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确保农村稳定和经济全面发展李启明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五大精神,确保农村稳定、农业和农村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思想理论宣传工作在农村开展情况,对于提高农村广大干部政治理论素质,统一广大群众思想,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好农村党的理论宣传不仅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农村理论宣传工作已成为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指导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把握和落实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仍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村工作的基础。 进一步稳定党的农村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4.
十五届三中全会对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武穴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吨粮田”。“双百棉”双达标县市,正认真贯彻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奋力把农业大市建成农业强市、经济强市。一、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改革开放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我市广大农村干部在落实这些政策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充分调动全市58万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给农民吃“定心丸”。十五…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一度过“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不能让农民富起来,尤其是禁止少数人率先致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强化了“富民”这一要旨,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6.
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陈达恒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是农村的主体,也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国家的小康、农村的小康,都有赖于农民的小康。党的十五大强调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结果。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相当一部分农村干部的素质同担负的任务还不适应,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就县委党校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和办班的实践,浅谈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稳定党的农村政策确保农业的基础地位□张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学习,我认为,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要求,完全符合当前我市农村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影响农村党群关系的因素及对策洪元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农村改革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制定并执行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代表了人民的利益,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群众生活水平有...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陈彦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农村开始了走向现代化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农村现代化带来了第二次历史性机遇。但我们...  相似文献   

11.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乡镇基层干部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狠抓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渐趋复杂,乡镇干部面对日益繁杂的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困难重重。其难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乡镇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基础,也是落实党在农村现行政策、任务的前沿阵地。乡镇政权建设的好坏,事关农村的兴衰。因此,抓好乡镇机构改革,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巩固基层政权,有利于理顺乡镇管理体制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加速乡镇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最基层党组织的班长,是直接与农村群众打交道的基层组织领导者。党支部书记履职好坏是关系到党支部能否带领群众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带领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能否正确体现党的形象和树立党在农村的威信;关系到农民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能否提高的重大问题。本文对怎样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昕朋 《前进》2001,(6):37-38
农村村级党组织是我们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顺利贯彻执行,进一步团结广大农民群众,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于村级党组织。农村村级党组织能否保持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对我们党的农村工作乃至整个事业,关系十分重大。近年来,各地各级党委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创造出了适应各地实际的经验,使村级党组织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农村村级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与新时期、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致使一些地方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杜青林 《思想工作》2006,(3):I0013-I0016
2005年的好形势,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5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提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方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些理论、方针、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6.
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李铁映最近,我到苏北等地进行了一次调研。农民的实践和探索,使我深深感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两个根本转变,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变,坚持联产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广东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农村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对农村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村党支部的政绩管理郑家庆农村党支部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的基础,肩负着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艰巨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对农村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9.
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三个“不动摇”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全党对新形势下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全党的思想真正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当前,要强调坚持三个“不动摇”;第一,坚持党的基本政策不动摇。稳定党沟农村政策,关键是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同时抓紧制定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法律法规,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第二,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党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必须自始至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工作中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也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当前,在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中,应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深刻思考这个问题:建立一支什么样的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影响到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