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猪流行性肺炎野外病例分离猪肺炎支原体(M. suipneumoniae)历来是非常困难的。其原因是由于肺炎病灶部存在很多猪鼻支原体(M. hyorhinis),而在人工培养基上它通常比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生长的旺盛。我们为了探讨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e)的选择分离培养方法,使用下述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犊牛衣原体性支气管肺炎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某些株系引起的一种呈地方流行性经过的接触性传染病,以犊牛的发热、鼻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腹泻为其主要特征。 (一)历史 1951年Jork和Baker在美国首先从罹病犊牛体内分离出衣原体。稍后,日本的Kiuchi和Omori(1953)从流行热病牛分离出了衣原体。Messier(1954)在意大利从罹患肺炎、肠炎犊牛也分离到了衣原体。Babudieri(1956)利用补体结合反应检查200头牛,有36头衣原体抗体阳性(1:4~1:512)。嗣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生产母猪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的病理变化和组织学特征,对广西某规模化猪场45头死亡生产母猪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其中18头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为易疲劳,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夜间咳嗽和突然死亡;剖检可见心包严重黏连或心室扩张、心包积液、心肌出血、心脏横径与纵径之比增大,以及肝、脾、肺、肾的淤血肿胀;组织病理学变化表现为心肌肿胀变性或萎缩坏死,纤维素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化脓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以及多个器官的淤血。结果表明,心力衰竭为母猪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主要病理学特征为心室扩张或心包粘连,心肌肿胀坏死、心肌纤维化并伴随多器官淤血病变。  相似文献   

4.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方法对1、4和6月龄利杂犊牛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和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利杂犊牛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和阳性神经纤维形成清晰的三级网状结构,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聚集在一起构成大小不等的神经节。小肠各段神经丛中NOS阳性神经元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4月龄到6月龄犊牛空肠肌间神经节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与十二指肠和回肠相比变化较大;4月龄以空肠的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的核质比(为0.16)最小,回肠与空肠的核质比差异不显著(P>0.05),回肠、空肠与十二指肠的核质比差异显著(P<0.05),6月龄空肠的核质比(为0.25)最大,但小肠各段的核质比相互间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犊牛小肠各段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核质比的发育变化可能与其功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异物性肺炎病死家畜的支气管和肺泡腔中都发现异物中受到启示,试用大剂量抗菌素和普鲁卡因进行气管注射的方法,治疗支气管肺炎患畜8例(马2例,驴1例,犊牛3例,成牛1例,仔猪1例)和支气管炎患骡1例,均收到满意效果。与常用疗法相比,具有用药省,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和成本低等优点。(一)方法 视患畜个体大小用青霉素280万~48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600万单位,3%盐酸普鲁卡  相似文献   

6.
1999年以来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先后从安徽省蒙城县购回黄牛 5 0 0余头 ,其中 80 .0 %是母牛。 2 0 0 0年冬该镇桃田村集体牛场发生了犊牛球虫病 ,其中 6月龄以内的 2 5头犊牛发病 15头 ,有 5头因病情严重而死亡 ,发病率为 60 .0 % ,病死率为 3 3 .3 %。发病情况及症状 桃田村集体牛场共有 6月龄以内犊牛2 5头 ,入冬后进入舍饲 ,13头母牛产犊后留在产房 ,新生犊跟随母牛饲养。产房系土质结构 ,垫草、饲草及母牛乳头常被牛粪、尿污染 ,犊牛互相舐吮或舐食不洁净的草料。 11月底许多犊牛出现大便稀薄 ,饲养员认为是天气变化所致 ,未引…  相似文献   

7.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Actinobacilluspleuropneu moniae ,APP )可引起猪以纤维素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胸膜肺炎 ,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是规模化养猪场猪的主要呼吸道疾病。APP自 195 7年由英国的Pattison首次报道以来 ,现已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养猪国家 ,且各年龄的猪均易感。在我国 1990年杨旭夫正式报道了APP的存在 ,近年来其流行日趋严重 ,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损失。1 流行及发病情况据笔者所在院校兽医门诊病例资料统计显示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以秋冬季多发 ,2~ 4月龄的幼龄猪最易感染发病。 2 0 0 3年 11月~ 2 0 0 4年 3月该病…  相似文献   

8.
猪气喘病是猪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养猪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现已证明猪气喘病(国外称地方性肺炎或猪霉形体性肺炎)的病原是猪肺炎霉形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但是,在此病的病原认识方面,经历了细菌—病毒—霉形体一段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在30年代至50年代,世界上通称此病为“猪病毒性肺炎”或“猪地方性肺炎”,其间都以“病毒”的概念,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免疫学的研究。直到1965年几乎在同一时间,英国的Goodwin和Whittestone以及美国的Mare和Switzer各分离出一种霉形体,并证明有致病性,前者命名为Mycoplasma suipneumoniae,后者命名为Myeoplasma hyopneu  相似文献   

9.
波氏杆菌属中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在家兔主要引起仔兔和幼龄兔发生支气管肺炎,而成年兔感染后多表现为慢性鼻炎,对养兔业危害较大。为了有效地诊断与防治本病,我们对所分离的30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培养特性进行了观察,并对发病兔群中的临床健康兔做了 血清学抽样检验。 (一)材料和方法 1.细菌的分离培养:从不同日龄的发病死亡兔分别采取肺、肝、脾、肾、心血等病料划线接种于10%绵羊脱纤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需氧培养48小时后,选取典型菌落做成纯培养以供鉴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兰州市榆中县某奶牛场犊牛疑似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病例进行确诊,本研究采集病死犊牛的脏器组织并从中分离到1株革兰阴性短杆菌,进而对分离菌进行了生化鉴定、16S r RN A鉴定及khe基因鉴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耐药性分析及主要毒力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除H2S试验外,分离菌生化特性均符合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生化反应特性,其16S r RNA及khe基因序列与G enB ank中肺炎克雷伯氏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均高达99%,因此,可将分离菌确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并将其命名为YZ2015。动物试验及耐药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菌的fim H、mrk D及wab G基因与肺炎克雷伯氏菌其他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其核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犊牛下痢是奶牛场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1月龄以内的犊牛,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呈散发型。似乎12月至次年2月发病较少。 (一)病因 犊牛下痢常与某些病原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属感染有关,而饲养管理不良,如犊牛出生后未喂初乳或喂量不足,所饲乳汁变质、污染,犊牛舍卫生条件差  相似文献   

12.
沙门菌属(Salmonella)细菌的某些种(血清型) ,是引起禽类细菌性传染病的重要病原菌,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暴发与流行,不仅影响禽的生长发育,降低其商品价值,甚至导致禽大批死亡,给养禽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检出率较高的有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都柏林沙门菌等。笔者在禽病的研究工作中,对一起发生在肉鸽以纤维素性肺炎为主要特征病变的病例进行了检验,经对病原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由都柏林沙门菌所引起。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唐山某养殖户饲养的15 0只4 0日龄商品肉鸽突然发病,送检时已发…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2~ 4月 ,四川省雅安市某兔场饲养的獭兔出现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下降 ,随后发生零星死亡。发病后采取了一些治疗措施 ,但未能控制病情。笔者通过对病兔和死亡兔病料的细菌学检查 ,分离培养出 1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Borde tellabronchiseptica) ,并结合发病兔群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确诊为獭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的以鼻炎、支气管炎和脓疱性肺炎为特征的传染病 ,近年来在四川省大中型养兔场时有发生。本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西郊奶牛场饲养黑白花奶牛290头,其中成年母牛170头。从1987年1月下旬开始到7月中旬共产犊牛98头,其中45头母犊牛留场培育。52头公犊牛出生后24小时内全部出售。从3月初开始,母犊牛陆续发生腹泻,5月份达到高峰,45头犊牛中除1~2月份所产的8头和4月份产的1头出生后立即转移他地而末发病外,其余36头先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100%;死亡11头,死亡效达30.6%。吃初乳不足的犊牛多在3~6日龄发病,而且病势急,死亡快,死亡率高。20日龄以上的犊牛和成年牛未发病。  相似文献   

15.
20 0 4年 4月 ,山西省阳城县某养猪场新购进的仔猪出现强烈的阵咳 ,呼吸困难 ,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温间或升高 ,并很快死亡。剖解发现肺部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内有大量虫体 ,经检查 ,诊断为猪肺丝虫病。发病情况 阳城县养猪场有存栏猪 30 0头 ,由于仔猪数量不足 ,为了增加饲养量 ,于 3月中旬在本地仔猪市场上购进 6 0日龄仔猪 5 0头。购进后 15d开始发病 ,起初咳嗽 ,气喘 ,呼吸困难 ,特别是在运动或食后表现剧烈 ,怀疑是肺炎 ,用长效土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但不见好转。后期体温间或升高 ,食欲废绝 ,并很快死亡。剖解变化 剖检病…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内布拉斯加株猪肺炎枝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实验接种29头仔猪。试验猪是用子宫切除术取出的未喂初乳的仔猪。顺次连续扑杀,以测定病变的发展过程。用2头仔猪作为对照。接种后第6天有1头试验猪出现显微病变,其余试验猪均在接种第10天以后查出有显微病变。肉眼病变于接种后第14天出现,除1头例外,肉眼病变一直维持到42天。从接种后第10天开始至第42天,除1头例外,均从接种猪肺中再分离到猪肺炎枝原体。免疫萤光反应不太敏感,但还是能在接种后第14天到第42天的大部分试验猪的细支气管上皮显示出免疫萤光。 电子显微镜所作的观察表明,枝原体存在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原生质膜和纤毛附近,局限在上皮细胞表面,并不在上皮细胞里面。  相似文献   

17.
P113蛋白是绵羊肺炎支原体重要的免疫原。为了制备针对P11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重组P113蛋白免疫小鼠,制备了1株P113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426,纯化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荧光检测技术。结果显示,该株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为1∶128 000,亚型为IgG2b,轻链类型为κ型,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所建立的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其对绵羊肺炎支原体培养物的检测下限为100 CCU/m L。该方法可以从感染动物的鼻拭子样品或肺组织中成功检测到绵羊肺炎支原体,与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86.25%,明显高于支原体分离培养的方法。本研究制备的P113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及免疫荧光技术不仅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为进一步研究P113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为确诊湖北省某鸭场自然发病的13日龄雏蛋鸭的死亡原因,对送检的7只病鸭进行了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病毒PCR/RT-PCR检测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病鸭临床症状为头肿大流泪,脚软,共济失调,排白色稀便。病理剖检观察到病鸭有严重的全身浆膜纤维素性渗出和脾坏死,法氏囊、胸腺萎缩;分离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为革兰阴性短杆菌,16S rRNA测序结果鉴定该分离菌株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药敏试验得出该分离菌对头孢类和阿莫西林等敏感;通过病毒特异性引物扩增出鸭呼肠孤病毒条带;组织病理学观察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脾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综合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批鸭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与鸭源呼肠孤病毒混合感染而导致大量发病死亡的。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6月,某猪场约有10%的仔猪在断奶后发生慢性消瘦和腹泻,病死率高达80%。为确诊该猪场疾病,采用病理剖检、PCR/RT-PCR检测、细菌分离鉴定、免疫组化检测、组织病理学分析等方法对病猪进行了诊断。病理剖检发现,肺小叶间质增宽,肝易碎呈棕黄色,肠系膜水肿、肠黏膜面有纤维素性坏死物附着。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化脓性肺炎、桥接型肝小叶中心坏死、间质性肾炎、坏死性肠炎。从病原学方面检测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沙门菌(Salm onella)这3种病原。综合病理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认为沙门菌继发于PRRSV和PCV2感染,是造成该场猪群严重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家兔化脓性肺炎在临床上仅见散发的病例,呈地方流行性者罕见。1987年8月至1988年2月,浙江某地家兔发生了以流脓性鼻液、打喷嚏为主要症状,以胸腔积脓,肺脓肿为主要病变的巴氏杆菌病,发病率达60.7%。曾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显著效果,后用分离到的病原菌株制成灭活菌苗给兔群进行预防注射,才使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