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间选民统独倾向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岛内3月大选的日渐逼近,各种民意调查机构开足马力频繁竞相登场,为我们全面客观、深入了解台情和民众心态,提供了不可多得、翔实的原始数据。去伪存真,透视民调,认真分析作为台湾主流民意风向仪与代言人的中间选民的统独倾向,无论对真实掌握岛内民意脉动、清醒洞察政局诡谲走向,还是科学审视今后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应对之策,均不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的岛内民意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在有关自我认同及台湾前途问题上的选择及其变化,虽然在总体上呈现出较强的趋势性与相对稳定性,但不同的检测指标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阻隔效应及背离现象。这为人们准确评估岛内统“独”民意的现状增加了困扰,导致一些研究者在预判其未来走势时得出相互矛盾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笔者认为,只有对台湾统“独”民意进行结构分类并确定彼此的区隔与联系,才能洞察那些貌似冲突的民调数据背后所潜藏的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从而得出全面、系统且较为贴近现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为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了解和掌握台湾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的台湾民意为探讨内容,力图通过对涉及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的内涵与特点、影响台湾民意的因素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探寻建立两岸民意的沟通与共融之路径。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意的结构化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过历史因素的沉淀、现实长期的互动。已形成了主要以地域性、情感性以及传统社会关系的集合分化为基础的结构模式,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结构。本文回溯台湾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的变迁历程,寻找台湾民意结构分合的支点,在社会影响与顺从、议题设定、媒体倚赖等理论的视阈里分析台湾民意结构是怎样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再生产的,分析了影响民意结构化生成及再生产的因素。从民意在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角度看,这可作为理解和前瞻台湾未来政局的一个重要起点与视角,也可作为深入了解台湾社会现实与民意本质及趋势的出发点,对今后推动“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策略,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台湾社会“统独”意识消长成因及发展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社会存在的“统独”意识是构成岛内“统独”矛盾的要素之一,而“统独”矛盾的变迁既是观察台湾民意走向及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也是考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长期趋势时不得不深人研究的一个课题。台湾学者施正锋援引西方政治学的解释也认为,意识的产生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原生论认为人群的集体认同建立于有形文化或是自然的生物特征上;结构论认为集体认同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不满自身在政治权力、经济财富或是社会地位上的分配不公,而血缘或文化的特色只是精英进行政治动员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由连战和宋楚瑜率领的国亲两党代表团对祖国大陆的成功之行开启了两岸政党机制化交流的新平台,也给严冬下的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暖意。促成连宋大陆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岛内期盼和平、稳定、和解、合作双赢的主流民意。正如连战主席在北大讲演时所说,他之所以能来,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岛内民意的驱使。访问期间国亲两党同祖国大陆方面达成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的一系列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岛内“台独”势力的遏制,势必会在今后的两岸关系问题上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带回了祖国大陆维持台海稳定和促进两岸交流的诚意,以及包括推动两岸货运便捷化、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祖国大  相似文献   

7.
潘雨  李涛 《台湾研究》2013,(2):28-32
2008年5月国民党执政以来,尤其是ECFA签署、马英九连任后,两岸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和平发展理念被广大台湾同胞所认同,但两岸互信依然不足、岛内主流民意亦未发生质的改变,台湾民众在“中国认同”问题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危险倾向,两岸民众心与心的距离并未拉近。因此,如何有效化解台湾民众认同危机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和合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其理论价值启示出发探寻有效化解台湾民众认同危机的可鉴之路,以探索建立两岸民众共同家园、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大以零反对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反映了全中国13亿人民的民意,代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理解。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反分裂法其实是被"台独"势力逼出来的。岛内"台独"势力掌权以来,加紧"去中国化",变"渐进台独"为"急进台独",使和平统一的努力受到越来越大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去年台湾"大选"以来,台湾当局和岛内"台独"势力公然抛出了所谓"法理台独",企图用"公投"的方式,通过"宪政改造"、"制定新宪法",在"法理"上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对台湾  相似文献   

9.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7,(6):7-9,16
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民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民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在统一之前,台湾民意中的合理要求应该获得大陆充分的谅解与尊重。但民意也是可以塑造的,近十余年来,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推行“台独”和自身的权力,不断地把台湾民意导向与大陆对抗的极端,并用“法理台独”冲撞大陆对台政策的红线,增加了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风险,受损害的将是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李红梅几十年来,台湾的中小企业在岛内经济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80年代以来祖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台湾中小企业与祖国大陆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为使广大读者对台湾中小企业有所了解,本文就台湾...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12.
2022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呈现出选情较为冷清、蓝绿白三方争霸、充斥负面选举手法等特点。选举结果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民进党的“抗中保台”路线,展现出台湾民众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对岛内政局及两岸关系,尤其是对2024年“大选”均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台湾创业投资事业的扶持政策体系建设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4年台湾成立第一家创业投资企业至今,台湾创投业经历了导人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共募集1800多亿元新台币(以下未注单位均为新台币元)投资于岛内外9000多个科技项目,成功地带动岛内科技产业资本形成将近19000亿元的规模,共扶持岛内上市或上柜企业340多家,岛外上市企业超过100家,台湾创投业为台湾的科技腾飞和整体产业升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以2005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和年底县市长选举结束为发端,台湾政局逐渐出现民进党上台以来的最大变局,陈水扁执政开始进入“后扁时代”。引发岛内政局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标榜“清廉、本土、改革”的民进党政府迅速沉沦,人民对执政者的为所欲为和无所不为深感困惑与震惊,并逐渐失去耐心与信心。岛内在2006年所兴起的反贪倒扁运动,目前仍未能引起人们对2000年政党轮替后所出现的岛内乱象的省思,民进党隐藏在“爱台湾”、“本土化”与“民主化”旗号下的选举利益考虑和“台独”路线,显然无法产生推动其转型的内在力量。引发台湾政治变局的结构性因素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仍将继续主导岛内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15.
2005年,无论是两岸关系还是台湾岛内政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台湾的舆论倾向亦发生了重要变化,维持半个多世纪的台湾舆论定律开始松动,开始朝着一个新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或曰对外交往问题既是处理两岸政治关系的关键性议题,也是岛内"台独"势力直接操弄、塑造悲情意识凝聚民意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在两岸关系大发展、大交流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它,已经成为两岸互动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解决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主要体现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和"邦交国"关系两方面。祖国大陆应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解决"国际空间"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当灵活务实、循序渐进,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退台后,在美日等国支持下,从国计民生入手,使台湾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岛内政治改革的初步基础。随着内外形势的变易,其政治结构亦不断调适,由威权体制、独裁制渐向政党政治转型,多元化格局已成为台湾未来政治变迁的基本架构。台岛政局演变一方面是台湾...  相似文献   

18.
台推动公民投票的主要历程、活动特点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投票一向是岛内外“台独”势力制造分裂的重要工具,其实质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实现“独立建国”。2003年5月开始,在选举的需求及竞选活动的刺激下,公投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一举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政治禁忌与内外环境限制,使台在很短的时间内相继完成“公投立法”并举办“320公投”。岛内公投形势的这一重大变化,不仅对岛内政局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而且给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和平统一造成严重威胁,成为两岸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台湾经济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磊 《台湾研究》2006,(1):12-15
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缓、台湾经济转型不顺及岛内制造业大量外移,加之岛内民间大规模投资结束或延后,2005年台湾经济增长率预计3.8%,未能达到台湾当局一再调降后的“保四”目标。2006年台湾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局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族群政治的消解,台湾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以及阶级分化凸显,阶级逐渐成为台湾社会重要的分歧,阶级的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岛内阶级政治生成发展具备了主、客观条件,政党动员路线也出现阶级转向。岛内政党政治斗争的经济民生议题转向使得阶级话语在政治动员中的有效性日益增强,阶级成为重要的政治动员工具。阶级政治成为台湾地区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并对岛内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