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4月23日下午,延安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一片喜庆气氛。 精心而特殊的会场布置,显示了毛泽东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主席台正中,以往悬挂马克思、列宁像的地方,如今高悬毛泽东和朱德的大幅画像。主席台上方,一行红底黄字更为醒目:“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画像两侧插着二十四面红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二十四年不平凡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是是非非难评说——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1980年盛夏,北京悄然地进行着一个行动。7月30日,长期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两幅毛泽东画像被取下,两块永久性标语牌也被拆除。这不是个孤立的举动,而是一项全面的措施。在机关、在学校、在工厂、在街道,同样的行动以同样的冷静实行着。实际上,北京在这项全国性的措施中已经行动较晚,在外国人少到的城市和农村,自前一年就开始拆除毛泽东的塑像了。  相似文献   

3.
《传承》2006,(Z1)
1928年,在井冈山任二十八团团长的林彪常发牢骚说:天天吃南瓜,能打得天下吗?一个井冈山,十个井冈山也是空的。进而,他提出了“井冈山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当时,毛泽东没过多理会林彪的这些表现,他曾对何长工说“:林彪的说法是小孩之见。”过了两个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确实准备用林彪替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一个“张飞”.一个“韩信”.打天下都是功高勋著;是左膀右臂,也都同自己有过磕磕绊绊。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意见,顶撞毛泽东。毛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鸟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聂荣臻元帅去见毛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毛泽东,他不许。毛泽东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Z1)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进逼贵阳、昆明城,然后北袭金沙江,终于把敌人远远甩到了后面。毛泽东曾对陈毅说过“,四渡赤水”是他一生戎马生涯、身经百战中的“得意之笔”。可林彪认为毛泽东“尽走弓背路”,这样下去会把红军拖垮。在会理地区休整时,他给彭德怀打电话说“:现在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了。我们服从你的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彭德怀在电话里拒绝了林彪的要求。林彪随后又向中央写信,再次提出他的主张。信的大意是“:毛、朱、周随军主持大计,请彭德怀任前敌指挥,迅速北进与四方面军汇…  相似文献   

6.
特别悬念:凶犯持枪抢劫,之后,销声匿迹“人间蒸发”。现场没留下有价值的痕迹物证,只有受害人和目击者的惊魂描述,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中,如何寻找逃跑的案犯?拍案惊奇:河北邯郸警方靠警界素描高手“模拟画像”,将持枪凶犯“画”出来,按图索骥,竟将凶犯一个个捉拿归案。  相似文献   

7.
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领导的批“极左”触痛了“四人帮”一伙人。毛泽东也不能容忍周恩来批到“文革”头上。因此,在江青等人多次告状下,毛泽东再一次出面干预,  相似文献   

8.
召开时间:1969年4月1至24日会议地点:北京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会议经过: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大会还选举了中央委员会。  相似文献   

9.
“红太阳”照耀下的商业化流行事情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出全新的意味。1992年风靡全国的“毛泽东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这一热点现象来,结果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热闹场面。冷眼看去,这恐怕就是社会人群对“毛泽东热”不同看法的一个“缩影”。不过尽管角度很多,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个角度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总不是由它的种种表面现象简单地相“加”而成的。分析起来,有些人对“毛泽东热”是采取“上纲上纹”态度的。比如有人希望“‘毛泽东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热起来,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在人们在这个热潮中重新认识毛泽东,并由此产生的赶越毛泽东的勇气和行动”(据哈尔滨《青年之友》1992年第7期柴了文)。这是多么高的期望值呵!但如你稍许正视一下目前“毛泽东热”的现状,这番期望又是怎样地高不可及,不客气他说,简直是高到了不着边际,象“痴人说梦”。因为“毛泽东热”乃是以流行歌曲、文化衫的方式,乃是以悬挂于公私车驾驶室中画像的方式,至多是以描述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书籍或电影的方式而风行于世的。轻重之间,判然有别。恐怕抱有这番期望的好心人们,多数是“隔岸观火”,在“热”外论“热”,受了“毛泽东”这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共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时,毛泽东与林彪有不同意见。当年,毛泽东和中央确曾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林彪因为身体不好而没有去,改由彭德怀带兵。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特别是"九一三"事件之后,流传这样一个"版本":林彪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态度消极,装病不带兵入朝。对这一历史情况,笔者以为,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深入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06,(Z1)
1966年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八次接见了l100万红卫兵。此后,红卫兵运动迅速风靡全国,从而“燎原”了整整十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在红色海洋中,红卫兵高呼要一辈子当保卫毛主席、保卫中国共产党、保卫祖国的红色尖兵。当时,在天安门城搂上的北大红卫兵提出要让毛主席讲话,周恩来总理对他们说“:你们每人手里拿的不是毛主席语录吗?那上边都是毛主席的话。”据一些红卫兵回忆说,在历次检阅中,讲话的一般是林彪,毛泽东只破例开了一次口,中气十足地喊了一句“:红卫兵万岁”,回应广场上山呼海啸般的“毛主席万岁,万岁…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06,(Z1)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政府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10月上旬,中共中央出于国际主义原则和保家卫国的考虑,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毛泽东点了粟裕元帅的将,可这时粟裕身体状况很不好。毛泽东又想到了林彪,但林彪以自己“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而拒绝了。毛泽东决定请彭老总出马。10月5日上午,毛泽东对彭德怀说“: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  相似文献   

13.
因着杜修贤(晚年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与顾保孜合作的《红镜头》(红旗出版社2013年版)的畅销,由此还衍生出同一作者的诸如《聚焦红墙:1965—1989共和国红镜头》《共和国红镜头:中南海摄影师镜头中的国事风云》《红镜头中的毛泽东》《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等一批畅销书,其中两则关于林彪的史料流传甚广。一说1971年“五一节”的天安门焰火晚会上,林彪竟姗姗来迟,让毛泽东虚席以待,入席后又视若无人,竟不与毛打招呼。不几分钟即离席一去不返。另一则说这年6月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访华,林彪在参与毛泽东会见并谈话的过程中,竞不顾外交礼仪,独自离席去外间大厅,枯坐一角,直至谈话结束,客人辞别,终未现身。这两则关于林彪的史料,皆因提供者“现场目击”的身份而似乎具有毋庸置疑的可信性。然而,人情世故的常识又不能不令读者生疑:这是真实的吗?1970年8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毛、林交恶是一场严重的政治斗争。当事者都是阅历深广的政治家,林彪作为弱势的一方,敢于如此不近情理乃至“嚣张”吗?  相似文献   

14.
1970年,“文化大革命”进行正酣,林彪、江青肆虐无度。此时的梁漱溟先生,不畏强权,再次展示了他可堪“惊世骇闻,以身报国”足耀史章的“独立思考”秉性。 那年,在毛泽东的关照下,仍是全国政协委员的梁先生,参  相似文献   

15.
粉碎林彪、“四人帮”以后,全国人民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中认识到,我们的民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是林彪、“四人帮”之所以能肆意摧残无产阶级专政、推行封建法西斯专政的重要原因之一。总结这个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说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要求发扬民主的强烈愿望,明确指出:“由于在过去一个时期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广大群众要求发扬民主的愿望正在得到实现。然而,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有些遗留问题一时未能妥善解决,加上林彪、“四人帮”煽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一些人身上还在发生作用,又有个别反革命分子从  相似文献   

16.
公安部的“文化大革命”是从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迫害罗瑞卿同志开始的。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的骨干谢富治,在公安部煽阴风、点鬼火,将一大批忠诚于党和毛主席的公安干部关进了监狱。公安部是“文革”的重灾户1965年12月8日,毛泽东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林彪、叶群、吴法宪、李作鹏一伙,趁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在西南考察边防部队未参加会的机会,罗织罪名,对罗瑞卿同志进行突然袭击,诬蔑罗瑞卿同志“反对突出政治”、“篡军反党”。当时,我和…  相似文献   

17.
李次岩 《现代领导》2014,(10):37-37
张志新,193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庭,解放后参加革命.上了大学,参加过解放军,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文革”中,张志新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明确表示对林彪不信赖,对江青有怀疑,对打倒和陷害刘少奇、邓小平、贺龙、习仲勋等一大批革命老干部不满,也对“文革”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提出直率批评。因此,她遭到林彪、“四人帮”及其死党残酷迫害.于1969年9月被捕.在牢狱中、法庭上、刑场上仍然坚持真理,坚贞不屈。1970年8月被硬加上现行反革命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发展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林彪、江青、康生一伙大搞现代迷信,把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说成是“天生的”的圣人,是“全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才出一个”的特殊“天才”,是“一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不禁使人想起封建时代把帝王说成是“真命天子出世”一类的胡说八道。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它不仅从根本上违反了历史的真实,也违背了毛泽东同志自己的一贯说法。毛泽东同志曾多次讲过:“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一九一八年读马列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1,(7):40-40
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相似文献   

20.
在196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有一个讲话,讲话中特别提到了中共山东省委原第一书记谭启龙,说:“谭启龙来了没有?他是红小鬼,放牛娃出身,有什么问题?”毛泽东的讲话传达后不久,正作为“走资派”遭批斗的谭启龙很快得到解放,并在1969年4月党的“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谭启龙是我党高级领导干部中有名的从“放牛娃”出身而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泽东在中央苏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