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4):93-94
亓光、杨海蛟在《探索》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入宪十周年。回顾新中国法治探索和发展的伟大历程,可以更加确信: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建设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科技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技事业的巨大进步,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既善于领导革命,也善于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回顾总结党领导科技事业的光辉历程中,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学习党领导科技事业的光辉历程、实践探索、科技战略的历史演进中,深刻领会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3.
列宁十月革命后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思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思想、培育社会主义治理能力思想等主要内容,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启示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总结与前瞻思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加强理论与战略研究,回顾总结我国行政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的经验,探索前瞻思路,将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坚定信心,选准路径,更好地推进改革。一、中国行政改革历程回顾与总结1、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改革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从内容上看,主要是调整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和改进管理方式,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权力下放、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法制建设以及运行机制、管理…  相似文献   

5.
法治思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思维方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对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思维的百年历程进行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律手段在稳定革命秩序、巩固革命政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在维护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保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法治建设的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中国共产党运用法治思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失误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失误的原因包括 :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没有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正确的思路 ;党失去了纠正自己领袖错误的手段 ;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局势判断失误。  相似文献   

7.
杜善学 《前进》2011,(7):33-34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我们党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也是不断培育形成伟大精神的历程。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对于推动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方面.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系统的工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为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为依法治省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内容。大力推进依法治省,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一、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任务,进一步增强搞好依法治省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时期。党的十六大要求全党全社会牢牢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过改革开…  相似文献   

10.
陆俊  郭建民 《人民论坛》2014,(8):206-208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体现,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都起到重要引导作用。文章分析了各个时期群众路线的运用,分别阐释了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群众路线,以及群众路线在政府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王怀超 《传承》2013,(1):8-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二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三是对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潮流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开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毛泽东时代,形成于1978年开始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于江泽民时期和胡锦涛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会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探索,道路有以下七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三是以改革开放为发展动力;四是“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五是实现共同富裕;六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七是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经过一年来的创新探索,呼和浩特站和谐文化建设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不断推进的创造性过程.它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有要解决的特定历史任务.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大战略任务就是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提高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系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努力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力求取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理论创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革命范式到建设范式的转变.在对时代主题的判断上,从传统社会主义的"战争与革命"变成"和平与发展",论证了社会主义从革命范式向建设范式转变的历史前提;在工作重心的确定上,从阶级斗争变成经济建设,确立了建设范式的根本任务;在建设思路的构想上,从闭关自守变成全面开放,制定了建设范式的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探索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社会主义中国奠定了长治久安的政治基本制度,为经济建设提出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在探索中提出了富有创新见解的思想。他在晚年探索中也出现了失误甚至严重的失误,对于失误的表现、实质和根源,以及与此相关的若干关系,要作出科学的具体分析。他探索中的功绩和失误都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背景、渊源、历程、主要成果、失误及失误原因,关于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比较等几个方面,简要概括目前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考虑做出的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我国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构建和谐社会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时期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刚刚跨过人均GDP1000美元大  相似文献   

19.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大》2011,(13):8-12
中国共产党在90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人民民主政权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制度成果,为国家的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光辉历程,领悟共和国开创者和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国家体制构想的政治智慧,对于今天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历史脉络和基本内涵,进一步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