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清《东华录》云:“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虽有偏颇,但并非无据。康熙重“倡廉”,大力表彰清官,虽使一些贪官污吏漏网,却“表彰”出了张伯行、于成龙等一大批载于史册的清官廉吏;雍正偏“反腐”,倚重惩防措施,虽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让最高统治者头痛。在对待腐败的态度上,出于对他们“家天下”的责任感,历代皇帝都防范得很严,也惩治得很重;但在整饬吏治的方式上,皇帝们中间却分出“重反腐”和“重倡廉”两类。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  相似文献   

2.
清正廉明、奉公守法,是为官者的第一要义和基本素质。一位真正目光远大的为官者,应当懂得用自己的廉洁去获取名望。封建社会有作为的帝王和“明君”都懂得一个道理:吏治废弛,国脉不昌,改朝换代,亡无日矣。所以,他们振兴“纲纪”,整肃吏治,成就了一批清官和铮臣,如包拯、海瑞、于成龙、林则徐等。这些清官和铮臣,个个一身正气,震慑朝野,皇帝也畏他几分,更成了老百姓中代代相传的英雄。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官污吏。他们高官厚禄,翻云覆雨,尽享荣华,但下场总是可悲的,即便苟全性命,身后只会留下骂名。历代清官都是有…  相似文献   

3.
吏治腐败与社会道德批判——读《阅微草堂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希明 《唯实》2003,(7):82-84
《阅微草堂笔记》揭露了清王朝吏治腐败的五种表现 :一是官吏道德败坏 ,基本素质差 ;二是官吏贪酷 ,搜刮民脂民膏 ;三是办事不力 ,草菅人命 ;四是卖官鬻爵 ;五是尔虞我诈 ,互相倾轧。作为志怪笔记小说 ,作品设想由冥间鬼神或狐怪出面惩治贪官污吏 ,表达作者憎爱分明的道德批判倾向。小说言在“志怪”而意在“志人” ,对清代吏治腐败的道德批判作用 ,至今仍有其认识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少勇 《唯实》2009,(10):96-96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明史》称他:“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他在担任宰相后,针对当时的军政败坏、财政破产的局面,大力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整理税赋,锄抑东南豪强。他又推行“一条鞭法”,把税赋、徭役及其他派办合并为一,按亩征银。  相似文献   

5.
09年的秋天,清朝嘉庆皇帝亲自查证和审理了一起重大冤案。被害者李毓昌,1808年考中进士,被派往江苏任用。这年秋天,黄河决口,为了防止灾民暴动,清政府“发帑布银粮”救灾,但这些赈银大多被贪官污吏们层层克扣。于是,两江总督铁保指派李毓昌前往山阳县检查赈银的发放情况。李毓昌来到山阳县之后,仔细核对户口清册,发现了山阳县知县王伸汉伪报户籍,贪冒赈银的情况。王伸汉害怕劣迹败露,连忙使出拿手好戏”分赃行贿,企图利用李毓昌的仆人偷出查赈清册销毁,但未得逞。于是王伸汉决定孤注一掷,杀人灭口。一桌暗藏杀机的宴席…  相似文献   

6.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离石县)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7.
于溟跃 《奋斗》2014,(12):63-64
海瑞,人称海青天,明朝时期的著名清官,一生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虽然清贫却坚持清廉做官,洁身自爱,敢于和贪官污吏,豪强势力作斗争,是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他的事迹在后世广为流传。海瑞对国家和君主,可以说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嘉靖皇帝掌握着全国最高权力,可他却迷信方术,沉迷于修道,20多年守在西苑,没有上朝,终日与经文和青词为伴;海瑞出身于穷乡僻壤,原本朴实无华,却被卷入政治漩涡,他虽然成了一个吏治的典范,但其世界观却与现实不和,他的道德观念在当时看来似乎过于理想了,在那样的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有人说他是“性格古怪的模范官僚”(胡忠信:《极权主义下的道德抉择》)。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曾在一次会上讲道:“用人要形成一种导向,提拔一个干部就要树立一面旗帜。”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说出了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性。历史的教训反复证明: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当前,混杂在干部队伍中的贪官污吏,尽管只是少数,但却严重影响着党与人...  相似文献   

9.
1895年,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将我国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派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率部侵入台湾,台湾爱国军民奋起抵抗。1895年10月,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炮弹炸伤,不久便一命呜呼。日本政府决定在台湾建立神社,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作为“神”来祭祀。1901年,神社在台北圆山建成,名为“台湾神社”,这是日本人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神社。  相似文献   

10.
明穆宗继位后,一面革除弊政,一面推行新政,即“施新”,他在登极诏书中将“施新”概括为“正士气、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等项,成为隆庆新政的纲领。“正士气、纠官邪”也就是抓吏治。穆宗十分重视吏治。他知道,治国决不是他一个人所能胜任的,必须靠各级官吏。因此,各级官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国安邦的大事。而要抓吏治必须  相似文献   

11.
波将金,俄国女皇叶卡捷林娜的宠臣。他奉命占领克里米亚地区后,成为该地主宰,晋封为“塔沃利达亲王”。1787年,女皇巡视该地。波将金是一位善于逢场作戏的“魔术大师”,是一位惯于玩弄障眼法的奸滑政客。他以极快的速度在女皇巡视沿途,用三面彩板搭成一座座海市蜃楼式的村庄粉饰太平,被称为“波将金式的繁荣的村庄”。从此,“波将金村”成为一个专门词汇。出于政治的需要,心知肚明的女皇对此举予以默认,并称这绚丽多彩的景色是整个俄罗斯的典范,说:“波将金亲王的成就举国瞩目!”不幸,现在我们有些干部也学到了这种魔术和…  相似文献   

12.
刘恒今年45岁,是二师三十三团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者发展成为家产近千万的种植养殖大户;他用心中那份执着和拼劲,10年为团场上缴籽棉268.2万公斤;他是连队的热心人,先后帮助7户困难职工垫付生产资金20多万元.2013年他被兵团工会评为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百佳示范户”.  相似文献   

13.
朱岩 《求贤》2010,(4):1-1
现在,一些干部在职务升迁上心态浮躁。3年以上的科级干部、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被提拔了认为是“该得的”,没提拔认为是组织“亏欠”他的。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人皆有进取之心。干部希望职务进步快一点,可以理解,但是想得过多,则不可取。领导职位本来就是有限的,一个干部能否提拔、什么时候提拔,除了要看个人的素质和条件,更主要的是要看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 (今离石县 )人,于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但于成龙“义不辞难”之志仍不动摇,堆土石为几案,在柱下支锅做饭,与当地百姓有盐…  相似文献   

15.
张居正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明史》称他:“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他在担任宰相后,针对军政败坏、财政破产的局面,大力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整理税赋,锄抑东南豪强。他又推行“一条鞭法”,把税赋、徭役及其他派办合并为一,按亩征银。同时还限制支出,淘汰冗员,减削军晌,从而稳定了封建统治,使原本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大明王朝枯木逢春,一时呈现出“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的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16.
两性之爱,原本是人类最美丽、最圣洁的情感,然而,许多贪官却深深陷入了另一种与美丽、圣洁完全相悖的“畸形爱”之中,这种“畸形爱”与人们歌颂和追求的爱情相去甚远,它是男人对“色”、女人对“钱”的贪婪,是男人用手中的权买“色”、女人用“色”换钱的“权色交易”,这种肮脏交易的结果必然是“就这样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药”的悲剧。上千例发生在二十世纪末十年的腐败犯罪案例显示,在男性贪官污吏的犯罪过程中,竟有九成以上有“不干净的女人”“帮忙”。回顾贪官污吏与“二奶”的情史,不难看出那些被“爱”征服的贪官为“…  相似文献   

17.
正帝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他45岁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熟、最年富力强的一位帝王。雍正当朝以后,承上启下,兴利除弊,整顿吏治,猛刹贪风,奖惩分明,任贤用能,革除污吏,他反复强调,官吏的操守如何是治国的根本,“吏治不清,民何由安”。为此,他大力提倡“廉洁爱民,奉公尽职”。雍正强调廉政,是针对康熙朝后期官场的种种弊端而发的。康熙晚年由于实行仁政,政宽事省,吏治败坏,尤其是上下贪污纳贿成风,致使钱粮短缺,府库空虚。雍正登基之时,即雷厉风行地接连颁发11道诏令,严谕内外大小臣工,“奉公洁己,勤于职…  相似文献   

18.
综观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两种结局诱因多样,究其一点,即吏治清廉和吏治腐败。吏治清廉则开创文治武功彪炳于千秋的治世与盛世,吏治腐败则导致人亡政息遗臭于万年的乱世与衰世。政治清明吏治清廉:治世盛世的奠基石翻阅史书,纵观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上曾闪耀于一时,被许多史学家称之为治世和盛世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时“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9.
西北工农革命军, 他是咱们子弟兵; 贪官污吏都打倒, 我们要做主人翁。 这是1928年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等,在领导渭华起义布告中提出的、号召工农大众起来革命的打油诗,至今“唐总司令”和他签署的布告中的打油诗,仍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着。唐澍“终年虽青英名  相似文献   

20.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革命军推为鄂军总督,之后相继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始终是一个傀儡。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很多人都说他和蔼而谦虚。值得人们首肯的,不是他这些“优点”,倒是他的另一面。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牺牲个人,亦所甘心。”其实,在袁世凯为称帝作准备时,黎元洪就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1915年8月6日以后,概不出席参政院会议,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但都没有得到袁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