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对经济人行为的道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对经济人行为的道德评价●罗建文亚当·斯密在他的理论中,对经济活动主体———经济人的行为作过这样的描述:每个人的行为都受他的利己心所支配,利己的人之间的互相交往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使自己得到好处,帮助别人实际上是要别人帮助自己;每个人按照利己心去...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及其合理性,但追随者们的庸俗化发展偏离了这一思想的本意,产生了诸如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和泛经济人等变形.庸俗化的经济人思想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思想本真涵义的歪曲,只有回到亚当·斯密,方能领略经济人思想的真正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亚当@斯密"经济人"理论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是以国家、企业、个人为载体的有限理性"经济人",其具有主体性和受动性双重属性.因此,对主体性的激发与对受动性的制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即必须不断提高"经济人"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确保主体性的正确发挥.  相似文献   

4.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之父,他的“国富论”被视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次系统阐发。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还是当代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学说,都可以说直接渊源于亚当·斯密。然而,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是对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辩证批判。多年来,学术界一般认为亚当·斯密是市场经济万能论者,马克思则是市场经济的彻底否定论者,而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我以为从特定的时代和历史视角出发,认真探讨两位经典作家对市场经济所持的基本态度,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新方略、新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场白: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识到“人是政治动物”;200多年前,美国学者亚当·斯密提出“人是经济动物”;进入21世纪,人们意识到“人是文化动物”。其实,无论“政治人”、“经济人”还是“文化人”、展现的都是人的不同侧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全面、协调和可  相似文献   

6.
“大文化”领域中的全新经济分析孙向阳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系统研究的开端。当时,对经济问题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早期工业与贸易的发展。自然,斯密的《国富论》及随后的经济学研究,大都限于分析物质生产领域中的各种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配置资源的作用称为“看不见的手”,凯恩斯把加大政府公共开支刺激有效需求称为“看得见的手”,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日益发挥出来并已开始成为主导。如何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实施县域经...  相似文献   

8.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又该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他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要进口别国的商品是因为该国的生产技术处于劣势,自己生产成本太高,不如购买别国商品来得便宜。而一国之所以能够向别国  相似文献   

9.
"起点平等"VS"结果平等":古典自由主义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中,从亚当·斯密为先导和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发展出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流派。我们可以粗略地勾画出亚当·斯密———威廉·洪堡———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米瑟斯、哈耶克、弗里德曼这样一个“古典自由主义”思想流派的发展主线。概言之,古典自由主义学说都承认人性利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认可社会进步的基本物质性、相信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中道德和经济进步的同步性、主张万民主义(世界主义)、反对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管制。如果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已经认可了个人利己和物质进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最先系统研究亚当·斯密的道德观念的学者有朱绍文、晏智杰等,朱绍文在《<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中认为,斯密学说中的经纪人是前后连贯的,并明确指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所讨论的人性是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属性的人,是这个时代的新人,而绝不是两种属性完全不同的人物".[1]其后,我国的学者对斯密学说的研究开始不断加深,如晏智杰先后出版的《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成长》、《晏智杰讲亚当·斯密》等都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对其道德思想和市场经济的联系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阐述道德与市场联系方面,大多数有所探究的经济学家都偏向于用道德哲学的方式研究"经济人"的道德问题,如胡怀国的《亚当.斯密的思想渊源:一种被忽略的学术传统——兼论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本文借鉴前人对斯密思想的研究成果,综合斯密身前主要的两本著作《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力图从斯密的思想体系中抽离出其道德要旨,并藉此探究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斯密的经济人思想即"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一思想在古代农业文明向近现代工业文明过渡转型中起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意义。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则弥补了斯密的片面性,从社会历史角度指出工业文明在上升过程中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耗竭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则从逻辑的角度展现"人人为自己,大家会很惨"的结局,这也是对斯密逻辑片面性的一种弥补。只有在总结了经济人思想的正反两面性的基础上,才能树立科学的经济观。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假设的历史考量:源流、批判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刚 《求索》2008,(8):35-37
经济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后果的一门学科,“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核心前提。从经济学史方面考量,“经济人”假说经历了纯粹“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和“有限理性经济人”等几个阶段。各时代的经济学家之所以不断对”经济人”进行抽象与修正,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解释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现象,为建立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分析的理论支撑。基于传统“经济人”的伦理缺陷.在生态文明时代.提出“生态理性经济人”可能是“经济人”假设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自有人类以来,至今约有三百多万年的历史,而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才仅仅五六千年,可见人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原始社会中度过的。阶级社会的分期,其主要标志,取决于生产方式在三个社会中所占据的主导地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正是由此而得名。而漫长的原始社会,怎样分期才算科学,则是一个需要继续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自十八世纪以后,英国学者福格森·亚当·斯密和泰勒等人,就先后对这一问题进行过  相似文献   

14.
张芝和 《人民论坛》2010,(11):116-117
根据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关于"经济人"的阐述,联系我国政府职能,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人"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强调政府发挥"社会经济人"功能只是政府职能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职能,是对"经济人"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5.
钟超 《前沿》2001,(6):19-22
古典经济学杰出经济学家有亚当·斯密(172 3— 1790 )、大卫·李嘉图 (1772—182 3)、让·巴蒂斯特·萨伊 (176 9— 1832 )和纳骚·威廉·西尼尔 (1790— 186 4)。在他们一系列的研究著作和文章中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范围总是个讨论和分析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 ,即“竞争性资本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欧美等国开始建立“自由企业制度”1 ,正是在这种社会、经济的背景下 ,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家提出了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的理想模式。古典经济学派的政府作用理论产生于市场经济体系形成的早期阶段 ,这种理论有…  相似文献   

16.
根据西方经济学说史中关于"经济人"的阐述,联系我国政府职能,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人"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强调政府发挥"社会经济人"功能只是政府职能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职能,是对"经济人"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7.
政府是否是“经济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现实中的政府或行政机关从应然的和组织的角度来说不是经济人 ,而是公利人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说 ,各国政府肯定是经济人 ;从实然的角度来说 ,作为公务员或行政人员的个人则是不折不扣的经济人 ;作为组织的行政机关则并不总是公利人 ,而是经济人与公利人的性质兼而有之。政府官员是经济人是对客观事实的承认 ,并没有贬低任何政府官员。政府或行政机关表现出来的公利人的性质主要是在外在制度约束之下产生的 ,一旦外控疲软 ,则作为组织的政府或行政机关更易于表现出经济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源流及其考辨斯密问题是指在亚当·斯密的两本主要著作(《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中,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即主体在经济运行中表现出的利己本性与在道德上表现出的利他本性之间的相互矛盾的争论。斯密问题并不是斯密本人提出的,而是由以后的学者提出的。至于谁是斯密问题的最早提出者,学术界则尚有较大争议。德国的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卢约·布伦塔诺(Lujo Brentano)认为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同富论》中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设而存在矛盾。在他的著作《现代法律下的劳工地位》(The Posi-tion of Labour under Modern Law)(1877年)…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特别提到由约翰?劳最早提出的“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斯密指出:“使用价值最大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些在交换中具有最大价值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使用价值。”他举例道:“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能用它交换到的货物却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的德行选择与道德制度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飞 《长白学刊》2001,1(1):32-34
在“经济人”的基本人性假设前提下,在社会道德“流通”领域,由于“经济人”基于成本——收益计算进行的道德行为选择具有局限性,这样,在社会激励反复错位的情况下,反德行选择的盛行就会使得道德“流通”中断,社会道德风貌呈现恶性化。因此,要整合道德“流通”中断的现象,必须建立一个公正有效的制度结构,在这个结构下,德行。是有用的,“经济人”选择德行不仅是善的行为,而且也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