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9,(23)
<正>江都,地处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三水交汇之处,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光荣的土地。1940年6月28日至7月4日,陈毅同志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关于新四军"东进"的指示,指挥叶飞、管文蔚负责的新四军挺进纵队和陶勇、卢胜负责的苏皖支队,在江都打赢了著名的郭村保卫战。建国初期,毛主席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61年12月,江都引江水利枢纽这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8)
陈嘉庚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精神尤其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值得中学生认真学习和践行。从代表陈嘉庚精神的"爱国、敬业、诚信"三个方面引导中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①2013年年5月30日,由广西侨联、广西文化厅共同主办,广西博物馆和厦门陈嘉庚纪念馆承办的"赤子丹心镑丰碑——南洋华侨机工文物图片展"暨"广西华侨百年公益历史回顾图片展"在广西博物馆内隆重举行。中国侨联副主席王永乐(左五),广西侨联主席韦干(左六),  相似文献   

4.
大型文献纪录片《陈嘉庚》封镜中国中央新闻纪录制片厂和厦门市委市府联合摄制的大型文献纪录片《陈嘉庚》,是中国第一部为华侨华人制作的大型传记性纪录片。该片真实生动地记述了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伟大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陈嘉庚早年开拓南洋,...  相似文献   

5.
《台声》2020,(19)
正盛夏时节,太平洋的风经过台湾,穿过海峡,吹到厦大。宝岛台湾,远古时期曾与大陆相连,后由于海面上升、地质变化,相连的陆地部分被淹没,遂形成台湾海峡,出现台湾岛。虽隔海但不遥远,台湾海峡最狭处仅130公里、最深处不过80米。纵然历史上台湾与大陆分分合合,但以人为桥梁的交往从未停歇。"校址当以厦门为最宜,而厦门地方尤以演武场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风景秀美,地场广大。"1921年,在民族危难之间,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的陈嘉庚在海峡西岸的福建,选定了厦门演武场,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2)
<正>集美区是厦门这座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最著名的侨乡和风景名胜旅游区,有侨胞台胞6万多人。集美区处处环境恬静幽雅,风光旖旎。陈嘉庚故居、鳌园、归来园、嘉庚纪念馆、集美学村嘉庚风格建筑群等等,都是独具闽南风韵的人文景观。集美陈氏大祠堂(以下简称"陈祠")就是其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被誉为嘉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14,(7):58-58
正粟裕和叶飞曾多年密切配合,两人私交也不错。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年粟裕曾接到错误命令,无奈之下摆"鸿门宴"绑了叶飞。20年后,粟裕亲自向叶飞解释了原委,两人一笑泯恩仇。分歧很严重1935年深秋,原在浙西南坚持游击战的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突破重重包围抵达闽东,与以叶飞为政委兼师长的闽东独立师会师。会师后,双方协商决定成立闽浙边临时省委,由刘英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粟裕任军区司令员,叶飞任省委宣传部长。  相似文献   

8.
赴厦门考察,慕名参观了爱国华侨陈嘉庚故居和陵园。 陈嘉庚早年飘泊南洋谋生,卖大米、种橡胶、办工厂,历经坎坷和磨难,终成大业。他仗义疏财,为振兴中华民族而捐资办集美小学、中学、大学。面临日寇的入侵,他振臂高呼,号召海外华侨捐钱捐物支援抗战。新中国建立后,他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不懈努力。耄耋之年仍为祖国的统一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9.
史专员:关于征粮与修堤报告,我已看过,对于征粮问题,将由范副主席阅后,若有问题,再行告你。现对修堤问题,提出以下意见,望即参考与考虑。1、关于修堤的重要;请看省人民政府指令,与十一月廿五日江西日报第一版及十二月三号第二版。那里已向各级政府提出修堤筑坝是当前的一个迫切政治任务。2、你们专区修堤的任务,是特别繁重的,今年的水灾已够证明,但修堤重点应放在农业生产之上,人力特别物力,都该集中在这一重点之上。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一部红色经典,《沙家浜》当年可谓妇孺皆知,传唱不衰。然而,这个红色经典故事的生活原型是谁?作品是如何诞生的?36名伤病员养伤阳澄湖畔1939年5月,新四军一支队6团团长叶飞根据支队司令员陈毅的命令,带领部队冲破日、伪军的封锁和国民党军队的限制,从苏南茅山根据地出发东进。东进途中,部队沿途袭击日伪军,炸毁敌占火车站等,不但给了日伪军沉重的打击,更扩大了我党和新  相似文献   

11.
史海一勺     
《乡音》2011,(2):48
陈毅说:"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60年代初,中共最高决策层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核武器。苏联嘲笑中国无能:中国人民连裤子都不够穿,竟妄想制造核武器。为此,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在北京对日本记者团发表了著名的"核裤论",回  相似文献   

12.
杨军 《政协天地》2010,(7):54-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两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孙中山先生从事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历程中,曾受到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华侨是革命之母”,这里就包括当时侨居在新加坡的陈嘉庚。  相似文献   

13.
童志强 《同舟共进》2014,(10):48-52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年代培养出了一大批敢于战斗、勇于担当的军队优秀指挥员,叶飞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员。2014年是抗战胜利69周年,也是抗日名将叶飞诞辰100周年。回顾叶飞率部东进北上驰骋大江南北的战斗历程,无不贯穿着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发展方针的战略意图,集中体现了叶飞坚强的党性和非凡的胆识。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3日,纪念叶飞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福州召开。省委书记尤权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省长苏树林主持座谈会,并在会前会见了叶飞同志亲属。全国人大、政协专委会领导黄小晶、梁绮萍,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林丽韫,老同志陈明义、袁启彤、游德馨出席座谈会。叶飞同志祖籍福建南安,1914年出生于菲律宾一个华侨家庭,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5.
1942年初,毛泽东倡议并经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海外工作委员会",由朱德任总书记,叶剑英等人任委员。同年8月15日,华侨救国会俱乐部在延安成立。作为当时具体负责华侨工作的周恩来,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华侨统战工作的指示,积极开展对华侨领袖的统战工作。周恩来与南洋侨领陈嘉庚的交往陈嘉庚是中国抗战时期华侨的一面旗帜。1938年10月,马来  相似文献   

16.
朱应永 《传承》2010,(3):24-25
1929年9月,陈毅受中央委托,起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陈毅向中央的汇报,为"九月来信"的出台创造前了提条件;陈毅的基本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九月来信"的内容;陈毅对贯彻"九月来信"指示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1929年9月,陈毅受中央委托,起草了著名的"九月来信".陈毅向中央的汇报,为"九月来信"的出台创造前了提条件;陈毅的基本思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九月来信"的内容;陈毅对贯彻"九月来信"指示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毅同志是我们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是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的名将,也是一位豪放爽朗、独具风格的革命诗人。我们衷心尊敬陈毅同志,也非常喜爱他的诗词。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陈毅同志勇敢战斗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在陈毅同志逝世后,毛主席亲自参加了追悼会,并勉励陈毅同志的家属子女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但是,祸国殃民、罪恶滔天的“四人帮”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妄图打倒一  相似文献   

19.
我接触陈嘉庚先生,从一九三七年"八·一二"上海的枪声起到他的弥留时刻终,凡二十五年.早在新加坡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过陈嘉庚先生的名字,知道有一位大家敬佩的大实业家,爱国爱乡,倾资兴学,可是为人很严厉,从来不笑,他的孩子们都怕他.十多年后,我年二十五岁,以《南洋商报》记者的身份见到他,发现这位有名人物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对记者很亲切,不摆架子,严肃的外形藏着一颗刚正而赤热的心.《南洋商报》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陈嘉庚有限公司"收盘后,报馆易主,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海外华人华侨、归侨侨眷投身革命,成长为革命的组织者领导者为数不少,但作为菲律宾归侨,冠以骁勇善战著称,被称为三野“悍将”,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唯有叶飞。1955年全国将帅授衔时,55位上将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叶飞。时年3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