危害性程度通常较低,“校园犯罪”才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现象.它不仅造成了受害者个人的人身和财产等损害,而且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目前有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有效地促使学生和教师正确的认识犯罪和预防犯罪.然而,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栋梁的地方,作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力量的地方,在近年来出现了大量的学校人员犯罪现象,这严重地破坏了学校安宁的学习环境,扰乱了良好的秩序.为了更好地打击和预防校园犯罪,恢复学校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通过对几篇学校犯罪的文章进行阅读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广东街面“两抢一盗”犯罪的精确打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7,24(1):47-50
严厉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活动,是当前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两抢一盗”犯罪情报信息研判,精确获取街面“两抢一盗”犯罪证据,实施精确打击,是“专项整治”遏制“两抢一盗”犯罪的需要,是提高办案质量和对犯罪人员的打击处理率的重要保证,是公安机关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犯罪这场战役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当前加强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侦查工作问题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三道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庆云 《政法学刊》2004,21(5):18-20
当前,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立案案件中所占比例较高,且日趋严重,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因此要积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作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筑起青少年“不想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要加强管理,严密防范,限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条件和机会,构筑青少年“不想犯罪”的第二道防线;要强化法律手段,打击和震慑犯罪,构筑青少年“不敢犯罪”的第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罪刑规范模式的再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罪刑规范模式是什么,这在刑法学界存在着“犯罪既遂模式说”与“犯罪成立模式说”的尖锐对立,迄今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事实上,上述任何一种学说都无法对罪刑规范模式作出全面、合理的解读.“罪的规范”规定的是各种行为形态成立犯罪的基本条件或者说共同条件,并非是对各种犯罪形态的共同规定,而且预备形态无法纳入其中.在此意义上,“犯罪既遂模式说”并不可取.“刑的规范”规定的是犯罪既遂形态的刑事责任,并非各种犯罪形态所共用的刑罚.在此意义上,“犯罪成立模式说”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法层面,政府行为通常归于国家行为,所以政府犯罪被视为国家犯罪.然而国家犯罪较普通国际犯罪有更严格的判断标准,只有基于政府行为或在政府渎职的情势下才能实现;反之政府犯罪可能因政府行为违反法律,严重伤害本国人民和国家的利益,而超越国家犯罪,独立存在;所以“政府犯罪”包含“国家犯罪”.理论论证和实例研究证明:在现有的国际刑事责任体系中,“政府犯罪”概念有可能在法理和实践层面替代“国家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中国犯罪情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司法机关面临着极大的办案压力,各地监狱也是人满为患.面对犯罪的日益高发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严刑峻法,仅仅从犯罪的“需求侧”方面扬汤止沸.我们有必要变换思维方式,提倡和形成加大关注犯罪“供给侧”的理念,对犯罪进行多方面的釜底抽薪,努力从犯罪的“供给侧”方面去遏制犯罪的形成和高发.加大关注犯罪“供给侧”的理念,有助于摒弃“先刑重刑思维”的治理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制度革新和社会政策完善,有助于社会疾病的自我检查.实现犯罪的“需求侧”向“供给侧”的转变,其路径可以有:在刑事立法方面,提高犯罪的入罪门槛,构建刑法立法的检查机制和退出机制;在刑事司法方面,彰显司法内敛节制对犯罪合理反应的约束作用;在犯罪预防方面,不断创新方式以加强犯罪的源头预防和制度预防.  相似文献   

9.
于伟 《法制与社会》2010,(11):234-235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缺陷与未成年人犯罪有密切联系。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必须提高家长素质,注重家庭教育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从目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入手,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青少年自身素质四个不同层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重从学校教育角度来谈如何全面预防青少年犯罪,使青少年能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虽然有关校园犯罪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但有关校园犯罪的实证研究却出奇的少.其实,学校和其他社会机构一样,如果缺乏监管就有可能造成年轻人过分积聚,进而引发犯罪.上学和放学的过程就是有关犯罪的高发期.某些相关研究已经证明,校园周边是犯罪的高发地带.但以学校类型、时间和空间为视角对于犯罪格局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笔者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着手,研究不同类型的学校(公办或者私立)、不同的年级(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犯罪发生可能性的不同.笔者通过采取空间建模(即本体空间范围内的指数性扩展)的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学校有着截然不同的犯罪格局,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学校类型进行区分对于了解犯罪的空间格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论并存罪过     
《法律科学》2015,33(1)
传统罪过理论所坚持的“一个罪名、一种罪过”原则,不能合理地解释滥用职权罪等犯罪的罪过形式,“客观的超过要素”、“复合罪过”、“主要罪过”等学说也存在诸多理论缺陷和实践困惑.罪过形式包括简单罪过与复杂罪过,“并存罪过”是复杂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一个犯罪的基本罪过或者加重罪过存在着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的情形.犯罪可以根据其基本罪过形态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并存罪过犯罪三类.当一个犯罪的加重罪过属于“并存罪过”时,则应根据基本罪过来确定该罪的罪过类型.  相似文献   

13.
《江淮法治》2007,(6X):5-5
网吧不能开在学校旁,国企破产将推动特殊照顾,公务员有了“紧箍咒”,“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严惩盗抢诈骗机动车犯罪,央行上调存款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4.
齐冠军  赵文聘  杨蕊 《法制与社会》2013,(31):291-291,293
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以及创新,应当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经济实体提供融资选择,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然而,由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期,市场环境、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并不完备,一些犯罪借用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成果外衣实施.集资类犯罪便是其中主要犯罪类型.本文通过详明集资类犯罪的分类,阐述了集资类犯罪所侵害的“秩序”的具体含义,以及侵财类集资诈骗中“诈骗”的本质,并通过吴英案透视“秩序”与“诈骗”的区别,从而明确了区分两类犯罪的标准,从而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犯罪黑数”或称犯罪未知数,是指确实存在的犯罪活动没有在犯罪统计表上反映出来的犯罪数,也即是没有被揭露或没有受到司法机关追诉和审判的犯罪数。“犯罪黑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黑数”,就是犯罪事件已经发生,犯罪人和其所犯罪行均未被司法机关发现;另一类是“相对黑数”,有三种情况:1.犯罪事件已经发生,司法机关已立案侦查,由于没有找到犯罪人或证据不充分,不能定罪处罚;2.司法机关对已经归案的罪犯,只查明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食品安全类犯罪进行了修正,特别是将“卫生标准”修订为“安全标准”体现了刑法对《食品安全法》基本理念的呼应和统一.但是,当前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已经不能再被视为是一种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型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风险社会语境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应当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予以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此类犯罪进行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改造,增加持有型危害食品安全类犯罪.严密刑事法网,将“生产、销售”修改为“生产、经营”,实现与《食品安全法》的规制统一.面对食品安全风险,刑法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犯罪学中的“破窗理论”为基础,探讨信息化背景下新型财产诈骗犯罪的两大核心问题,即其是否与网络环境无序性存在相关性,以及如果相关,对无序的干预是否会降低该类犯罪的发生,基于以上分析,探索我国当前新型财产诈骗犯罪高发的“破窗”所在.最后建立了“零容忍——控制犯罪源、整顿无序——肃清犯罪环境及被害人预防”三维度全面预防机制,为预防、控制和消除新型财产诈骗犯罪提供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区分制与单一制是两种现存的处理犯罪参与问题的客观立法模式.从我国《刑法》的现实规定出发,宜认为我国的犯罪参与体系归属于单一制.以“立法原意”“共同犯罪人的立法分类”“法条关系”“立法特点”“立法动态”为切入视角,对我国犯罪参与体系归属单一制立法依据进行的论述,既是对我国犯罪参与体系归属争论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单一制论断理由阐释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9.
(一)怎样才能使监狱不致变成传习犯罪伎俩,制造新罪犯的“犯罪学校”,是古今中外的监狱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在资产阶级国家的监狱制度上,曾有过“独居制”、“沉默制”、“分房制”等等各种尝试,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个问题一直是无法解决的。如今美国监狱的罪犯重返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原因之一,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官倾向于将“犯罪情节较轻”理解为罪行整体较轻,尽管他们在实践中也会“自己反对自己”;这表明中国法官在缓刑正当化根据上偏好并合主义立场.法官们的再犯罪危险预测存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裁判风险对缓刑结果的影响远远大于再犯罪危险的影响.缓刑适用规则、裁判结果社会影响与审判责任追究的不确定性,塑造了冒险与保守并存的缓刑司法格局.要让缓刑裁判更加科学和正义,必须为缓刑制度注入确定性.宜将“犯罪情节较轻”解释为“(再)犯罪(危险性)情节较轻”,进而在正当化根据上坚持分阶段的并合主义立场;要通过再犯罪危险评估的科学化、定量化和专门化来提高缓刑实质条件的操作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