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柞水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37种,其中大西沟菱铁矿储量3.02亿吨,占陕西铁矿总储量的47.6%.近年来,柞水把矿产开发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优先发展,重点培育,大西沟铁矿整体开发迎来了发展机遇,被列为省市县"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2.
乾佑镇地处柞水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始终按照"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把平安建设作为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治本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商洛市委、市政府授予201 1年度信访工作"三无"镇,被商洛市综治委授予年度全市平安建设先进镇,被柞水县委、县政府授予综治平安创建、信访工作先进镇等荣誉  相似文献   

3.
柞水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37种,其中大西沟菱铁矿储量3.02亿吨,占陕西铁矿总储星的47.6%。近年来,柞水把矿产开发作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优先发展.重点培育,大西沟铁矿整体开发迎来了发展机遇,被列为省市县“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2005年11月,柞水县成立了小岭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解决该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2014年,柞水农商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省联社党委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案件专项治理,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成效。"一项活动"总体推进柞水农商行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密围绕为"民务实清  相似文献   

5.
一项事业从基础做起,以保障人们健康为先导,造福百姓,惠及民生,似一缕春风沁润柞水大地;一项活动,把基层激活,全体职工齐参与,群策群力,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彰显了卫生系统为民办事的信心和决心!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开展"三问三解"活动相关精神,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作风,落实惠民富民政策,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推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柞水县卫生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组织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基层,面向群众,扎实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按照省市县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安排,柞水县卫生局抓早动快,迅速行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柞水,有一所美丽的学校,这就是陕西省标准化高级中学、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陕西省柞水中学. 柞水中学创办于1946年,当时定名为“柞水县立初级中学”,1949年,柞水解放,更名为“柞水县初级中学”,1968年,学校更名为“柞水县城关中学”,1978年通过市重点中学的验收,2008年跨入了陕西省标准化高中行列. 柞水中学旧校在县城北关,校园面积30亩,仅有教学楼三幢.由于受空间限制,校园无法拓展,使得校舍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7.
柞水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农业局的精心指导下,紧扣"美丽柞水、生态农业"发展定位,积极应对抵御高温干旱、病虫危害等不利因素,坚持"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为抓手,以园区带基地,以品牌带效益、以体系带创新,加快"三县一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县、千万只土鸡示范县,秦岭鲜切花基地)建设步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大力推动农业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全县农业经济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商洛市柞水县位于秦岭南麓,毗邻西安,是一片民风淳朴、历史厚重的土地。近年来,随着“亚洲第一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贯通,缩短了柞水与西安的距离,使柞水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成为西安市民举家式自驾游和休闲度假的首选地,前来柞水溶洞、凤凰古城、牛背梁森林公园、秦楚古道、岭南首镇旅游观光的客商日益剧增,旅游业迅速升温,极大的刺激和促进了当地饮食、  相似文献   

9.
柞水公路段在市公路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交通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省、市公路(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局"保银争金"工作奋斗目标,以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为载体,克难攻坚,扎实工作,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制定措施、夯实责任。年初,市局公路工作会议之后,该段于2月15日召开了由班组长、统计员、党员、路政员及机关全体职工参加的公路工作会,会议上传达落实了省、市公路(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客观公正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成绩和不足,兑现并奖励了2011年度双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  相似文献   

10.
走进柞水县,就如同到了一个山清、水秀、天蓝的世外桃源.近年来,柞水县林业局始终围绕"打造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依法保护青山绿水,积极造林植树,使林业生态成为支持柞水县生态旅游为主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 "十一五"期间,柞水林业局植树造林25.0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88万亩,飞播造林9万亩,封山造林82万亩.全县完成林业项目投资16056.89万元.随着全县造林面积的增加和一系列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柞水县林业生态优势得到进一步的显现.国家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显示,柞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6.5%,林木绿化率达到76%,植被覆盖率达到88.8%.  相似文献   

11.
柞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和育龄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努力构建县为主科学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推动了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柞水溶洞以其色彩斑斓、姿态万千而闻名陕西.而柞水职业中专在生活薄弱、经济吃紧的情况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严格的管理手段,优异的教学质量,辉煌的教学效果令三秦职教同行刮目,被喻为镶嵌在三秦大地上一颗璀璨的职教明珠.  相似文献   

13.
柞水县委、县政府主动领会农村改革的新政策、新要求,按照积极探索、持续推进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四个四"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新路子,连续十年荣获全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第一名. 坚持"四个结合"明晰整合思路 柞水县资源相对富集,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县级财力匮乏,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农村贫困面较广,如何解决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多头管理、使用分散、交叉重复、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山末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诗人贾岛的描绘,好似为柞水县自然士石山区地貌而作:而今一条终南山隧道拉近了柞水县和西安的距离,柞水的发展从过去的贫穷到现今腾飞,是"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作为该县级民政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保障好"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切身利益的同时他们更重晏的是铸造了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发挥了维护稳定、起到了促进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7月25日上午,《陕西省森林公园条例》宣传贯彻大会在西安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迈曾、副省长祝列克出席。◇7月25日上午,2012年省级"两联一包"柞水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在柞水县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前进出席。◇7月26日下午,《陕西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大会在临潼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玮出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20,(5):F0004-F0004
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商洛市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北以秦岭主脊分水岭与长安区为界,海拔1000-2802m,相对高差1800m,最高峰2802m,为秦岭东段最高峰,占据长安、柞水、宁陕三县,是西安市和陕南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因其山脊像牛背而得名。亚洲第一隧道——18公里长的终南山隧道从其腹部穿过,景区内群山雄峙,峰峦叠嶂,多数地方沟谷深邃,峭壁悬绝;河流水清流急,变化万端,自然景色雄浑壮丽。  相似文献   

17.
承载着16万柞水人民的期待和重托,柞水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以累累硕果结束了五年任期。五年的辛勤耕耘,五年的不懈努力,五年的责任与使命,柞水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  相似文献   

18.
乘西康铁路南下,当火车把黛色尽染的山峦抛在身后时,一座充满生机的园林式旅游山城--柞水便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9.
再掀"质量兴县" "创建无假货县"高潮 3月17日,沁源"质量兴县""创建无假 货县"工作汇报会议在县城召开,领导组全体 成员和县质监、经贸、工商、药监、农业等有关 职能部门以及部分重点企业厂长经理40余 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有关部门和企业就质量 兴企、打假治劣等工作做了汇报。沁源县副县 长魏爱祥同志就沁源县两年来开展"质量兴 县""创建无假货县"活动做了阶段性小结, 并根据长治市委、市政府考核标准,找出了各 部门工作中的差距。 沁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领导组副 组长范和平同志对沁源县的"质量兴县" "创建无假货县"活动的近期工作要点作了 部署。 与会人员围绕质量兴县、实施创名优品 牌战略开展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本次会议, 沁源的"质量兴县""创建无假货县"活动, 将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从而为"兴沁富 民"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12年柞水县又一次成功组织输出拾棉工3216人,创收2100万元。据统计,该县开展对疆拾棉劳务输出工作16年来,累计输出3.5万人次,创收1亿元。对疆拾棉季节性劳务输出工作,是常规性劳务输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时值农闲季节,适龄男女皆宜的一项劳务工作,深受农村富余劳动力赞同,该县一直把它作为农民增收的四大举措之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服务保障,创出了"柞水拾棉工"的形象品牌。为将拾棉劳务工作做大做强,他们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