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际贩毒团伙活动的日益猖獗,世界各国"瘾君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毒品泛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导致犯罪率上升,严重破坏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业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公害.目前,国际贩毒团伙已看好潜在的俄罗斯市场,各类毒品从四面八方涌入俄罗斯,这一问题使尚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同毒品做斗争的任务显得尤为艰巨.当前俄罗斯近五分之一的国民在不同程度上接触过毒品,其中吸毒成瘾者近300万.到2003-2005年吸毒者人数将大大超出这个数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毒品泛滥已经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2.
一、从毒品消费市场谈起毒品是全球性的问题,被称为世界性的“癌症”。联合国宣布1991-2000年为一联合国禁毒年”,然而,在临近本世纪末的时候,毒品消费市场的严峻趋势无法令人乐观,全世界毒品吸食的总人数早已突破五千万,而且正在源源不断地上升。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毒品消费市场,1997年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马里兰大学调查中心共同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在接受调查的1500名成人中,有56%的人表示最担心少年染上吸毒恶习,由此可见大多数美国人把毒品看作是对少年的最大威胁。我国的毒品是在解放后被禁绝30年后死灰复燃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粤港两地24小时的通关,内地娱乐场所相对低价的消费,毒品相对便宜的价格,吸引着众多的香港青少年跨境到广东珠三角地区的娱乐场所吸毒。分析香港跨境吸毒青少年的人员特征,有利于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查处措施。在已有合作基础之上,粤港两地应当根据查处侧重点的不同,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积极推进区际合作,共同遏制港青少年“北上”吸毒。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吸毒问题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品问题是国际社会公害,而青少年吸毒问题尤为社会关注。当前上海毒情十分严峻,吸毒人员约1.7万,青少年占54.2%。海洛因等传统毒品问题尚未解决,摇头丸、苯丙胺类毒品滥用愈演愈烈。无知好奇是青少年染毒的主要原因,而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滥用毒品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要转变两个观念:青少年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也是病人,部分更是受害者。禁毒政策应以治本为中心,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标本兼治,打防并举,发动群众,并以此为基点,提出几项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毒品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泛滥,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国际社会的安宁。据联合国有关世界毒品问题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截止1997年,全球吸毒人口约为2.18亿,并每年正以3%~4%的速度增长;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大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出现吸毒人群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在我国,曾经销声匿迹的毒品也随着国门的打开又死灰复燃了,吸毒人员日益增多,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54万人,而实际吸毒人数还要多,在这些吸毒人群中,17-35岁的青少年占85.1%。因吸毒而诱发…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世界将面临以下的犯罪挑战: (一)毒品泛滥 尽管联合国作出了种种决议,订立了各种公约,全球毒品贸易依旧生意兴隆,吸毒者得到的毒品质量越来越好。据联合国估计,缉毒人员在全世界仅破获了走私海洛因的10%,偷运可卡因的30%,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毒品的渠道知之甚少。联合国公布的数字表明,世界上受吸毒影响的人口有2.18 亿,这些毒品包括海洛因、可卡因、大麻、幻觉剂和苯丙胺。 联合国的外交官经过长期辩论通过了一项“21世纪全球行动计划”。这个100点计划向包括走私、贩毒、洗钱者等犯罪进行斗争,阻止罂粟、古柯的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打开了长期封闭的国门,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一些腐败丑恶现象也趁机沉渣泛起,死灰复起,毒品犯罪现象又象幽灵般地在游荡.80年代初,广东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开始遭到“白色死亡”的渗透.少数国际毒品犯罪分子企图趁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之机,把毒品非法带进我国,然后走私偷运往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牟图巨额暴利.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出现了贩毒、吸毒合为一体,以贩养吸的恶性循环,其时已出现了青少年受毒害的现象.1988年至1990年广东破获的毒品案已相当于前8年的总和,而查获的吸毒人数也成倍增长,1989年比1988年上升了5.7倍,1990年比1989年上升了7.1倍,其中的70%为青少年.而局部地区更为严重,如其时的宝安县沙井镇,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占当地吸毒人员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8.
早在1990年4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100多个国家参加的世界部长级反毒品大会上就指出: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今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无一个没有毒品问题,世界各国都深受毒品祸害。毒品危害我国长达200余年,鸦片祸国揭开了近现代屈辱  相似文献   

9.
贩毒、吸毒现象近20年来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那罪恶的毒“手”也已从娃娃“抓”起:吸毒群体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危害的情况下染上毒病的。因此,加强青少年尤其是针对中学生的禁毒教育已迫在眉睫。为了解上海中学生禁毒教育状况,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最近对上海市区的中学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采取等距离抽样法,按8%的比例从475所中学中抽取38所学校作为样本。调查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问卷的对象是学生,共发放问卷1820份,回收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毒品的蔓延,吸毒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治安。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带有不成熟的特点,极容易受到毒品的侵害。当前,吸毒现象在我国青少年中不断蔓延,并且滥用冰毒等新型毒品的情况比较严重,必须将青少年作为毒品预防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毒品的吸食及贩卖,已经成为全球日益严峻的重大社会问题。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在世界毒品泛滥潮流的冲击下,在过境贩毒的直接诱发下,种毒、吸毒、贩毒现象悄然渗进祖国和神州大地,并且愈演愈烈。为了彻底铲除毒品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本文试对毒品犯罪的原因及其社会控制等问题,作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12.
杨民 《当代世界》2009,(5):28-30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哥伦比亚的三大武装组织—准军事组织(“哥伦比亚联合自卫军”)、游击队(主要包括“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和“哥伦比亚民族解放军”)和政府军—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同一时期,哥伦比亚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古柯作物种植区和可卡因产地,毒品组织与以上三大武装的联系和矛盾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3.
毒品,这个全球性的公害,正以旋风般的速度肆虐世界各地,可以说,现在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不受到毒品犯罪的威胁。据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署统计,全世界吸毒人数约达2.4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3.5%至4%,并且每年以3%至4%的速度增加。我国在毒品疯狂的肆虐下也未能幸免。80年代以来,在国际贩毒活动的渗透和刺激下,毒品再一次祸害我国,并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禁毒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老百姓茶前饭后谈论的热点问题,因耽心自己的子女或家人染上毒瘾而“谈毒色变”者已不再是个别人,尽管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各种禁毒措施,公安机关也加大了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但毒品犯罪率并未因此而下降,吸毒人数也并未因此而减少,事实却是:毒源不断,吸毒人数正日趋增加,笔者近来在对贵州省黔西南州的毒品犯罪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女性青少年吸毒人数正迅速地增长着,仅以该州州政府所在地兴义市为例,兴义市戒毒所97年3至12月强制戒毒人数为201人,其中25岁以下的男性吸毒者74人,女性63人,98年一月至四月,强制戒毒276人,25岁以下男性者76人,女性83人,98年一月至四月的吸毒女青年比97年10个月人数增长了25%,该州兴义市情况如此,全州亦如此。  相似文献   

15.
浅析青少年吸毒的群体性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吸食毒品并非一种孤立的个人选择和行为,在毒品的获得、尝试、吸毒的“高峰”体验、吸毒亚文化的习得与传承、社会压力的消解和吸毒行为的认同,以及复吸行为的发生等方面,青少年吸毒都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因此针对这一群体性特征,有必要相应地调整和完善青少年的吸毒预防及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金三角”,往往是和恐怖、黑暗、罪恶连在一起的。这也难怪,“金三角”历来是全世界冒险家的乐园,也是这些冒险家的坟地。近百年来,这个泰、缅、老挝交界的“三不管”地区,一直是世界最大的鸦片种植地之一,这里的鸦片、吗啡、海洛因……不仅供应曼谷、香港、东京等亚洲毒品市场,而且也出现在纽约、伦敦、汉堡等欧美毒品市场上。关于这些,众多的报刊已介绍过了。本文要介绍的是,生活在“金三角”的中国人!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来到这里生活、工作、居住。  相似文献   

17.
毒品是“全球性”的一大公害,影响着国运,危害着社会的稳定,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时下,毒品的泛滥已趋向低龄化。不少在校学生因吸毒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就是由一名大学生陷入毒潭中的一个。于2003年8月11日因盗窃、抢夺、抢劫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死缓。自毁了前途.还把痛苦带给了亲人……  相似文献   

18.
对吸毒人群戒毒的干预、康复和矫治工作,关键技术的原则是将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生理)、人格重塑,提升吸毒人群拒绝毒品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家庭治疗(家庭支持)和社区戒毒、帮教(禁毒社会工作者帮扶)相结合,每个环节无缝连接、缺一不可,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帮助吸毒人群戒除毒瘾。基于在南京市美沙酮维持治疗中心完成的问卷调查发现,政府领导下的家庭治疗与社区康复相结合的社区戒毒模式是吸毒人群回归社会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为了做好预防和打击滥用药物的工作,香港特区政府与社区组织相互配合,采取积极态度,帮助滥用药物人士尤其是青少年远离毒品。据了解,香港滥用药物人士年齿令有下降趋势,这与青少年轻易在卡拉OK、私人舞会等场合获得药物有关。香港明爱容圃中心注册社工黄小华表示,青少年在这些娱乐场所容易接触到软性毒品,对一些软性毒品的遗害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毒品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的情况下,特大型城市的社区禁毒工作也呈现出以往不同的规律和特点。社会流动加剧,单位管控力相对削弱,“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吸毒人员的教育管理方式必须因时而变,社区成为新的社会稳定平台和聚合机制集中点,吸毒人员层次结构开始变化,特大型城市的富有人群与相对弱势群体也在增长,成为易为毒品诱惑的对象。在特大型城市中,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社区禁毒工作,推进禁毒社会化,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来架设新的社会稳定平台,探索与现代文明发展相适应的禁毒工作新机制,确保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