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叶竹盛 《南风窗》2013,(8):28-30
自1999年中央发文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起,10多年来,"执行难"一直成为决策层和公众最为关注的司法顽症之一。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透露,2012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219.6万件,执结1203.9万件,执结率接近100%。从数字来看,长期受到诟病的法院判决"执行难"问题似乎已经得到很好解决。但  相似文献   

2.
乔志彦 《法制博览》2023,(12):133-135
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在民事执行过程中,对于推动查明被执行人真实财产状况起着关键性作用。从目前执行实践来看,仍存在大量案件因在执行中无法真正获得被执行人真实可供执行的财产信息,使得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无法从“纸面上”落到实处。本文通过梳理总结我国当前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的立法规定,以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我国民事执行财产调查制度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刑事诉讼一审案件中,经常会出现上级人民法院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理本应由自己审理的案件,下级法院将本由自己审理的案件提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这种管辖权转移的案件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下文我将就管辖权转移中的下级法院能否审理本由上级法院管辖的安件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张鹏霖 《法制博览》2023,(17):96-98
本文结合我国近些年《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执行制裁措施的规定和“执行难”问题的呼吁、当前执行案件的司法现状,通过对民事案件强制执行阶段相关制裁措施的研究,认为民事执行制裁措施是促使被执行人能够按生效法律文书履行义务的保障手段,能够推进民事案件有效执行,使执行案件申请人合法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法律权威得以树立,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进而有效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体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被执行人进入破产程序后,执行异议之诉是否应当继续审理的问题,由于现行法律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也存在不同的理解与处理模式.法律规定的空白、司法实践的不一致,造成了诉讼参与者某种程度上"无所适从",也导致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没有通过法律途径救济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执行难"是长期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社会关注度高,已成为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执行难"问题的存在,既有法治环境、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立法相对滞后等外部因素,也有执行队伍素质不高,机制不畅、力度不够等内部因素。如何破解"执行难"成为摆在法院执行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基于我国的传统和社会现实,刑罚对于打击违法犯罪具有巨大的威慑力,然而作为追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唯一罪名——拒执罪1却很少适用,追诉率极低,重庆市法院系统从1997年至2006年近十年,追究拒执罪的案件不过20件2,拒执罪适用率低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原因是现行的追诉程序存在弊端,这种弊端可能直接导致拒执罪形同虚设,对被执行人毫无威慑。  相似文献   

7.
朱文磊 《法制博览》2023,(16):98-100
租赁权设于抵押后、查封前的,考虑当事人诉求有助于处理被查封房产权利的冲突,开展立法统一。对于异议之诉案件,要确定审查合同效力,全面判断权利确立时间,且不审查纠纷,仅仅结合提供的证据判决是否附带租赁拍卖,建议给予租赁关系去除请求权和规定举证责任。本文针对不动产两权,也就是抵押及租赁权之间的冲突开展了分析,还探讨了有关的解决办法,以期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深入发展,我们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根据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案件趋于增多的情况,遵循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中心,积极开展了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案件的审判工作。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在保护工作中首先考虑未成年人的最大利益,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实质也就在这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有这方面的专门规定。该《公约》第3条规定:“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不论公私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执行,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行政强制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两种模式。笔者认为,一般的行政决定可以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对于影响相对人重大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决定的执行应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审查通过后仍由行政机关执行。探索裁执分离的执行方式应是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司法职权优化配置和公民权利保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非诉执行裁定制度在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已有规定,却忽视了行政相对人的权益救济。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救济制度现状的探析,从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等角度,提出了当海事法院的专门法庭违法受理非诉行政执行申请,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准许执行的行政裁定时,行政相对人如有异议,根据基本的法治理念和通过案件审查的准确性、公正性角度考虑,寻找私人权益在我国非诉海事行政执行案件中存在的救济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双周·言论     
《南风窗》2002,(20)
【时政】 对于那些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人民法院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拒执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说,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的解释》,人民法院将大力惩治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者。 它既解决了稳定问题,可以鼓励农民放心地向土地投资,改造土地;又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可以缓解有地无力和有力无地的矛盾。 ——国内权威的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罕见高票通过的《农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等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应当予以减刑时,由执行机关根据罪犯的改造表现,依法确定提请减刑幅度,报人民法院审查裁定。据此,罪犯提请减刑的幅度以及最终获得减刑的幅度分别由执行机关和法院依法决定,实践中,如果罪犯在法定减刑范围内自行申请减少减刑幅度的,执行机关和法院应如何处理呢?笔者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探望权执行若干问题探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父母离婚后,如何减少对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影响,是一个很有社会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探望权执行案件中,由于法律观点较为欠缺,司法工作者对执行标的及执行完成的标准等细节性问题,见解不一。本文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探望权的性质、被执行人的确定及被探望人在探望权执行案件中的法律地位等,结合相关民事执行理论予以探讨,提出一家之言,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同仁和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法院的唯一武装力量,是一支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数量激增,审判、执行、信访、安保等各项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危险性与日俱增,司法警察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要求更加严格。在新形势下,提升司法警察队伍素质,优化司法警察队伍年龄结构应当是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重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当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高龄化现象比较普遍,法院各项诉讼活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严重影响了司法警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通过研究发现,司法警察部门长期被边缘化、进出口渠道单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司法警察队伍年龄结构高龄化的三大原因,应当通过重视司法警察部门建设、畅通进出口渠道、提升司法警察待遇这三方面措施优化司法警察队伍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政策法规     
《工会博览》2006,(20):9-10
两高发布司法解释规范死刑二审案件审理程序为依法准确惩罚犯罪,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确保死刑案件的办案质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联合发布司法解释,对死刑第二审案件的开庭审理程序作出具体规定。这个司法解释明确,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上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开庭审理。我国发布外汇管理新规严格限制外资境内购房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相似文献   

16.
来信     
唐昊 《南风窗》2014,(3):10-10
<正>1几年前在一报社实习,跟一跑当地市中院的记者每天到法院听案子,持续了一个月。一刑事法庭的审判长告诉笔者,很多法院,特别是区、县级的法院,除非跟负责宣传的人"混"熟了,一般是很少让记者进法庭的,因为很多法院和法官并不习惯媒体监督,对记者很"敬畏"。更重要的是,并没有一项明确制度规定法院有义务敞开大门接受媒体监督。现在《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硬性规定  相似文献   

17.
“执行难”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难点。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逐年增加,仅北京法院,一年就有四五万件。为使法院裁决不成为“白条”,执行法官们进行了一场场攻坚战。现任通州区法院告诉庭副庭长的高炳环就  相似文献   

18.
在民事二审诉讼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撤诉,或在二审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但又不肯、不愿或不宜制作调解书,而要求上诉人撤回上诉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当负担义务一方或互负义务的双方拒不履行和解协议时,抑或负有义务一方已按和解协议履行,但享有权利的一方对和解中放弃或变更的利益反悔,又要求按照一审判决执行时,实务中如何处理,由于此种情况不同于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的情形,人民法院制作的调解书在一方反悔不按调解书内容执行时,可以直接执行二审调解书约定的内容。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未对此作规定,实务中各地法院认识不一,做法也不统一,极大地破坏了司法公信力。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更权威的学者注意到该问题,以达到司法实践中的统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东泽 《法制博览》2022,(12):102-104
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案件与民事财产执行案件程序上有一定的区别,本文选取司法实务中具代表性的案例,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与民事善意取得抵押权相互交叉,共同指向同一涉案房屋,受害人王某以二审民事判决中确认的善意取得抵押权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使得本案有一定的特殊性.执行局在执行过程中审查了二审民事判决的内容,告知了受害...  相似文献   

20.
杨楠 《法制博览》2023,(3):86-88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执行异议规定》)的制定背景,该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能够排除强制执行的另案生效法律文书,从文书类型上看,应当包括生效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以及仲裁裁决;从文书内容上看,其中应当包括或者隐含对执行标的物权进行确认的内容;从纠纷类型来看,“权属纠纷”并不仅限于物权确认纠纷等《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对财产权利进行确认的纠纷,还应当包括“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析产纠纷”“继承纠纷”“离婚纠纷”等各类纠纷,但最为关键的是这些生效法律文书中必须包括对财产权属进行确认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