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在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的“怪论”很多,让人听了,不知是想笑还是想哭。   “怪论”之一:“救灾先救官”。“救灾先救官,官都活不了,谁去救民 ?”当有人揭发一些官员侵吞救灾粮款时,和就这样理直气壮地告诉纪晓岚:“你说荒唐 ?但这是事实 !万千灾民,谁去发钱 ?你吗 ?我吗 ?是大大小小的官员,我得先喂饱这些人,人家才肯卖命 !”   “怪论”之二:“清官讨人嫌”。和说:“贪官才会听话,才忠实推行朝廷政令,政才通,令才行,民方安,国方泰 !”而“那些清官,食古不化,上级有令必百般求疵,下层有错必毫不留情…  相似文献   

2.
“轮功”问题的出现,由最初绝大多数人希望健身强体发展到非法的反科学反政府的组织活动,加上不少的人们至今不以为然———“不就是练练功吗?”,受其影响的人数确乎不可低估,这就有了认真弄清一些问题的必要。“有”,还是“没有”?世上有“鬼”吗?世上有“神”吗?世上有“救世主”吗?应当说,这些都是很基本、很初级的、照例大可不必来讨论的问题,可是被有些人蓄意闹糊涂了,照李洪志和“法轮功”的教义,那就是“鬼”、“神”、“救世主”都有,而我们的回答很明白:根本没有!先引一段话:“人死血脉,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  相似文献   

3.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故意歪曲的问题。他们大肆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借以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这一丑恶行径,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与主权关系的正确主张,明确指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①今天我们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人权从属于国权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曾尖锐地指出:“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  相似文献   

4.
李世安 《人权》2002,(1):44-48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把人权文化扩张作为人权外交的基础,加大了人权文化扩张的力度。美国一些人鼓吹要开展“人权对话”,开展“跨国市民社会”运动,来灌输美国的“普世人权观”。对美国人权文化发展的这种新动向,必需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扁鹊最差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位善于医术?” 扁鹊答复说:“长兄最佳,中兄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说:“为什么会是这样?你能说明白一些吗?” 扁鹊答复说:“我长兄治病,是消除病症于未发生之前。别人根本察觉不到病症,所以他的名气只有我们家才知道,根本传不出去。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把“人权”挂在嘴边上,以“人权卫士”自居。不错,美国是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地方,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最先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它比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著名的《人权宣言》还要早13年。难怪他们要摆出一副维护人权的老资格,到处教训别人了。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听取过一些基层汇报。当问及某项工作的进展落实情况时,往往听到这样一些使用“估计、大概、可能、也许、许多、差不多、基本上、原则上”等字眼儿的回答。大概是多少?差不多又差多少呢?原则上究竞怎么办?太笼统。听了这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回答,让人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不会变,关键在于我们自己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还有西藏问题,人权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是要长期斗争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本来这些本不成问题,和你美国有什么关系?可它就把这些算为问题,它要同我们谈,其实谈也可以...  相似文献   

9.
徐娟 《人民政坛》2011,(12):29-29
你了解你选出的人大代表吗?你有向选区代表反映过情况吗?这样的问题搁在过去,可能不少人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但在现在和将来,情况恐怕会有一个质的改变。根据修订实施的选举法,今年各地普遍实行选举前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对话制度。舆论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障选民的知情权,让代表“不再遥远”,还可以增强候选人对选民负责、接受选民监督的意识,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知道让下属自己动脑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才是最积极有效的工作方式,也是锻炼和提高下属个人能力的绝佳方法。但是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要看着下属苦苦思索,有时候还要走弯路,难道只有这样做才是正确的吗?”  相似文献   

11.
凭着《让子弹飞》抢走冯小刚保持的国产单片票房最高纪录的姜文,一度是投资者眼中的“风险股”,以平均4年才导一部、至今也只拍了4部之“业余”导演而著称。新近却有消息传出,他要绕过《子弹2》,直接拍第3部。在圈中不少人纷纷迷失、失节于“市场”的时刻,置疑在所难免:姜文也……?他还是“姜文”吗?  相似文献   

12.
《湖北宣传》2006,(5):23-25
美国也有宣传教育工作吗?如果就名称而言,确实没有。这就不能不使一些人产生“美国没有宣传教育工作,不也照样发展,我们为什么要有”的疑问。其实,只要我们越过形式的屏障,就不难发现,美国社会对思想道德的控制和引导,是非常看重而且方法很多,功效颇佳。从一般意义上讲,这恐怕就是思想工作了。  相似文献   

13.
《时事报告》2009,(2):14-23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外交新战略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即以重振美国经济为中心,尽快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脱身,重点解决巴以问题、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而在施行外交新政的过程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无疑是,美国会如何调整日趋复杂和微妙的大国关系,以恢复美国受损的道义威信和巩固“一超”的领导地位。美俄关系会重启吗?美日关系还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吗?美欧关系是更亲密了还是分歧加大了?美中关系有何变化?  相似文献   

14.
辞书里,“管”字的释义有十多种,如乐器名,枢要,拘束,过问,顾及,保证,包管等等。“管”字最常见的意思是管理、管辖。据报载,克林顿任美国总统期间,一次赴西安访问,一位名叫壮壮的七岁小女孩站在一个两米高的台子上,与克林顿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只有站在那儿才看得见你啊!”“你很想看见我吗?”“是的,因为你是美国总统。”“你知道美国总统是做什么的吗?”“美国总统是管美国人的。”听了小壮壮的话,克林顿“唔”了一声,用手托着下巴,沉思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对壮壮说:“应该是美国人管美国总统。”这里涉及到一个“管”字。对于一个七岁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人”认识上的争论,是当今各种人权学说分野的起点。以“自然人”为前提的人权学说强调人性起于天然,是同一和永恒不变的“自然属性”,理论上倾向于唯心主义,实践中必然导致利己主义的人权盛行,将人和人权“二重化”。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人”理论,以人的社会物质性为人性的依据,指出人性是变化发展、受制于社会关系的产物,理论上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飞跃。在实践中昭示,人权的真正实现不是靠在国家内部推行民主,而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国家;只有把人从不自由、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才有名副其实的“人权”。如此,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权的现实基础,科学地说明了人权的性质、内容和演变,使人权说由抽象走向具体,由空洞的口号变为合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把人权文化扩张作为人权外交的基础,加大了人权文化扩张的力度。美国一些人鼓吹要开展“人权对话”,开展“跨国市民社会”运动,来灌输美国的“普世人权观”。对美国人权文化发展的这种新动向,必需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土插队”与“洋插队”的角色变迁牟君发1969年初春,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潮流中,一批北京知识青年前往陕北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社会事件或许被不少人所遗忘。然而,曾在那片黄土地上历经几年风风雨雨磨炼的北京知青们,留下的却是难以抹掉的回忆。如今,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在国内生活和工作着,但也有飘洋过海留学、增添了一层“洋插队”经历的。这一“土”一“洋”的角色变迁,究竟带给了他(她)们什么样的思考呢?正巧,一位一起经历了朝夕相处的“土插队”生活,现在美国某大学留学的女朋友,近日写信叙谈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此文正可从这封来信说起。环境变迁与适应女友信中说:“来美国以前,我自认为有了比较充分的思想与物质准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美国有了较多的了解;我学英语时,与美国老师、教授打过交道,英语中心还讲授了一些到美国留学可能遇到的其他问题;同时,我坚信一点,就是从陕北插过队出来的人,走遍天涯海角也不会有问题──吃过那么多苦的人,难道还怕美国这种物质条件好得多的地方吗?殊不知,我还是很难过了一段时间,主要是文化环境的突变使人一时很难适应。回想起当时的那种心情,真像初到陕北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胡奎 《时事报告》2009,(3):42-43
在华盛顿的罗斯福广场,有这样一座塑像:一位穿着平常服饰的百姓,坐在房间一角,侧着脑袋,他正全神贯注地听着什么?其实,他听的是罗斯福的“炉边谈话”。1933年,罗斯福在经济大萧条中就任美国总统。为了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共克时艰,罗斯福一改刻板严肃向各界发表讲话的传统,通过广播向民众传递种种打算,让电波给处于经济寒冬中的美国人带去暖意。美国人形象地称之为“炉边谈话”。  相似文献   

19.
“你后天再跟我联系好不好,明天我要去璧山县接人了。”“不好意思,有电话打进来了。等会儿我回给你好吗?”孙辉菊很忙,以至于笔者和她预约采访多次后才联系上。如今除了“人贩子”、“重庆民间劳务输出第一人”这些绰号外,孙辉菊又多了一重身份:合川区孙辉菊职业介绍所负责人。  相似文献   

20.
黎启海 《人大论坛》2011,(10):12-13
“你知道选民证吗?你见过选民证吗?你用过选民证吗?”近几年来,一些网络论坛掀起一阵阵“晒选民证”的热潮。一网友在某论坛发帖晒出大学时代人生第一张《选民证》时称,“以后就没有第二次了……”甚而,更有细心的网友在某论坛发帖咨询,“今年已具有17年选民资格,应该获得多少张选民证?”从这些网络舆情,引发笔者深思一个问题——在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是否“应当发给选民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