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进》1994,(5)
走出劳动力商品的误区□文/@@王晋梅,陈忠山我们过去所以不敢承认社会主义阶段劳动力是商品,主要是无法走出劳动力商品的误区。因此,要建立市场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必须走出这个误区。首先,承认社会主义阶段的劳动力是商品,不会否定劳动者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上是同义词,商品生产要求一切生产要素与产品都经过市场交换,即商品化。现在我们已经承认生产资料、资金都是商品,而讳言劳动力是商品,并将它看成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之一,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与承认商品经济相悖的。而只有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才能自觉依据价值规律,改革价格体系与管理体制,发展商品经济。不错,马克思是讲过,劳动力成为商品,这种情况只有在一种十分特殊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才发生。但我认为这只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的社会一种设想:“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相似文献   

3.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以后,就是一个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商品的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是用货币来表现,这就是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因而也有一个价格问题。工资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工资一般是用货币支付的。工人为了维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是商品的说法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现实,假如劳动力是商品,以后无法说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①担』已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会丧失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而导致雇佣关系的产生。由此我们有必要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重温马克思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第一个条件的论述,马克思指出:“商品交换自身只包含从商品本身性质发生的从属关系。在这种前提下,劳动力能在市场上表现为商品,是因为它的所有者(有劳动力的人),把它当作商品来让渡或出卖,且以此为限。但它的所有者要把它当作商品来卖,他就必须能够处…  相似文献   

5.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必要性宫希魁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开放劳动力市场,承认劳动力是商品的必然逻辑结果。关于这一点,目前人们的认识还有不少疑惑,很有必要在理论上作出进一步的探讨和说明。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按劳分配,必须...  相似文献   

6.
钱智勇  丛旭文 《求索》2011,(8):62-64
在新古典经济学劳动力市场是单一、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教育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激进学派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假设条件下,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没有任何作用。本文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和激进学派的观点都过于片面,本文不承认劳动力市场是单一、完全竞争的假设,但认为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假设条件下,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否定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的学者都喜欢引用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的分析,我们也从这里入手。的确,马克思是认为劳动力变为商品有两个历史条件: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要有人身自由。只有在这种前提下,劳动者才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才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  相似文献   

8.
一、价格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宏观调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价格是重要的经济杠杆,价格直接关系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价格的涨落,引导着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流动与配置,调节着相关方面—商品和服务的供方与买方及国家、集体的利益关系。二是,价格总水平的变化,直接关系币值的变化,关系经济总量平衡,从而关系宏观经济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三是,价格是重要的市场竞争手段。在市场机制下,竞争的两门重炮就是价格和质量,就是或物美,或价廉,才会具有竞争力。四是,在现行价格体制下,价格工作还包括行政性、事业性收费的…  相似文献   

9.
朱强 《理论月刊》2003,(4):43-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仍是一种特殊商品,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我们只有正确理解马、恩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理论论述,划清劳动者、劳动力和劳动三者之间的界限才能科学地理解和把握这种特殊商品并用其指导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我国多年流行的劳动价值论仅仅承认劳动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因而是单一要素的价值论,那么,现在,我们应当综合考虑劳动和资产等客体因素与社会需求这个主体因素对商品价值的作用,建构“系统价值论”。一既要肯定劳动的作用,又要承认资产的作用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各种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互相表现为交换价值,“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①所谓价值,就是各种商品之间的相对比价。这是完全正确的。它是我们分析商品价值的基础。然而,马克思断言:“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具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的性质问题,理论界大致提出如下几种看法:(1)劳动力不是商品;(2)劳动力本质上不是商品,但具有商品的外在形式,可看作“准商品”;(3)劳动力本质上不是商品,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商品化、价值化;(4)劳动力的一部分仍然是商品;(5)劳动力仍然是商品。在中央提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以后,认为劳动力是商品或应商品化,从而主张开放劳动力市场的人多起來了。无论具体观点和主张如何,其基本出发点是力求改革僵化了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劳动体  相似文献   

12.
价值增殖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重新研究和正确认识这一规律,对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在实践中,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自觉遵循和利用价值增殖规律。一、单纯的新价值形成过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要素商品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在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成为商品,而是经历了从不是商品到逐步成为商品的演变过程。下面先考察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不是商品、但用它们生产的最终产品是商品时的价值形成过程。这…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归劳动者个人所有,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劳动者个人不能直接占有和支配公有的生产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与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剩余价值被谁占有.确认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原因;劳动力商品的性质;劳动力商品实现,既是重大理论问题,又是重大实际问题。为此,作点理论探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要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关键在于弄清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是具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首先,传统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劳动力不可能成为商品。如果“说劳动力是商品,说工人被雇佣,这真是十分荒谬的:仿佛占有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自己被自己雇佣,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自己。”传统的观点把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归结为资本主义私有…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说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二是说在交换中要遵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的价格不断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我们知道,市场上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商品的价值和商品的供求情况。商品的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商品之所以具有不同的价格,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则是价格的基础,是价格波动的中心。而商品的供求状况对商品的价格也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在商品供求一致的条件下,价格才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热点问题: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是不是商品?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1 承认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7.
价格与道德     
胡文政 《北京观察》2001,(12):13-15
教科书告诉我们,市场能够自动使供求做到平衡,买卖双方都从市场交易中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教科书设计的这样完美的市场,是假定买卖双方只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升降来调整自己的供给和需求,买卖双方对其他的信息或知识都是完全清楚的。譬如,买主知道他所要选购的商品的性能、质量、价格与成本高低和质量的高低是否相称;卖主也能够按商品的成本和质量定价。在这样的一些条件下,价格如果上升了,价格就告诉我们商品的供给数量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理解的价格体系,是各种商品和劳务最终价格的比例关系。决定价格比例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笔者想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决定价格比例 (一)各部门相互进行物质补偿的比例决定价格比例。 典型的商品生产形式是用商品生产商品。产品和生产要素都是商品。社会生产的每个部门都以别部门的产品作为本部门产品的生产要素,作为直接的生产要素或者间接的生产要素(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要素)。这种生产方式使各种商品的价格具有一种客观必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客观上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劳动市场:一类是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私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力市场;另一类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流动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对工资量的决定有重要的制约作用,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深化工资改革有重要意义。传统观念只从按劳分配角度研究工资问题,远离劳动力市场,很难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其实,按劳分配规律只能说明工资的实质是劳动报酬,并不能指示工资量决定的具体界限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求助于劳动力市场。这里提出三个问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龚自力 《思想战线》2000,26(1):29-3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认识到劳动力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并承认其与物力资本对等的权力,才能发挥劳动者的主人翁作用,为企业摆脱生产经营困境、改善经营管理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