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因此,不同的各国本土文化传统影响着不同宪政模式的选择,造就了今天比较典型的三种宪政模式:英国的议会主导宪政模式、美国的司法主导宪政模式、法国的行政主导宪政模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依法治国是宪政的精髓.要实现宪政,不仅要有宪法,而且要把宪法付诸实施.针对我国当前宪政文化的缺失,法律信仰的缺乏和公民宪政意识相当薄弱的宪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可寻找构建本土的宪政文化,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培养公民宪政意识的完善措施.当人们具有坚定的法律信仰和较强的宪政意识的宪政文化已经构建,我国的宪政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3.
尽管在旧中国就引进了宪法,但旧中国不仅有宪法无宪政,甚至连宪法都是假的;五四宪法尽管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但它所规定的国家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国家制度的基础;它是八二宪法的蓝本,是中国宪政现代化的真正基础.  相似文献   

4.
宪政不单纯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一套制度体系,同时也是已有制度的实践运行,在更深层次上是一种宪政文化.当代俄罗斯宪政从制度到精神实质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向,这与现代法治以个体自由为核心的价值追求相契合.对转型期的俄罗斯而言,宪法是构建法治国家的前提基础,宪法司法制度的确立对法治国家的生成提供保障,扬弃民族传统的宪政文化的培育是法治国家确立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宪法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给中国宪政建设带来的影响做出分析: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属性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宪政理论变迁的回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味着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改变;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宪法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推进我国宪政建设应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进一步完善现行宪法;二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四是建立健全宪法实施保障制度和机制;五是提高公民的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宪政建设模式是政府推进型的,而不是源于自身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宪政意识发展的自然结果.这导致了中国宪政文化的缺失.我国的传统经济模式--小农经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性善论及义务本位法律观与宪政的核心价值是偏离的.要建设宪政国家,必须发展市场经济,构建宪政文化的经济基础;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构建宪政文化的政治基础;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构建宪政文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制度前提,中国近代百年宪政的屡试屡败与传统政治文化有关,如自由精神的缺失、平等理念的淡薄、内圣外王的虚伪政治理想等。建设政治文明需要高扬与宪政精神相协调的宪法理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宪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了强调依宪办事,维护宪法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制约权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以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的内涵。它明确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模式,阐明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指明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依据宪法有关精神制定的一部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中国的民族自治模式与"功能自治"、"民族领土自治"等模式不同,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模式。从宪政理论的视角来看,民族区域自治拓展了中国宪政建设的现实内涵。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问题实际情况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宪政意识及宪法权威的树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宪法并使之成为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各国法制建设的共同理念。但有宪法并不等于有宪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依宪法治国,提高宪政意识和树立宪法权威。而要提高宪政意识及树立宪法权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或书面,应当切实建立必要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和重要的宪法修正案,它所涉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私有财产保护和人权保障等内容,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中国未来的宪政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宪法权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公共权力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一方面 ,公共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另一方面 ,公共权力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在人类的政治实践活动中 ,将公共权力转化为宪法权力不仅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是人类政治行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违宪审查制度是对宪法本身乃至于宪政秩序进行维护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该制度已经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生根落户,并在维护宪政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违宪审查制度进行审视和考察,可以从审查机构到审查程序两个方面,对分散式违宪审查和集中式违宪审查这两种审查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实际效果进行探究分析,以期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建构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的宪政体制的标志是新宪法秩序的形成。新宪法秩序不要求去关注“新政”时代的法院的判决。过去试图通过立法和司法判决来实现社会公正的努力在新宪法秩序中已不再重要。新宪法秩序的特点是通过加强个人责任和市场过程来实现社会公正。新宪法秩序反对命令型和控制型的经济规制模式 ,坚持放松规制的改革 ,更多发挥市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违宪审查既包括审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亦包括法规的审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违宪审查权。在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下,人民法院并无违宪审查权,但人民法院面临着冲突规范的选择适用争议。为保证审判的公正性,主审法院向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处理冲突规范的适用问题时,最高人民法院应行使法规提请审查权和议案提案权,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系争规范进行审查,明确判决的规范依据。在审判期限和效率的限制下,最高人民法院的提请和提案有可能逐步促成一个集中行使宪法监督权的专门机构,实施违宪审查,维护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8.
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宪法权力概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宪法权力是受宪法规范的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和国家机关的权力,其中主要指向国家机关的权力。国家权力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国家机关。国家权利主要是指国家对外的独立权,国家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对内的管辖权,国家权利通常先于国家权力而存在,有时可以启动国家权力的运作。国家主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前者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利,后者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前者应是国家主权的重心;主权对内是指国家权力的所有权而非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的使用权,国家机关对内只能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才能行使主权;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主权的主体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