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法规授予市政府各部门哪些权力和责任?行政机关有没有超出行政权力范围?2月13日,成都市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传出消息:今年,成都市将进一步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让权力接受监督.政府将编制优化权力运行流程图.将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图在政府门户网站、网上政务大厅和部门门户网站同步公开.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2月14日<成都商撮>)  相似文献   

2.
温辉 《法学杂志》2012,33(4):115-120
依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责任政府的外延已由责任内阁制政府扩展至所有民主政府。就责任政府而言,责任应是民主政府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我国责任政府体制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政治问责制,即国家行政机关要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国家行政机关首长要对自己机关的全面工作向国家权力机关负政治责任。二是行政问责制,即行政首长要对整个行政机关的工作负全面责任,行政首长具有对政府组成部门及其首长、下级行政机关及其首长、公务员的行政问责权力。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在理论、实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行政问责逐渐发展到政治问责是我国责任政府建构之路径。  相似文献   

3.
董成惠 《北方法学》2017,11(2):98-109
"权力清单"作为深化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事实上,目前各级政府推出的所谓"权力清单"主要是政府的行政审批清单,旨在规范政府的行政审批行为,但不论学界还是各级政府都存在对"权力清单"的误读,把行政审批清单作为"权力清单",把行政权简单化为行政审批权。行政职权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化,"权力清单"是对行政职权运行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应理性看待行政职权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从法理上厘清行政权力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权力的制约机制和规范行政权力的法治路径,明确"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三个清单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4.
杨登峰 《法学论坛》2008,23(1):90-93
<土地管理法>第83条授予国家土地管理机关以"制止权":当土地管理机关责令非法建筑人拆除非法建筑而其继续施工时,土地管理机关有权予以制止.但是,"制止权"属于行政执行权,采取告诫的方式较为适宜,不可强力为之.如果行政机关不当地行使这种权力,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可以提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直至请求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5.
赔偿责任竞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同一事实合于数个目的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规范,而数规范又非特别与一般关系时,需要运用一种规则来解决数规范的适用."请求权竞合"与"请求权规范竞合"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法律手段.我国<合同法>取前者.因此赔偿责任的竞合并非事实状态,而是主观对客观的作用,目的在于解决规范并存时的适用,而不是以竞合的请求权基础为逻辑起点演绎推理.在运用责任竞合规则解决并存规范适用问题时,不得与立法目的、合同意志、司法效率、利益平衡相悖.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法>中"十倍赔偿"的规定在我国法律中当属首创,为准确适用这种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新法实施中应注意一些问题:首先须明确其内涵,厘清民事赔偿与行政罚款的区别;然后要理解其作用,明确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意义;最后认定其责任,确定赔偿的条件及数额.同时,对于食品安全法中惩罚性赔偿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行政处罚权与刑罚权作用范围的界限不清,主要原因在于国家权力在行政和司法之间的划分上存在问题,因而梳理基本的权力结构关系对于理解和界定行政违法和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行政性犯罪的认定,应特别考虑行政违法性的存在,而从权力运作的角度看,即表现为特定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而这一权力行使对于相应案件的犯罪认定具有重要意义。行政违法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功能不同,其反映的是权力运作关系的不同,因而当同一行为既是行政违法又构成犯罪的情形下,行为人承担两种不同的责任,并不存在责任的充分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8.
"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问责制"是一种超越"违法责任"的责任机制,代表着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责任"作为一种系统性的制度结构所具有的整合和调节功能."问责制"的要义在于每一个扮演一定角色的社会成员都承担相应的义务和权责,并加以常规化的督促,若有违背或落空则必当追究,不允许"脱法"."问责制"是<法国民法典>确立的过失责任的高级发展,并经由社会契约和公共选择理论的深化而获得了普适性意义."问责制"的制度结构由角色承担、说明回应和违法责任的三段式构成.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监管、国有财产管理经营等诸多领域,问责制对中国经济法的制度完善和创新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申请执行的期限 原<贯彻意见>第87条曾对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生效裁判的期限作过规定.该条规定:"当事人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期限为3个月.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间的,从该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逾期申请的,除有正当理由外,不予执行."原<贯彻意见>有关3个月的申请期限规定,主要是基于行政案件的特殊性的考虑.有的学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诉讼当事人权益是否得以及时、有效的实现,义务是否得以及时、有效的履行,关系到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能否正常、有效、连续进行……申请执行行政判决、裁定的期限为3个月,既有利于行政案件及时有效地得到执行,体现了保障国家行政管理效率的特点,也为当事人申请执行提供了必要的时间."<贯彻意见>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相符.<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第1款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1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在起草<若干解释>的过程中,有的学者提出,不仅仅是行政裁判书涉及公共利益,很多民事判决也涉及公共利益.应当平等对待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鉴于这种意见,<若干解释>讨论稿中曾规定:"当事人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生效的判决、裁定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对此,有的学者提出,从目前法院的分工情况看,生效的行政判决文书和民事裁判文书,都由法院的执行机构统一执行;而且从充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角度出发,申请执行行政判决、裁定的期限,应当与民事诉讼法相统一,作有区别的规定.于是,<若干解释>第83条第1款规定:"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180日."  相似文献   

10.
"权力清单"制度指的是基于政府权力透明的一项简政放权的重大举措。它的目的在于提升行政效率、简化政府行政程序,理顺部门审批职责、归并交叉重复审批事项、区分行政审批和行政管理事项,将行政审批和行政监管相对分离。在充分体现行政权力改革的同时,优化政府行政权力,达到廉政的目标。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权力清单"制度、权力腐败以及政府改革问题等内容,对我国目前各地区紧密开展的"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政府是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决定了政府道德的客观存在,政府道德直接来源于政府所负的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而政府官员作为政府行政的直接执行者,其道德水平直接决定了现代政府的道德水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对行政道德也做过一些关注与诠释,直到如今,仍然对政府行政道德的发展与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西施的生死之谜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也是中国第一位女间谍.而作为越之功臣、无知罪人的西施最后的结局如何,则众说纷纭.有人说被勾践沉江,<墨子·亲士>篇就说:"西施之沈("沉",古作"沈"),其美也."<太平御览>引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中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随鸱夷以终."  相似文献   

14.
《北方法学》2019,(2):67-76
"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是对"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句法律谚语的完美诠释,充分体现了有限行政权力的法治理念。目前,由于缺少对行政权力清单的法律界定,有关行政权力清单的学理分析又各不相同,因此立足于行政权力清单的基本要素,系统、科学、准确地挖掘、探讨其内涵,并将其与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以区分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正当性源于人民主权理论,价值追求在于控权,目标是实现有限政府。在实现有限政府、法治政府的进程中,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行政监督制度并行驰骋,互相补充、互相支撑,共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行政法规不宜规定具体侵权责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行政法规中规定具体的侵权责任,超越了宪法相关法律规定的立法权限,导致司法困难、行政资源浪费、行政权力膨胀和部分当事人合法权益受损的后果,其原因主要在于某些特殊行业利用行政法规保护其不正当利益、旧的思维模式与理论误区以及立法和行政部门监督不力.需要对目前的状况进行反思,对规定具体侵权责任的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修改或废除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与中国行政法的任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WTO规则主要是行政法规则 ,它要求政府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履行自己的承诺。我国现有行政法规则离WTO的要求尚有一段距离 ,因而我国行政法面临着调整和改革的艰苦任务 :行政法的体系应扩充、各种行政法规范及其文件需要修补、行政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关系需要理顺、各种行政行为的运作方式应当适度、行政程序应该更加公开透明、在权益保障制度上既需要完善国内行政救济制度又要寻求国际救济途径。与之相适应 ,学界应重视对行政权力与涉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行政行为方式及特别行政法的研究 ,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7.
架构政府责任体系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行政的民主取向与法治取向协调发展的产物便是构建责任政府,在当今世界,政府承担责任已经成为民主政治体制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责任政府的核心在于如何保障国家权力主体对行政部门及其管理行为的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那么作为政府责任体系中重要的三种形式即政治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及道德责任如何定义,其之间关系如何呢?  相似文献   

18.
部门规章为什么没有行政许可设定权--部门规章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许可法>为什么没有授予部门规章行政许可设定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立法法>所规定的部门规章属于一种执行性行政立法,其与地方政府规章既有执行性,又具有一定范围内的创设性的立法职能不同.<行政许可法>的这一安排,体现了基本立法制度对行政立法制度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立法理念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一、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在全省扎实推进,掀起高潮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大力培育依法行政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山西省人民政府2009年、2010年工作目标责任中都将开展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确定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资讯公开与卷宗阅览存在重大的区别.我国大陆地区不区分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从而导致<政府信息公开务例>"潜伏"一些缺陷.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系统地解决该问题.首先,确立信息公开与卷宗阅览区别,如果属于信息公开则有单独的救济请求权,但是如果属于卷宗阅览则其针对卷宗阅览的被否决不单独享有救济请求权.其次,在制定大陆<行政程序法>的时候,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卷宗阅览删除而放在<行政程序法中>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