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当前,城市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低收入单亲家庭,而且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这个比例还可能继续扩大。研究城市贫困问题,已离不开对城市单亲贫困家庭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宁波市城市单亲贫困家庭现状、贫困原因以及现有救助机制的运作情况、实际效果,借鉴港台及发达国家在单亲贫困家庭救助方面的做法,对完善和发展单亲贫困家庭救助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社会救助机制的作用,为单亲贫困家庭提供帮助,科学有效地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把“社会安全网”织得更细、更密、更坚实。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访谈…  相似文献   

2.
李倢 《青年探索》2020,(3):31-45
本文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的调查分析,发现贫困大学毕业生成绩优秀、能力均衡,在寻找工作中较多重视收入及福利等保障性因素、收入整体偏低、就业中易受到学历歧视、劳动权益不能完全落实、就业流动较为频繁、虽有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但难以抉择等就业特点和困境,相应提出建立全国层面的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加强追踪帮扶机制,以专项政策及法律为保障,经济手段为激励,联动各部门、高校、地方共同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激发建档立卡贫困大学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热情等建议,为精准服务贫困地区青年的就业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4]5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有关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集中力量开展扶贫攻坚的意见》(渝委发[2014]9号)中"切实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强化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服务,引导贫困家庭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高校贫困毕业生(具体指重庆户籍的零就业家庭、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和本人残疾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及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高等学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切实做好我市高校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经市政府同意,  相似文献   

4.
调查表明:残疾和疾病,是导致城市居民家庭贫困的第一原因。这种贫困是永久性贫困.这种家庭是脱贫无望的家庭,如果政府不施以救助,他们只能挣扎在越来越恶化的贫困之中。 此次调查以哈尔滨市近10万户贫困家庭为基本抽样框,采用分层随机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56户贫困家庭作为研究样本.并进行了结构性的入户访谈。调查结果不仅能够代表哈尔滨市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对于认识东北地区城市贫困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海林 《创造》2004,(11):35-36
一、两个"瓶颈" 2003年我国有大学毕业生216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340万人,这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的成果,也是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标志.然而,随之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在高等教育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云南,一方面社会和媒体天天在说"云南最大的贫困是人才的贫困",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又存在着本土大学毕业生回乡后数年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的问题,令人无比感慨.  相似文献   

6.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历经了10年的改革过程,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当前,推动和鼓励贫困家庭再就业已成为深化保障制度、缓解社会救助体系的现实困难、鼓励贫困者”自救”的重要因素。现在,全市共有大约23万人因贫困而享受政府救助。研究发现,其中50%的人具有劳动能力。2007年,北京市通过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使10562户“零就业家庭”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我市仍有约8万多户贫困家庭存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地方传真     
正浙江省桐乡市: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实现三个突破近日,浙江省桐乡市出台《桐乡市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在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上实现三个突破:救助对象上,突破收入型贫困家庭,延伸至支出型贫困家庭。对因就医、就学等刚性支出导致家庭贫困,经专项政策实施救助后生活仍十分困难,家庭收入虽超过本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实际生活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并符合相关条件的困难家庭开展救助工作。救助方式上,突破传统临时救助方式,延伸至定期定量救助。通过审批的家庭可获12个月的  相似文献   

8.
正要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鼓励企业更多招用贫困地区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点对点"帮助贫困劳动力尽快有序返岗。要分类施策,对没有疫情的地区要加大务工人员送接工作力度。——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9.
周正军 《中国民政》2006,(10):60-60
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右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家庭大学生的上学问题。一方面启用教育基金会无息贷款.为贫困家庭子女解决学费问题.另一方面成立了由党委、政府牵头.由财政、民政、教育、红十字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小组.根据本地实际.出台了《阿右旗贫困大学生救助办法》.对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大学生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入学救助.并按照该旗城乡低保标准全部纳入保障范畴.给予全额救助。对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在校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相似文献   

10.
金旺 《现代人事》2003,(10):38-39
“良禽择木而栖”,“玉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中待时飞。”这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而且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普遍社会现象。那么,国外大学毕业生是如何就业的呢?  相似文献   

11.
借助"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结果发现,家庭成员无劳动能力、疾病和失业是困扰中国贫困家庭的三大困境,家庭脱贫能力削弱。在困境差异性方面,贫困家庭面临的困境在城乡、地域方面存在区别,而且相当比例的贫困家庭同时遭遇多重困境。因此要提供与困境差异性相适应的社会救助,在城市侧重"教育+就业"救助,在农村侧重"医疗+长期照料"救助,提供贫困家庭服务包,填补"救助洼地"。结合困境组合,以医疗和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提供个体化救助。  相似文献   

12.
破解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贫富分化越来越突出,贫困群体已出现了代际传递的趋势。社会底层的人群日趋定型,缺乏改变自己命运的渠道和机会,难以实现公正、合理、开放的向"上"流动。造成中国代际贫困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保守的观念、低素质、疾病、年老和残疾等都是造成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通过教育提高贫困家庭子女的就业能力、通过医疗保障避免贫困家庭的返贫危险、通过改变赡养模式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从事基层民政工作多年的乡镇民政干部,整天与困难群众打交道,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由此认为,对目前社会救助政策覆盖不到位的"支出型贫困家庭"非常有必要进行救助政策的探讨。"支出型贫困家庭"不是完全的"贫困家庭",主要是指因重大疾病致贫的家庭。具体来讲,家庭收入在当地贫困线以上,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4.
解读《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出台背景 据民政部的抽样调查,农村贫困家庭中,绝大部分是因为有大病病人而造成的.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家庭人数约为3000万,由于从上到下缺少稳定的医疗救助资金来源,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疾病问题也因此一直困扰着这些贫困家庭.  相似文献   

15.
一是制定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政策。2007年,人事局专门制发《关于开展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活动的通知》,规定按照《平湖市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方案》,接收贫困大学生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凭《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服务卡》,市人才专项资金给予每接收一名贫困大学生2000元的奖励。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昆山市将解决贫困人员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努力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每个贫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子女都有权利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考上火学的子女不囡贫失学,确保每个困准家庭的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一是扶彷帮困形成长效机制。2006年出资近2000万元,建设11个扶贫载体项目。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难点.本文侧重从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分析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并面对多变形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贫困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11,(6):F0002-F0002
2011年2月,新疆51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儿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接受免费手术治疗,这是“心蕾工程’’救助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项目对新疆困难群众实施的又一次大型救助行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地区3所高校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贫困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内蒙古地区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月工资水平基本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持平,但考研率、考公率、出国率、自主创业率、就业现状满意度以及就业质量等指标都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 构建学校支持体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陈德明  张革华 《前沿》2004,(10):152-154
近年来 ,随着贫困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和就业形势的进一步严峻化 ,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学校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