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建萍 《党史纵横》2003,(12):17-19
毛泽东与斯大林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历史伟人。他们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各自国家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斯大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统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毛泽东以他不屈不挠的个性和杰出的革命品质以及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最后也得到了斯大林的重视。毛泽东与斯大林交往几十年中曾有过种种矛盾、误会、斗争,但最后走到了一起,这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利益之基础上。当然,毛泽东最终得到斯大林的平等相待、尊重和支持,是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前夜和新中国建立的初期实现的。他们的友谊不仅促进了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进步,在  相似文献   

2.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说,他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讲他对斯大林就不怎么样。这是为什么?除了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不仅仅是指王明问题,抗战胜利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做的一些事情仍然使毛泽东感到不满。1945年8月,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不让我们革命”;1949年1月,斯大林发来另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想搞“南北朝”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转来一封密电,落款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当然,谁都知道它出自…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会晤邱静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不久,即是年12月6日,毛泽东登上专列,开始对苏联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也是毛泽东和斯大林两位历史巨人唯一的一次会晤。毛泽东这次访苏的目的,主要是同斯大林就有关中苏两国重大的政治、经济问...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史纵横》2013,(7):9-13
在抗美援朝战争前后,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当时如果没有二人的共识与合作,就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但是,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有不同的认识,这些不同的看法对抗美援朝战争的进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朝鲜战争爆发前,毛泽东和斯大林对朝鲜局势的看法一致  相似文献   

5.
"划江而治"的风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后,斯大林是否曾劝阻解放军渡江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过热烈争论.1994年俄罗斯<近代和现代历史>杂志登载了俄罗斯科学院齐赫文斯基院士<1949年1月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函电往来>一文,公布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就中共对国民党发动的和平攻势应采取何种策略问题的往来函电.  相似文献   

6.
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毛泽东既未留苏学习过,也未赴苏拜访过斯大林,与共产国际交集不多,对共产国际所知有限。然而,出于对中国革命的关注,共产国际对毛泽东却较为了解,并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中国苏区内受到排挤时,对毛泽东另眼相看。毛泽东在指挥作战上有丰富经验1930年5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斯大林不止一次地与中共驻共  相似文献   

7.
苏共二十大与毛泽东走中国自己的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直接起源于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由于时势的变故,毛泽东对苏共二十大的评估前后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因而又直接影响着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仍以老大自居,而且全面否定斯大林,这是毛泽东不能容忍的。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关系可以用话不投机一言以蔽之。1956年3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3月17日、19日、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毛泽东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是揭了盖子,一是捅了漏子,造成思想阵线的混乱,不利于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斯大林有错误,但贡献是巨大的,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9.
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问题,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针对当时的情况,《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写成的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都是毛泽东提出来的。与此同时,在党的八大及其前后期间,毛泽东在同许多来华的兄弟党的领导人的谈话,几乎都谈到了斯大林问题。本文简要介绍的是毛泽东当时的一些看法。现在来看,毛泽东当时对斯大林总的评价、对整个斯大林的模式及其理论观点的认识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毛泽东所谈的许多意见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50年2月,毛泽东在访苏回国前夕,特地偕周恩来赴克里姆林宫拜访了斯大林。会见之中,斯大林热情地提了一个建议——为了更好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建议毛泽东把自己写过的文章、文件等编辑成集,公开出版发行。毛泽东表示自己也有此意,只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斯大林是否劝阻中共渡江问题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斯大林是否曾"劝阻中共渡过长江"的问题上,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界曾进行过热烈争论.1994年俄国学者齐赫文斯基在俄国<近现代史>杂志发表了<1949年1月的函电往来>一文,公布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就国共和谈问题的往来电报,有的学者根据1月14日电报,认为斯大林没有"劝阻渡江".①笔者在俄罗斯查到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往来函电的原件以及其他原始文件,依据这些文件对斯大林是否曾劝阻中共渡江问题试做一次新的辨析,认为斯大林的几封电报及1949年1月底米高扬所说的"联合政府"就是斯大林"劝阻渡江"的根据.  相似文献   

12.
刘山鹰 《探索》2011,(6):179-187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放弃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共同纲领》,决定制定新宪法的直接原因在于斯大林的制宪建议。斯大林的制宪建议之所以被接受,在于在同资产阶级的联盟与同苏联的联盟之间,在新民主主义与国际主义之间,天平偏向了同苏联的联盟和国际主义。新宪法之所以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而属于社会主义类型,在于毛泽东改变了原先的设想,决定提前进行社会主义过渡。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和治理国家的知识、经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对于苏联模式的迷信的基础上的,1954年宪法确认了这种不成熟的认识和急于求成的心态。这为以后“左”倾错误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毛泽东在金日成和斯大林的共同请求下,开始考虑是否派志愿军前往朝鲜参战的问题。在中央讨论是否参战的会议上,鉴于中国面临的许多实际困难,政治局内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周恩来是中央领导核心中支持毛泽东参战的主要人物。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周恩来强硬的外交立场,迫使斯大林不得不改变远避战火的消极态度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南朝鲜仁川登陆。针对朝鲜战争,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根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毛泽东领导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进攻,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毛泽东断定蒋介石的失败已成定局,中国革命的胜利已为期不远。为新中国作准备,也为取得苏联的支持,毛泽东在1947年初至1949年初先后多次提出出访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但均遭到斯大林的婉拒。直到建国后的1949年12月底,毛泽东的愿望才得以实现。斯大林为什么要一再推迟、回绝毛泽东的出访要求呢?本文将为读者揭示斯大林多次拒绝毛泽东要求的不为人知的真正内幕。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斯大林在解放战争后期是否劝阻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对1994年公布的斯大林和毛泽东在1949年1月间往来的电报,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解读。通过对"划江而治"的源起以及斯大林和毛泽东之间往来电报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大林没有明确劝阻人民解放军渡江,但这并不表明斯大林没有使国共双方"划江而治"的想法。苏联战略安全利益第一位和苏美关系的大局始终决定着斯大林此时的复杂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斯大林双重的对华政策和复杂意图。这是毛泽东多次抱怨说斯大林"阻止我们过长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7,(3)
朝鲜战争作为"冷战"初期两大阵营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军事较量,在国际政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斯大林从苏联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美国改变其太平洋防御政策之机、在毛泽东访苏谈判之时,最终决定答应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的请求。斯大林的支持成为金日成敢于发动朝鲜战争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参加庆祝斯大林70寿辰的活动·访苏期间,毛泽东那斯大林实现了两位巨人的握手,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把中苏两国的友谊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帝国主义企图侵略、染指新中国的野心起到了巨大的威慑作用。《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历史性会晤》向您展示两位伟人在外交场合的博大胸怀和远见卓识,披露了一些国际关系方面的鲜为人知的情节。  相似文献   

18.
师哲回忆录毛泽东首次访苏部分,除学界已指证的失实之处,尚有多处误记。比如毛泽东与斯大林首次会谈时苏方是否有翻译人员,斯大林70寿辰庆典上毛泽东是否登台致辞,孙维世留在莫斯科是否为师哲向周恩来建议,中苏条约的有效期是否有二十年之说,中苏签约仪式上是否有言语交锋等,均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9.
一、新中国建国前夕的斯大林和毛泽东1949年5月初,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并代表毛泽东前去与斯大林会谈.师哲作为翻译随刘少奇一同出国.开国前后,师哲在毛泽东身边担任俄文翻译,离休前是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局长兼外文出版社社长.关于那段历史,无疑他是“活资料”了.开国前,毛泽东曾多次对刘少奇说过,成立政府的事不要着急.我不是当过江西瑞金的苏维埃主席么,后来主席还是当不了,不仅当不了,还一口气跑了二万五千里.  相似文献   

20.
从科瓦廖夫的身分和报告的内容来看,他于1949年12月24日上交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是为配合毛泽东访问苏联精心准备的。斯大林把报告交给毛泽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在中苏条约签订问题上由于苏方的拖延而造成的中方不满,同时也提醒毛泽东不要自以为是。毛泽东见到报告后不仅对科瓦廖夫和苏方不满,而且对报告中所提到的薄一波、李立三等产生了某种怀疑,后又把高岗的一系列宗派活动与报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