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民新政     
<正>我省出台社会救助新政日前,《黑龙江省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其中九项救助政策释放出利好消息。1.最低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等群体加发最低生活保障金;2.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3.受灾人员救助:提供饮食、住宿、医疗防疫等应急救助;4.医疗救助:救助对象参加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5.教育救助:为特困生开通"绿色通道";6.住房救助:城市配租公租房、农村改扩建;7.就业救助:提供免费职业培训、介绍、指导服务;8.临时救助:发放临时救助金和实物;9.取暖救助:对低保家庭发放补助金。  相似文献   

2.
正我省近日出台的《黑龙江省申请社会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认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认定条件,为进一步准确高效认定社会救助对象,避免"人情保""关系保",杜绝"骗保赖保",实现"应保尽保",确保低保政策公平公正的实施提供了依据。据了解,该《办法》适用于政府相关部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住房救  相似文献   

3.
国事     
正中央财政支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近日,中央财政在已提前下达2016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849.8亿元的基础上,再次下达补助资金524.75亿元。其中,为健全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中央财政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中增加安排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资金90.12亿元。截至目前,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1374.5亿元已全部下达完毕。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存在着保障标准相对偏低、机构人员经费不足、救助范围有限、地方匹配救助资金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吉林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制度框架;发展非政府援助机构,多渠道筹集经费扶助低保人员;尽快落实低保的配套救助措施;健全低保工作机制,加强低保的管理力度;将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加强低保工作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涉民新政     
正我省城乡医疗重点救助对象范围扩大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我省近日出台《黑龙江省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医疗救助对象为特困供养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逐步将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困难群众以及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适当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范围,积极探索对发生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实施救助。在各类救助对象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08,(9):47-47
国务院制定灾区困难群众后续救助政策 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会议决定,在3个月临时生活救助政策到期后,政府对生活仍不稳定的受灾群众继续给予救助。救助对象主要包括“三孤”人员等。后续救助政策以现金补助为主,不再发放口粮。人均每月补助200元.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三孤”等人员的补助标准。  相似文献   

7.
政策吹风     
《先锋队》2003,(8)
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城市生活无着 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 会议认为,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和相关法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8月1日正式施行。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站的努力,新的救助管理工作开局顺利,截至2004年2月底,全国共救助25万多人。各地根据受助人员的不同情况和需求,给予食宿、医疗、通讯、返回及接送等方面的救助服务,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新的救助制度的实施,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国际国内对此作出积极反响,普遍赞扬新的救助制度体现了党的宗旨,树立了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如何进一步推进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此谈几…  相似文献   

9.
《党史纵览》2014,(2):F0003-F0003
正在繁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残联2013年重点开展并顺利完成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工作、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等4项民生工程一、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2013年,该县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人数为1790人,发放救助资金110多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二、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2013年,该县为60名白内障患者成功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三、贫困精神残疾人服药补助2013年,该县"贫困精神残疾人服药补助"共补助379人,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9万元。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为困难群众兜底线救急难。专家认为,这不仅使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得以逐步完善,更是社会救助理念的与时俱进。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过渡性救助,做到兜底线、救急难,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缺项"。  相似文献   

11.
政策速览     
北京将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的个人出资标准,投入114万余元人民币资助农村低保人员、五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合作医疗。北京还调整了城市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政策,放宽了对医疗救助病种的限制,将慢性病、常见病纳入了救助范围;降低了救助起付线、将起付线下调为500元;扩大了定点医院的数量,各区县在指定的非营利性二级公立医院承担本地区医疗救助任务的基础上,将定点医院扩大到非营利性一级医院及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医疗服务机构等。为了保障农村特困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北京制定了《北京市农村特困人员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其主要内容有:农村低保对象凭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就诊时,减收基本手术费和CT、核磁共振大型设备检查费等。  相似文献   

12.
李晔 《实践》2008,(6):36-37
一近年来,我区民政部门本着"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社会救助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履行职责,基本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做到了  相似文献   

13.
正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其中的流浪老人、流浪儿童、流浪病人是当前社会中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多年来,衡水市救助管理站把握好流浪乞讨人员街头寻查、救助服务及返乡安置等关键救助环节,使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服务。一、扎实开展流浪乞讨人员街头寻查和主动救助工作,确保每一个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衡水市救助管理站常年坚持值班人员日常救助与主动救助人员街头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形成了覆盖市区的救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3,(2):13
城乡困难群众,向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群体。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每年都将社会救助工作纳入为群众办"十件实事"和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之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社会救助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区社会救助实现了由传统单一的基本生活救助向制度化、复合型、全方位救助的转变,以城乡低保、农村牧区五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临  相似文献   

15.
正据统计,全国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简称"三无")和五保户等特困人员多达580余万人。此外,徘徊在"三无"边缘而没有统计在内的特困群众,尚无确数。如何救助特困人群,已成为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更是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的关键步骤。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明确,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0,(10):39-39
9月1日起,我国的《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施行。该条例旨在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17.
大武口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目前,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纳入的救助对象总数超过5.5万人次,包括1.2万人的城乡低保对象,6000人次灾民的自然灾害救助等。2012年在自治区率先实行城乡低保一体化,提高最低生活  相似文献   

18.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施政方针,民政做为落实党的民生政策的主要部门之一,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以"城乡困难群众救助"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多方位、广覆盖、适度救助、适时提标、重制度、重网络建设"的社会救助保障之路,累好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全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对于我市实现富民强市,建设"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太原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市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救助内容不断丰富,但是其中问题也有很多.今后应当通过完善救助政策,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建设社会救助服务工作网络等途径,扎实有力地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至今,其救助标准的制定呈现无序化与随意化等乱象,并没有遵循"需要与需要满足"的政策制定原则。本文从低保救助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救助标准法定化的路径,使低保救助标准的制定程序更为统一与规范,为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制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