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实践而创造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思想路线、在社会主义事业主题、现代化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体现着一脉相承性,而在回答和解决时代课题、在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外交方针和国际战略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范畴方面又体现出它的发展创新性.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崭新创造.  相似文献   

2.
彭志强 《湖湘论坛》2007,20(5):18-20
"民本岳阳"是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依据执政为民的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结合岳阳实际提出的执政和发展理念.近三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民本岳阳"建设,成效十分明显.实践表明,建设"民本岳阳"是把为民执政观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岳阳具体实践的有效载体和基本途径,是为民执政观和科学发展观与地方实际结合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合浦实现跨越发展就要用"三真"对待科学发展观,第一,要真学,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第二,要真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第三,要真用,结合合浦的实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合浦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观决定着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本文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莎 《长白学刊》2004,(3):10-13
党中央近日提出的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同时又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精神相一致.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分析新的科学发展观,应该说:"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本质;"协调发展"是发展的核心;"文明发展"是发展的境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强化并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纠偏"和"引领"作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基勇 《桂海论丛》2009,25(1):42-45
要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发展的战略体系,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机制等都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文章在阐述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其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等基本问题,实现了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付莉萍 《创造》2015,(11):40-41
党的十七大将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进一步强调坚持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提出"坚持共享发展"的口号,让发展成果由普通人民群众共享.  相似文献   

9.
杜宇 《前沿》2006,2(4):194-198
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上的一次历史性突破.随着实践的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显现出历史局限性,需要继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国祥 《理论月刊》2005,(11):22-2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丰富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历史地位和新贡献;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新的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系统论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新探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思想是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鲜明特征.邓小平在思考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利益、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体现出浓厚的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在现阶段,研究邓小平发展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德保县委、政府认真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调查德保的县情,2006年提出了全县要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服务好国家重大项目,推进德保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一、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工业强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德保县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切实增强加快发展、争先意识,发挥…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07,(19):1-1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1,(7):1+90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南宁市青秀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以开展"四个年"主题活动、打好"五场攻坚战"为载体,  相似文献   

16.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全党、全军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于军队院校而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在深化"三进入",即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为此,要进一步突出科学发展现"三进入"的地位.进一步夯实科学发展现"三进入"的基础,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观"三进入"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唯发展主义再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唯发展主义具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增长式发展,第二种是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前者想当然地将增长等同于发展并进而等同于进步,后者也将发展等同于进步,仍然沉醉于人类中心主义和技术乐观主义不能自拔,实质上仍然是一种欠缺全面性、协调性和科学性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切实有效地将人类社会导入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它们的深层动机在于欲图通过发展来满足少数发达国家和超级富人的贪欲,本质上属于环境利己主义.对唯发展主义的理性批判将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基于科学发展的农业"破题"之作.<决定>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自由观是在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之上,第一次把自由建立在现实的基石之上.提出的与以往思想家截然不同的自由理念,深刻揭示了自由的真正内涵.以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全新视角分析"以人为本"思想,阐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逻辑要求,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发展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目的,马克思形成了独特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要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把握认识"发展"问题的科学方法,通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目标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