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以身示人立表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笃”。在一定意义上讲,以身示人既是战斗力,又是生产力。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领导作表率。以身示人立表率,从外部看它是一个行动表现,在内涵上讲,它是人生的品德、道德、美德,实质是当官者的官德。2、以品正人立人格。人品  相似文献   

2.
<正>治国先治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为官先修德。"他非常重视官德的研究和建设,将之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始终,在《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等文章以及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非常古老又非常现实的话题。本期“精神文明纵横谈”中有的委员提出,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诸多任务中,要把官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这是决定精神文明建设最终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此话颇有见地。其实,古往今来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从一个侧面来看,也是一部官德、吏治的兴衰史。官正德明则国泰民安,官卑德  相似文献   

4.
论官德     
郭永平 《今日浙江》2012,(18):44-44
为官之道,德在其首、“官德”不仅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的“试金石”,更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导向仪”。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加强“官德”修养,时时刻刻以德修身、以德立信、以德立威、以德服众。  相似文献   

5.
在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中,“官德”处于领先地位 ,它是整个社会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中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民德 ,关系到国家性质、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 ,各级领导要树“官德”加强道德修养 ,自觉的立德、养德、扬德 ,做好人民公仆。  相似文献   

6.
<正>据《周礼》记载,我国在周代就有了“以吏为师”的传统。师什么?师其德。“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指修身成圣贤之德,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内圣外王”之道,是安身立命之道,也是历代为官之道,强调德行是治国的前提。为官从政只有注重修身立德,才有正确的方向,“治人”必先“修己”。因此,中国古代一向重视官德。一是“为政以德”,即执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众,以赢得百姓的拥护;二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和感化百姓。《周礼?地官》列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道德经》列出三德:礼、义、仁。儒家列出五常:仁、义、礼、智、信。  相似文献   

7.
官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在古代社会,治理国家和天下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职业,所以,“官德”也被看作最重要的道德。一个社会官德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祸福。因此,官德也就成了传统文化中闪耀着先哲深睿智慧,包含着往昔成败经验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官德,并与时俱进,加强当前的官德建设,使以德治国方略更有效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正政德,亦称"官德",指从政者的为政之德、政治品德,它以从政者的思想道德规范和思想行为准则为主要内容。自古至今,历朝历代都重视官员的个人道德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特别强调党员干部政德建设,因为它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基、用权之道;它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根本所在,是治党管党的重要内容;更是关系到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9.
官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魂。在古代社会,治理国家和天下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职业,所以,“官德”也被看作最重要的道德。一个社会官德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祸福。因此,官德也就成了传统文化中闪耀着先哲深睿智慧,包含着往昔成败经验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官德,并与时俱进,加强当前的官德建设,使以德治国方略更有效地贯彻落实。 一、传统官德的内涵 “官德”又称为“政德”,是为官者在其管理活动和权力运作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德行素质。由于中国古代几千年在政治上所实践的是儒家的…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党员干部要在人民公仆的角色上定好位,必须见贤思齐,以君子为榜样,借助群众这面镜子,常检自身之过错,常查自身之缺点,常修思想之品德、常立为民务实清廉之要求,才能真正做一个新形势下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官德是指领导干部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领导干部严格遵守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就不会伸出贪污受贿的罪恶之手,也不会堕入违法乱纪的不归之路。所以,官德建设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一条重要的道德防线。我们在为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变质而痛心,为他们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给党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而愤慨的同时,必须抓好官德建设,筑牢这条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  相似文献   

12.
要讲官德     
官德,即从政道德,也就是党政干部的职业道德。它是万德之首,是社会主义道德系统工程的主体和枢纽。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今天,必须加强从政道德的建设,也就是说,要讲官德。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来是重德的。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万物莫不尊道而重德”的句子,指出道德这东西既尊且贵。官德就更为先哲圣人们所看重了。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把天下为公视为为政之“大道”。(尚书·周官)里说.“N公灭私‘民食其怀。”青为为波着阳公心除主白R的私心,天下的百姓就会信任归附。汉村一学者有…  相似文献   

13.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一个人若欲生活得有头有面、有声有色,在众多人心目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具备“三力”:一是人格力量,二是智慧力量,三是感情力量。仔细品味,此话还真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对一个为官者,此“三力”似乎更为重要。先说人格力量。“人格”者,道德品质也。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道德规范,具体到为官者,首先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官德。一个官是否有此官德,众百姓是最权威的试金石。两千余年前的孔老夫子在《论语》里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意思是,一个官在为政中若将官德放在首位,即使…  相似文献   

14.
官德,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官者因其位高权重影响大,成为全社会的道德示范群体:为官者德高,则整个社会的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能得以真正提高。官者无德,必然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良。因此,反腐倡廉,加强官德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周育平 《湖湘论坛》2001,14(6):50-52
所谓官德,即是指干部道德。早在西周,人们就认识到官德建设的重要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①这即是说,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只有取得民心才能统治长久。孔子认为,君主的德行是统治的根本,孟子也提出过“以德服人”的王道思想。先秦原始儒家伦理,就其本质来说还不是封建性的,它强调的不仅是一种双向互惠互动的人伦关系,而且还必须以在上者尤其是统治者的率先垂范为前提。中国封建伦理的真实形态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论。“三纲”使伦理关系完全服从于封建政治关系,使双向的君臣、父子…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凡有作为者,都把个人道德修养和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儒家倡导“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平天下”。墨家认为,加强“德”的修养,是人生所必须。古人常说的“德不厚者不可使民”,都说明为官者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就没有资格领导、管理百姓。我们党是“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党的领导干部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对搞好党的建设和实现宏伟目标至关重要。作为领导者来说,良好的道德,高尚的情操,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也影响到领导者的权威。所以,做一个让民放心、称心的“官”,必须打好…  相似文献   

17.
官德和公仆之德有本质的区别。简单概括,就是私仆和公仆的区别。官德是中国封建文化的标志。我国干部道德建设的内容,从公仆之德变为官德是一种退步。退步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公仆制度缺乏,不少地方的干部已经没有公仆意识。中国干部道德建设要回归干部在民主法治国家的公仆定位。中国干部的道德建设,不是官德建设,而是人民公仆之德的建设。而建设公仆之德必须遵循民主法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官德建设论     
张卫国 《新东方》2002,11(5):40-41
为官者在组织中处于关键地位,官德在道德结构中最为重要。官德差,对社会危害大;官德好,人民就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因此,“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加强官德建设是促进党风、民风、学风、作风等根本好转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官”,关键在“官德”,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因为良好的“官德”可以教育、感化、激励人民群众,从而使我党有效地实施以德治国。古人说得好:“君子之德风,庶民之德草,草随风倒。”就是强调当政者的道德在老百姓中的教育、感化和激励作用。我党历来把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搞好思想作风建设看成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安危和人心向背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每一个党员都以身作则,我们一切都好办了。”江泽…  相似文献   

20.
李丽红  伍妍 《湖湘论坛》2003,16(2):18-18
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过程中 ,应当准确把握官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制度道德优先于个人道德、道德他律优先于道德自律三个基本原则。一、官德建设优先于民德建设“以德治国”的首要问题是主体问题 ,就是“谁以德治国的问题”。它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当政者的由上而下管理国家各级政府事务的官员 ,一是广大的普通公民。以德治国必须从这两个主体着手 ,尤其重要的当属官德问题 ,官员的道德修养是国治邦安的前提。中国传统儒家德治理论历来主张以德化民 ,强调为政者应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孔子认为“政者 ,正也 ,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