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抗日政权中的华侨参议员李介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大批的海外华侨纷纷回国参战,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李介夫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李介夫,1908年生于广东省梅县,1928年,他离开老家到南洋谋生,在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从事华侨教育工作。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满怀救国热  相似文献   

2.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一户酿酒、做豆腐的贫苦人家。他在三堡学堂小学毕业后,升入私立东山中学,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7岁时去马来西亚投奔三伯父,经人介绍当了一名小学国文教员。两年后毅然回国弃文习武,在云南督军唐继尧办的讲武堂炮科攻读,三年后取得炮兵少尉的毕业证明,投奔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1927年7月,经李世  相似文献   

3.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同志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村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他就立志报国,1917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后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为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面对国民党的大屠杀,共产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脱党、退却、逃跑甚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2007,(4)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这是叶剑英《题画竹》的一首诗。凌云溢思,松竹劲节,表达了他在革命的危难时刻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经得艰难考验时",也是叶帅入党道路的真实写照。叶剑英(1897-1986),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叶剑英早年是个追随孙  相似文献   

5.
叶剑英同志1897年4月28日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下虎村的一个小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就立志报国,1917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后跟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为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作了巨大的贡献.1927年国民党背叛革命,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发动了“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面对国民党的大屠杀,共产党内不少人脱党、退却、逃跑、甚至变节,叶剑英却在这种情况下,勇敢地投入了党的怀抱,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事业.特别是在党最危难的时候,他能明辨是  相似文献   

6.
人生贵有胸中竹———叶剑英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叶剑英(1897-1986)广东省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回国,曾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和红军学校校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云南陆军讲武堂建校已近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的两位、曾先后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和叶剑英,回顾当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的难忘岁月时,曾这样感叹道:"那是我寻找了多年的地方"(朱德);"在那里学习的岁月,实在令人终生难忘"(叶剑英)。  相似文献   

8.
1922年2月初,孙中山组建海军陆战队,任命叶剑英为海军陆战队营长。10月,孙中山组织讨伐叛军陈炯明,任命叶剑英为东路讨贼军第8旅参谋长。 1924年3月,孙中山组建建国粵军,叶剑英任第二师参谋长。5月5日,受廖仲恺邀请,叶剑英被委任为黄埔军官学校教授部副主任。 1925年3月,粵军第二师攻占广东梅县后,叶剑英奉广州留守府命令兼任梅县县长。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初期,叶剑英任  相似文献   

9.
一著名医学家钟惠澜,1901年6月出生于葡属东帝汶的叻利岛,他祖籍广东梅县,与叶剑英元帅同乡。其父亲是贫困农民,因生活所迫,卖身去南洋打工。钟惠澜12岁时到香港一家客栈当童工,直到13岁才开始上学。但他学习十分勤奋,仅用3年的时间就读完了小学全部课程。1917年,钟惠澜回梅县念书。得知父亲因贫穷无钱治病而死于中毒性痢疾后,他立志学医,要为劳苦大众服务,治病救人。  相似文献   

10.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他在晚年十分关心香港问题,为香港回归和祖国的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1 叶剑英一生曾7次到过香港.第1次:1916年冬,离开家乡梅县,赴南洋谋生,路过香港.  相似文献   

11.
张民达,叶剑英,侯山,三个同是梅县人,优秀的客家青年。胸怀大志,在救国救民的宏愿下,诚笃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为了同一抱负,同一目标,走到一起,志节结谊,共历艰难,出生入死,舍身革命,是粤军三名将。 1894年,张民达9岁,因家贫随家人赴南洋。1915年,侯山19岁;1916年,叶剑英19岁,他们也先后赴南洋飘泊。  相似文献   

12.
王兵 《党史博览》2018,(7):24-27
正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出生于广东梅县雁洋堡一个小商人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坚持送他入学读书。从1902年至1920年,叶剑英先后入钟傲泉私塾、古玉泉私塾、怀新学堂、三堡学堂、务本中学、东山中学、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读书,不仅在才学、品行、社会活动诸方面都有优异表现,而且最终选择了革命事业。纵观叶剑英的学生时代,无疑是他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逐渐成长为一代儒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叶剑英:民之利剑叶剑英在家中排行第二,父亲很喜欢这个儿子。按照叶氏族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叶宜伟。1917年夏,叶剑英和几个同学冒着盛夏酷暑,长途跋涉来到中国西南边陲名城昆明,准备投考坐落在翠湖西岸的承华圃的云南讲武堂。考入  相似文献   

14.
正抗日战争期间,侨居马来亚槟城的华侨女青年教师白雪娇,为了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怕父母不同意,就瞒着父母化名报了名,临别时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此信成为当时轰动槟城的一封华侨抗战家书。  相似文献   

15.
《广东党史》2007,(3):F0003-F0003
广东举行叶剑英同志诞辰1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5月13日,中共梅州市委、市政府在梅县雁洋镇举行新扩建的叶剑英纪念园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16.
叶剑英纪念馆,坐落在广东梅县雁洋镇虎形村。1897年4月28日,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同志,就出生在这个依山傍水、林木繁茂的小山庄。叶剑英故居是一座我国南粤地区常见的普通农舍,泥土石灰混合结构,大大小小共15个房间。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英元帅与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医学专家钟惠澜,同是广东梅县雁洋镇人,而且年龄相仿。在他们之间几十年的交往中,叶帅对钟惠澜给予亲切的关怀。 妙言点拨释疑虑 钟惠澜祖籍广东梅县,其父亲是贫苦农民,因生活所迫,卖身去南洋打工。钟惠澜于1901年6月生于葡属东渧汶的叻利岛。幼时家贫,12岁时到香港一家客栈当童工。1917年大哥兆兰把他送回梅县老家念书。他先后在梅县广益中学、上海沪江大学及北平协和医学院就读。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并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被留在协和医院内科工作,任职从住院医师至教授。后来又先后担任北平中和医院(后改中央人民医院)院长和友谊医院院长。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以后,祖国光复,人民渴望实现和平民主,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然而,蒋介石却一方面放出和平烟幕;另一方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的两手对付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毛泽东亲自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国共双方加上美国一方,成立了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就是叶剑英。1946年1月13日,叶剑英抵达北平,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利用军调处执行部这块阵地,对美蒋代表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青年时代的叶剑英,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打倒军阀、捍卫共和,走过了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 投身革命 1920年7月,23岁的叶剑英以全优的成绩从云南陆军讲武堂炮科毕业,三年的军校生活,既磨砺了他的意志,又充实了他的本  相似文献   

19.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形村一个小商人家庭里。下虎形村在今天梅县县城东30公里处,它头饮梅江水.背靠虎形山,故称下虎形村。叶剑英的祖先是宋代为躲避中原战乱而南迁的汉人,又被称为“客家人”。叶剑英的祖父叶福智在下虎形村附近的横山镇以屠宰为生,他借屋娶妻,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取名:铭祥、钦样、鉴祥、锡祥、钻祥。5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业,经营小本生意,后来4个儿子去了南洋谋生,只有他最小的儿子钻祥,也就是叶剑英的父亲留在了家里,叶福智1893年去世,活了65岁。  相似文献   

20.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开始领导人民创建自己的军队,进行革命战争。光辉的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建军的纪念日。叶剑英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南昌起义的组织指挥工作,但是,他以特殊的战斗方式策应南昌起义,同样功不可没。 一、人生贵有胸中竹 经得艰难考验时 1920年,叶剑英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开始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