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议会制度进入中国经历了域外之制的简单介绍期、君民一体下情上达的价值重构期、权利与议会结合的民权实现场域期,其表现出富强范式对议会的解构、民本思想对民主的置换以及儒家宗法政治文化对议会的诠释等特征,并贯穿于王权体制、三权体制和五权体制下的议会制度的建构和运行之中。近代中国议会制度起源与变迁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同为代议民主实现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岳  任增元 《行政与法》2012,(10):30-33
司法权的充分实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然而现实中长期存在着干扰、制约司法权实现的种种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和一元化的政治治理结构;二是司法体制存在缺陷;三是政党、权力机关和媒体对司法过程的干扰;四是经济利益扭曲司法行为;五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尚未形成独立的影响力。这些不是全部因素,但确是建设法治国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政治决策机构的社会化和议会制度的转变首先必须要遵循的第一个途径,就是改造那个按照宪法概念组成整个决策和制定政府政策机构支柱的机关和制度的体系.简短地讲,这些机关和制度就是从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发展的开始阶段到今天的所有宪法都称之为最高权力机关的社会政治共同体议会,也就是在宪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组织化强制为核心分析了组织化强制与中国国家成长的关系,认为组织化强制是权力弥散社会的有效整合力量。并以中国近代派系化军阀政治为背景分析了民国多党政治与国民党党国体制的兴衰逻辑,认为社会形态决定政治发展方式,以碎片化社会为基础的近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是"权力的来源",本文思考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整合的方式,近代中国国家成长的核心就是以组织化强制整合破碎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论法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政治平衡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违宪审查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起到缓和政治冲突、协调国家权力、保障宪法秩序的政治平衡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平衡议会权力与行政权力、议会中多数人意志与少数派意见、中央政府权力与地方政府权力以及国家利益与欧盟利益之间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我们对于违宪审查制度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控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方面,同时也应当重视其在调整权力之间关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民国初年中国政治的演变密切联系的。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确立了共和体制,是中国代议制政治的开端,为中国政党政治的推行创造了条件。在此前提下,李大钊就民国的政治建设走上政治现代化的轨道、发展和完善代议制政治、实现真正的政党政治、推进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早期民主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7.
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在政治生活领域中的表现和结果。自现代化以来,传统的由少数精英主导的集权政治,逐步转向精英与大众、国家与社会相互制约、互动发展的民主政治。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中国政治发展的具体策略和部署上选择了自觉推进党内民主法制建设,在政治权力体系的框架内寻找和培育民主的生长点,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以及中国当时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体制外民主日益成长,在公共舆论领域及社会治理中不断释放出巨大功能,意味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社会基础和体制资源发生了深刻变化。顺应这种变化,构建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力量合作博弈的民主政治体制,是我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 ,中国政治舞台热闹非凡。众多国人以“结党”、“立团体”相号召 ,或希望通过政党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或企图在新的权力结构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千年党锢一时成了百党争鸣 ,很是热闹。可是好景不长 ,政党很快变成了中国政治术语中肮脏的代名词。民国初年西方政党制度实践的失败对一代伟人孙中山的政党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文拟以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实践为背景 ,探讨孙中山政党思想的变化历程。一辛亥革命胜利 ,共和政治的建立 ,“合群”、“结团体”由清末的舆论变为行动 ,并从幕后走到台前。各色人等纷纷发起组建各种政治团体。…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权力主导资源分配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社会特殊的体制结构决定了政治权力的中心和主导地位 ,形成了政治权力主导和支配经济资源分配及配置的局面。这首先表现为王朝建立之初的后革命时期的资源再分配过程中 ,其次也反映在各个王朝常态演进的各个时期里 ,其本质正是马克思所说的“权力捉弄财产”。这一情况的普遍存在 ,在中国古代不仅造成了市场的扭曲 ,还带来了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 ,给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议会。自1971年以来,议会为一院制,结束了自1866年以来实行的议会两院制。每届议会至少应当设立15个常设委员会。常设委员会举行会议时经常邀请有关部参加。有权批准条约、制定法律。涉及公民权利保障以及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关系的由议会制定法律。议会可以授权政府制定实施法律的法规或者保障法律所保护的公民权利的法规。国王。国王在内阁总理的要求下,出席内阁会议。国王不得是政府内阁或是议会议长及议会成员。在国王缺位或王室绝嗣的情况下,由议会决定新的国王人选。从1973年开始,国王不再享有政治权力,目前的主要官方职责是每年9月主…  相似文献   

11.
教师话语权力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制度的功能赋予教师以制度权力,它包括“话语权力”和“筛选权力”。话语权力即教师传递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力。其话语内容在一元化封闭社会中表现为“被控制的共识”,在多元化开放社会中表现为“协商的共识”。其运作方式表现为文化专断、政治的社会化等。通过对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人物形象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规范性话语内容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和大众性,而超越性和理想性、时代性和包容性颇显淡薄  相似文献   

12.
<正> 议会制由来已久,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种议会制度。由于各自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的不同,各国议会在组成、结构、权力和工作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关于议会对政府及其行政机关通过什么机构和程序进行监督,这些机构的成员由谁任命,它们的权限是什么,它们与议会是什么关系等等,各国的规定也有所不同。如本文介绍的就有"议会督察专员"、"总检察长"和"最高监督院"等不同的名称和机构。为便于读者查索资料和进行比较研究,现将《议会督察专员和其他监督机关》一章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义的衰微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家主义指以国家为核心、以权力至上为价值基础的社会观念体系,它的内在精神有广泛的表现。国家主义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走过从未间断的一元化的发展道路;在欧洲,国家权力是二元化的发展,多受到制约;近代以来是自由主义占据上峰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主义一直是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乃至法学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批判国家主义,不等于否定国家具有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张晓诗 《法制与社会》2010,(21):268-268
英国是西方近代议会民主制度的起源地,也是最早创立近代资本主义立法体制的国家之一。上议院、下议院、国王共同组成的英国议会,行使国家的最高立法权。议会中的三个相对独立的权力主体在历史上相互制衡,对英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上议院的世袭和保守性似乎逐渐与民主制度相违背,下议院越来越不能忍受上议院的制约,逐渐采取措施削弱上议院的权力。这种削弱从何而来,它将带来什么后果呢?上、下议院之间的博弈与政府何干?本文拟分析上议院立法地位的削弱对英国议会立法的重大影响及它是如何导致政府最终几乎掌控立法权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马喆 《法制与社会》2012,(6):103-105
研究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条件对于理解经济法对社会发展的特殊贡献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出发,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法产生于特殊的经济、政治和法制条件下。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发达、无限政府理念历史悠久、民商法和行政法尚不成熟以及中国特殊的法律传统,使中国的经济法根基不稳,以政府权力为主导,经常陷入独立性困惑,并且缺乏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16.
在最近召开的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人大代表职业化”的建议。这虽然是一个地方国家权力机构组成人员的政治愿望,但它符合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议会制度的属性看,这一建议具有特别重要的前瞻意义,它不仅应当引起北京市的重视,更应被中央有关国家机关认真对待。 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代议制的一种形式,从新中国建立伊始,人民代表大会制即被确立为中国的政体。这一制度的基本模式就是:人民通过选举,将本来属于自己的权力委托给人民代表行使,人民代表依照选民的意愿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从而间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7.
《政法学刊》2017,(6):49-56
关于中国社会稳定已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强调中国存在一系列挑战国家权力和破坏社会关系的冲突事件,社会稳定危机密布;另一种观点强调由于中国政治权力的排他性和封闭性,社会处于刚性稳定的风险状态。但是,实践表明中国虽存在一系列社会冲突,却没有爆发整体治理危机,而是呈现动态稳定的局面。这种社会动态稳定源于官民分治、全面维稳、话语反制和策略变通四个方面的治理建构,它们分别发挥着政治风险阻断、体制力量联动、德治形象构建和实用主义稳控的作用。这一发现为理解社会动态稳定及政府在社会风险应对中的治理建构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8.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自组织能力、自治能力的提高,这首先表现为第三部门的发展壮大.第三部门的发展对政府权力运作方式的变革具有积极意义,带来了全新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认为以权力制约权力,方能防止权力滥用,并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进行了大量评述,抨击了封建专制体制。而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孟德斯鸠的思想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壁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