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何蕴琪 《南风窗》2014,(16):88-90
<正>独立戏剧要在体制和市场之间的这条窄路走下去并走得宽广,面对许多挑战。希望这篇文章能提供一个观察独立剧场人的入口,让他们的挣扎,他们的梦想,他们给戏剧乃至社会带来的能量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相似文献   

2.
庄稼昀 《南风窗》2013,(15):92-94
倡导以"逼问"的方式创作民间剧场,进而创造民间空间。或许我们可从这"逼问"二字略窥"不日常、不自然"的草台精神之一二。自2005年创建以来,草台班,这个以上海作为大本营的民间剧场团体已经集体创作并演出了《38线游戏》(2005年)、《狂人故事》(2006年)、《蹲》(2008年)、《鲁迅二零零八》(2008年)、  相似文献   

3.
张晴滟 《南风窗》2011,(23):89-91
2011年,国家话剧院给自己制定了"新现实主义年"的主题,王晓鹰、查明哲、吴晓江、孟京辉、田沁鑫五大导演的作品轮番上演,希望通过严肃的艺术态度和积极的反思精神,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真切关注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韩寒语录     
韩寒 《法制博览》2010,(2):65-65
风趣幽默、情趣盎然是戏剧对联的特色。读来往往令人捧腹,且给人启迪,可谓“寓教于乐”一现特采撷荟萃若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这位公主的名字没有确切的传下来,但是她的封号:升平公主,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婚姻故事,被好事的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  相似文献   

6.
庄稼昀 《南风窗》2012,(13):86-88
与其说这些西方文化书写者为那个时代提供了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不如说他们的作品在不经意中折射了一场重新站起来的俄罗斯与西方在又一轮"后冷战的冷战"中未可知的博弈。睡在布尔加科夫身边的斯大林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在3年后的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要求肃清和纠正个人崇拜的流毒,相当大程度上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作用,也对其在世时犯下的错误作出了激烈的批判。报告中写道:"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这一名词可以使犯了思想错  相似文献   

7.
张钊 《南风窗》2008,(14):86-89
民众戏剧与灾后重建的结合,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这个"人",其实各有各的特定生活处境与社会背景,而不是面貌模糊的一般"群众"、"灾民"、"用户"、"消费者"或"观众"。  相似文献   

8.
作为央视名嘴,他的名字总与另类、个性、非主流等词汇相联系;他以主持人的身份为观众所熟悉,却是编剧出身;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当红主持人,他在主持界至今未获大奖,但却是国家一级编剧,还拿到过曹禺戏剧奖,在演员生涯中曾拿到过广西笑星比赛第一名。他就是央视  相似文献   

9.
子路之死     
许金城 《法制博览》2009,(13):30-31
在司马迁的笔下,子路是以绿林好汉的面目、颇富戏剧色彩的方式出场的,《仲尼弟子列传》如此描述:“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猥豚,陵暴孔子。”“冠雄鸡,佩狠豚”,是何装束?有人解作“头上插着公鸡羽毛,身上佩挂公猪牙齿”,有人解作“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我取后者,因为前者分明把子路当成了跳大神的神汉或土著生番。无论怎么说吧,子路老兄本来生就一副勇悍模样,冉以这身行头出场,着实够雷人的。只是不知子路老兄如何与孔子结下的梁子,  相似文献   

10.
庄稼昀 《南风窗》2012,(20):90-92
在自编自演的单口剧中,美国人麦克·戴西因对苹果在深圳之"血汗工厂"予以"义正词严"的抨击而一炮走红,更掀起消费者抵制苹果产品的热潮。不过与此同时,一场关于真实的定义、行动的边界以及"中国制造"的大讨论也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1.
田磊 《南风窗》2010,(2):92-93
这出戏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很大程度上在于导演和演员由其自身的生活经历、职业信仰而发,演绎出了这一代人共同面临的困境:坚持理想的困难和抛却理想的煎熬纠结不清,只能不停地在社会的漩涡中麻木地向前奔跑,没有方向与信仰。  相似文献   

12.
中国铁路五局五公司的总工程师雷志祥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人到中年,命运还会演绎一场大悲大喜、荡气回肠的戏剧故事:在独子病逝后,他接力献爱心,资助一群贫寒学子学习和生活,使他们改变了命运,而他们回报他的是敬爱和亲情。  相似文献   

13.
章剑锋 《南风窗》2010,(7):58-61
<正>2009年,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沙叶新发表了一篇题为《不为权力写作》的演讲,反思了自己的创作,公开亮明了"不当奴才,不做工具,心灵自由,不为权力"的立场。3个月前,当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决定将"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金奖特别奖"授予剧本《幸遇先生蔡》的时候,沙叶新予以拒绝。  相似文献   

14.
张晴滟 《南风窗》2012,(13):84-85
新中国的成败无法用自由主义悲剧的方式搬上舞台。去政治化倾向一直延续到数字意义上的千禧年,《切·格瓦拉》反思改革的立场是《哗变》的真实变迁。在迎接60周年院庆时,成立于1952年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北京人艺)仍在强调"人民艺术"的初衷,为了对抗戏剧的危机,他们对老的经典剧目进行重新包装的商演,可惜在艺术实践上缺乏真正的推陈出新,获得票房和叫好的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就诞生的"明星中心制"。如今的中国话剧舞台一派"不知今夕何夕"的景象。戏剧里没  相似文献   

15.
王国华 《法制博览》2011,(15):76-77
生于1611年的明末清初大戏剧家李渔能编能写能演能闯,他既是那个时代的畅销书作家,创作了大量风靡一时的戏剧,又亲任班主,招募演员、组织了面向市场的戏班,带着演出队四处演出。他还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梳理,形成完备的戏剧理论体系。他还是数度被禁的“黄书”《肉蒲团》的作者,他活着的时候曾颠沛流离,也曾穷困潦倒。  相似文献   

16.
李睦 《工会博览》2013,(6):57-57
1月18日,国际化标准青少年营地——歌华营地,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冬令营活动开营仪式.在20天的时间里,这里为全市3岁到18岁的青少年带来了240余场极具创新的营地教育活动,包括116个不同主题形式的工作坊、15个教育沙龙以及11场专家讲座等. 活动以"文化、自然、科技"为三大主题,通过交互艺术、主题工作坊、教育沙龙、戏剧表演、电影等形式,让青少年在"学习、体验、行动、参与"中获得"头、心、手"全方位锻炼,并在拓展能力的同时,思考自我、认知社会,树立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我有幸被邀请去瑞典做了一项以“人类的故事”为主题的世界戏剧的研究工作。来自中国、印度、莫桑比克、瑞典,还有意大利、丹麦等国的艺术家们聚集在欧洲的瑞典.进行了长达4个多月的“人类的故事”为主题的世界戏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方正 《南风窗》2013,(5):94-95
可以说,叶晓青是跟随杨月楼"进宫"的:杨的曲折经历正就是晓青从民间社会研究转到宫廷史,从《点石斋画报》转到升平署那1.5万件存盘文件的心路历程。年纪渐长,要怀念的人逐渐增多,面目不免变得模糊,但晓青不一样:她性格平滑如镜,让人猜不透,纳闷不已,但生命竟以最戏剧性方式画上句号,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最初认识叶晓青,是20多年前,筹  相似文献   

19.
戴玉 《南风窗》2013,(18):15-15
若对"权力在民"没有异议,舆论权力与政府权力就可进行多番并提:都需要一个"民众赋权"的过程,都关涉大小具体事务的处理,都具有不小的"强制力",以及维护自我权力运行的排他机制。权力本身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它其实一直在流动。常规媒体机构或曾暂时掌控舆论权力,但新技术已经让舆论权力向新的舆论载体转移。其间,旧有舆论权力由国家机关直接赋予,新的舆论权力则由民众"直选";权力的新旧代理人必然产生激烈的冲突;舆论权力的转移是悄然发生、非正式操作的,并不存在制度设计和公平保障,舆论权力也难以逃脱权力的阴暗面。决定由谁来充当舆论权力代理人的"赋权"斗争非常惨烈,而且在权力最初转移时,法律惩戒和道德规范一般不会及时跟进。买粉丝、造谣、炒作、相互攻击等,就发生在这一通过"博眼球"、"受关注"来获得"舆论  相似文献   

20.
陶庆梅 《南风窗》2007,(22):89-91
民众剧场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关注底层生活、关照社会现实的意图,民众剧场工作者身上所蕴含的"社会苦行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打工者、艺术青年以及在校大学生等年轻群体,并也得到了各类NGO组织的普遍关注以及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