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淑珍 《时代主人》2006,(12):36-37
社会主义道德与法律是建立在同一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二者本质相同,目标一致,有紧密的联系。依法治国为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提供法律保障,以德治国则是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从而可以推动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年初强调:“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双轨并重的思想,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一、德治是法治的基础第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规范必须有道德基础,而道德规范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提升为法律制度。许多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如爱祖国、爱劳动等都通过立法程序提升为人人应遵守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3.
《今日海南》2007,(1):19-19
建立“八荣八耻”道德观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在全社会广泛形成行八荣拒八耻的道德风尚,光靠道德的认知性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制度的强化。一方面,遵规守德不是人的天性,需要一定的外在“力量”(法律、规章制度)的强化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另一方面,道德是以提倡、劝戒、建议为特征的价值导向,它赋予了行为主体的自主选择权,即道德主体具有意志自由,人们可依自己的意愿选择遵德或背德,因此,道德依靠的是个体的道德追求、觉悟和自觉性,而光靠个人自身内在的思想觉悟则难于抵制各种利欲诱惑,还需要建立道德的社会保障制度,使道德提倡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类型在社会中得以保护和推行。一是通过道德法律化,将“八荣八耻”的一些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具有某种法律属性或法律效力的法律原则和规范。如诚实信用的道德,不仅要成为经济法、民商法等法规的法律原则和不可动摇的“帝王条款”,而且要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毋庸置疑,建立信用的法律体系,使企业、个人的信用成为社会流通的“通行证”,是促进社会成员诚实守信荣誉感形成的社会基础。二是通过法治的社会治理结构,为“八荣”行为提供生长环境。道德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倚赖于社会对背德恶行的处罚。法律通过禁止性的规范,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损人利己等行为进行严惩,会使人们循规而为,这在客观上会遏制“八耻“行为的发生。政府应加强法律的『必行性、外在强制性和不可践踏性,促使人们具有法律信念、信仰和规则意识,为维护“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一、新的历史条件要求我们重视传统美德教育1.维护社会制度稳定需要重视美德教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入了社会制度稳定状态,我们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并使之不断完善。中国传统道德原本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如果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这一套伦理道德就不太适用。李岚清副总理要求我们重视传统美德教鲁,是稳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要求。2加强法制教育需要重视美德教育与之相配合。法律是针对行为结果的,犯了罪就要抓起来判刑,这属于事后教育。人的行为结果与动机密切联系,所以要有和法制教育相配套的东西,那就是道德。德国哲学家康…  相似文献   

5.
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由于立法工作的不断加强,我国法律所调整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日益起到有效的规范作用。对于法律这种行为规范的形式和规范作用,人们产生了一种崇拜的心理,似乎任何问题都可以由法律来解决,试图把法律变成控制社会这架机器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可以机械地发挥作用。而社会发展的现实告诉人们,法律不是万能的,在强调法律作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最典型的就是社会诚信的培养,法律可以制裁不诚信行为,但诚信风气的形成更多地要靠长期的道德培养。第一,道德是立法内容的重要渊源,在立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道德因素和道德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道德都要规定在法律中。应当看到,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完全相同,道德的调整范围几乎涉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律及其制度的统称,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组成创分;法律是法制的核心。法律同纪律、道德相比,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更为明显的规范性、十分突出的强制性,因此,法律是约束和限制人们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就社会功能而言,社会主义法律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工具,是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武器,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手段,是保障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依托。违反道德原则和纪律规定不一定违法犯罪,但违法犯罪必然违反道德原则和纪律规定。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一、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1.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结合起来的基础是什么? 2.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是广大人民的道德,所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有着共同的基础。即(1)二者的阶级本质相同;(2)二者…  相似文献   

8.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全党和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不仅要始终不渝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而且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其中,道德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体现和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的活动。所谓以德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民主思想与法制观念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正如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所指出,公民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二是道德与法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渗透。其相互渗透表现在:许多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如平等、自由、正义、人道等价值准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体主义的原则,社会主义的理想,爱国主义的精神,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等,无不体现在社会主义的法律之中。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使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信念在社会生活中得以更好地实现。三是法律作为一种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可以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能够迅速、稳定、协调、持久地得到发展。四是法律并非单纯是一种工具,其本身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相似文献   

10.
一、把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到“以德治国”的高度来认识  “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的存在依据不仅在于几千年人类历史的经验,也有其自身的理性基础。自从有阶级社会以来,道德与法律就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两种基本的和最重要的规则而并存。两者相辅相成,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制约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但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现实分析,相对于法律规则而言,道德规则和道德控制都处于优先地位,即使在推行法治的时代,法治的实现也必须依赖于道德自律的形成。  如果说道德规则的优先性决定了我们在坚持“依法治国”这…  相似文献   

11.
法学讲座     
第一讲什么是法第三节法与道德维持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法,也需要道德。虽然法律规范是重要的,具体的,经常的,普遍的规范,但是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道德观念薄弱,道德遭到破坏,社会秩序的维护也是困难的。两者都是维护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重要工具。一、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它所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它的主要内容是对于善与恶、正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一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基本特征,三者共同构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大文明。其中,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不仅要受到国家法律的约束,而且要受到社会公德的调节。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指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公德本身来讲,它又是有层次的。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的行为 ,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不可偏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 ,统一发挥作用。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  相似文献   

15.
一、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我国法律不仅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围绕“法律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从法律上确认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措施,在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等方面阐述了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法律的指引和保障的问题。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尤D其是在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的今天,让学D生明确法律…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社会主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没有社会主义道德,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时,德法相济,形成合力,又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和手段。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道德和法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作了明确阐述,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同时,又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形成爱党爱国、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团结互助、尊纪守法的风气。"这些论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就说:"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又说:"纠正不正之风中属于法律范围、社会范围的问题,应当靠加强法制和社会教育来解决。"这里的"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体会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这就是说,法制和道德是克服社会不良现象、纠正不正之风、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黄志海 《传承》2007,(7):63-64
道德,是除了法律等法规之外的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道德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推动社会全面小康与和谐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做出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制度安排,而且需要加强社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农民道德建设,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依法治国”的原则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选择和政治价值基准以后,江泽民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发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倡导社会主义伦理与道德建设,使得“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在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相辅相成,彼此促进,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德法并举是两者本身的客观要求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但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法律的威慑力、强制力、明晰性是道德规范的必要补充。首先,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非强制性的、主要靠行为者的良心促使其自觉遵守的社会规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法律和道德,特别是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主义道德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法律的阶级本质的认识,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和自觉遵守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优秀品质。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主义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法律与道德约束和协调着民众的思想行为,法治与德治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共同发挥作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依法治国以安天下,以德治国浸润人心,依靠法律的硬约束和道德的软感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