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这个世界上,大概大事除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安危,小事除了吃饭拉屎穿衣睡觉外,什么事情只要一和“全民”结合起来,恐怕就不大妙,譬如全民经商、全民炒股、全民写作、全民学外语,等等。最容易出现的结果就是一哄而起,虚张声势,滥竽充数,鱼龙混杂,最后落得个劳民伤财,一塌糊涂。而时下正热闹的全民读“博”,恐怕也在此之列。当然,“全民读博”是夸张之词,就是上世纪疯狂至极的“大跃进”年代,喊得最响的全民大炼钢铁,也不过只有几千万人的规模;至于全民写诗,“一村出一个郭沫若”,也只不过是“艺术上的夸张”。今天的所谓全民读“博”,当然也是…  相似文献   

2.
读着“就时论是”《关键时刻当尽非常之责》一文,我仿佛听到了鼓点声声,看到了万马奔腾,感到心潮澎湃。这篇文章仿佛“吹响了争做世博岗位行动排头兵、争当世博家园行动实践者、争做世博志愿行动带头人的‘集结号’”。作为一名外地读者,我常思考“我能为世博会做些什么”?读了这篇文章,我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单世联 《同舟共进》2014,(10):31-38
趋新是现代中国的主要标志。“日新月异”固是夸张,但家事、国家、天下事,确实处于剧烈变化之中。从晚清到当代,观念更新因被赋予了正面价值而成为一种责任和压力,以至梁启超不惜“以今日之我,攻昨日之我”。但与时俱进只是一个方面、一种类型,也还有另一种情况,这就是从“中体西用”开始的种种保守之论,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验归纳起来,就是市场机制是活力之源,民营经济是富民之道,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是浙江快速崛起最根本的原动力。盐城作为江苏经济欠发达地区,取浙江之长,就应从发展的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全市兴起全民创业热潮,为加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大的原动力。认真学习浙江经验,就是学习浙江人“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品质,在全市上下树立艰苦创业的观念。浙江台州市面积与盐城市大体相当,区位条件两地也非常相似,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和人才资源与盐城相比还有所不如。2003年台州国民生产总值986亿元,财政收入108亿…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内消费者,面对“中国制造”被妖魔化,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当然知道妖魔化是被蓄意夸张的,我们不愿意看见这种妖魔化局面;但另一方面又深受身边的假冒伪劣之苦,亟待政府部门加强监管、整顿秩序,而国外的妖魔化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施压”。据说日本是“一流产品留国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第二个最有影响的杰出的教育家朱熹在他的《朱子读书法》中提出了读书六法。1.循序渐进,指读书必须按照次序,逐步推进。如他在论述“精”与“博”的次序时说:“凡读一件便精这一件。一件看得精,其他书亦易看……”2.熟读精思,指读书既要读得熟,又要精于思考。朱子曰:“凡读书且要熟读,不可只管思。读得通贯后而义理自出。”3.虚心涵咏,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反复咀嚼,不能穿凿附会。朱子指出,读圣贤书不能杜撰,不能想当然,要像用秤去称东西一样。4.切己体察,是指读书穷理,要体现在自身的修…  相似文献   

7.
心不可分     
如何在浩瀚书海中,寻找一本好书?这是很多读书人面临的一个难题。记得读大学时,语文有“泛读”和“精读”两门课,既“精”又“泛”,以求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顾名思义,“泛读”指泛泛而读,当然比浏览稍为认真点,非但不能不求甚解,还要写读书报告;“精读”即精细地读,逐行逐字甚至连标点都不放过地读,看看人家是怎样遣词造句、构造文章的。而“精读”的文章,当然是老师依多年教学经验精挑细选的。如果没有老师  相似文献   

8.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0):35-35
在官场中,最容易导致腐败的是吃喝,最容易被忽略的也是吃喝。找人办事,要吃喝;公务应酬,也离不开吃喝。通过吃喝散发出来的腐败之味、乖戾之气、愚昧之态、谄谀之风,令人汗颜。读了2013年第14期《民主与法制》《约束机制式失灵,“嘴上腐败”依然》一文,笔者深有同感,时下“一阵风”式的软约束,很难管住“嘴上腐败”。  相似文献   

9.
微,小也;博。多也。我们是力量微薄的个体。但微薄的力量积聚起来,爆发力往往惊人。微博里流行一种说法:“围观改变中国。”网络上的“围观”当然有积极意义.但仅仅是“围观”还改变不了中国。除了围观。更需要行动。  相似文献   

10.
哈巴罗夫斯克(简称哈巴),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重要城市,中国人习惯于称它为“伯力”。哈巴原属于中国,唐代的勃利洲和黑水都督府都曾经设在这里。清代,它归属于吉林三省副都统所管辖。为女真族“博和星”的居住之地,“伯力”一词,就是由“博和星”的发音转化而来。1858年,“伯力”被沙皇俄国用  相似文献   

11.
“开卷有益”是句老话,一开始是宋太宗赵炅说的。他让臣下编了一部一千卷的巨型类书《太平御览》,自己规定每天读三卷,如果某一天太忙没有完成指标,事后一定给补上。一位皇帝还这样注意充电,当然是很好的。据说就是他说过:“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句话很对,他认真读这部专门为他编的百科全书,当然是有益的。但是,这话并没有普遍意义,更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历尽古今而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2.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一句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话,因为这句话直击人心,把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全盘托出。很多人一生追求名利,殚精竭虑.最后真正让他折服的却是一个“情”字。“情”当然不光指爱情,也包括亲情、友情、家国之情,举凡人伦之情。所谓法、理、情、在我们国人的思维里,鼎足而立。女人,其实是最伟大的情人,因为女人是母亲,是亲密的朋友,为了爱情也往往比男人  相似文献   

13.
为民与做官     
辛其马 《创造》2009,(6):45-46
我们这里说的“为民”当然是指“执政为民”中的那个“为民”,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理论早已阐述得很清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官”呢,一般理解就是跻身国家公务员队伍,担债一方或一地或一域的公职,且官无论大小,职责也是“为人民”。说起来“为民与做官”并不矛盾,某种程度就是一回事。然而,现实里有些事情原委往往和理念上还是有千差万别的,不然党中央就不会反夏告诫为官者要“代表人民的利益”了。这其实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干部队伍尤其“有权者”存在违背人民利益的事情,有的还很严重。从这个意义说,公职的“为官”之道就大有解析之处。  相似文献   

14.
起哄缘起何故肇始何时,我无从考证。反正我尚在懵懂之时就刚为“互助化”欢呼,马上又为“合作化”雀跃,一直到“公社化”都是心存喜悦,一路高歌。搞到食不果腹,粮票布票油票不一而足的时候,也都不去想这“化”那“化”是否顺乎天意合乎人情,是物在“化”,还是人在“化”,抑或“神”在那里化。伴随这些“化”的尚有全民大炼钢铁、粮食卫星上天、超声化等等,涉及地域之广、人数之众、行业之多,甚至连严谨治学、苦求真理的科学家都卷了进去,真可谓今古奇“化”,旷世之哄!也就是“化”哄到了巅峰直至疯狂的时候,“红卫兵”、“红海洋”、“红像…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与防腐     
俗话说:人不学,不知理。“学”当然包括读书学文习艺,“理”者是谓晓大义通世事也。不读书,焉懂得这些道理?因此,读书既可消除愚昧,也可洁身防腐,这是说得通的。有些贪官是爱“读书”的,比如,丛福奎最爱读求神拜佛的书,并“四大皆空” 受贿千余万元;马向东喜欢读指导赌博的书,即使在中央党校深造期间也随身带着《赌术精选》、《赌术实战108  相似文献   

16.
冰心老人曾讲过:“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之风曾在全党全民中蔚为风尚,并对形成良好的党风和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素质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纵览古今,横观内外,凡有重大造就、重大贡献者,无一不和勤奋学习,认真读书有关。马克思说:“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啃书本。”为了写《资本论》,他曾钻研过 1500多种书,并且都做了笔记。毛泽东同志说:“我贪婪地读,拼命地读,正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啃个不停一样。”解放以后,据不完全统计,从进城到 1966年 9月,毛泽东同志从北京图书馆等单位…  相似文献   

17.
段协平 《前进》2007,(1):56-56
常常听到一些人慨叹:累。当然不是田间地头汗爬水流劳作之累,不是车间工房里胼手胝足忙碌之累,也不必怀疑人家“为赋新词强说愁”,不累装累“,无病呻吟”。真的,一些人确实累,身累心更累。要想活得不太累,怕是要学会“简单”。察古今中外,最能使人心累之于疲惫,之于憔悴者,莫过于身陷三场:官场、商场、情场。官场累往往累在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上个世纪,一些地方和单位常有这么些现象:前一任领导提出了很好的工作思路,一任接着一任干就是了,所谓“萧规曹随”,也不是曹参就无能。偏要显示自己比“萧何”强,只好煞费苦心,别出心裁“,创新”出…  相似文献   

18.
“文化”一词简单又好写,但文化的内涵却极其厚重,其外延也极其丰富。然而,对文化的解读也可以极其简单,那就是“以文化之”,也就是拿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学、宗教信仰、道德科教知识来教化影响其国民。当然,在文化的传承传播延续中,外来的文学、宗教、信仰、道德、科教也会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9.
<正>你可以不看中国级“博事后”的“博书”,但应该看看这本地方级“博事后”的新书《我的生死记忆》。——其实我没有写“错别字”。可是当我键入“博事后”,搜索网站果然就弱智地问我“您要找的是不是:博士后”。早就“泛博客化”时代啦,你还念念不忘“博士后”呢!“博事后”是在博客上忙着“博文博事”、点击率居高难下的人。如果博主为女性,那就是更标准的“博事后”啦!譬如那美女徐静蕾,折腾“老徐的博客”,搞成“中国第一博”,还出书,封她为中国第一“博事后”,博友没意见的。可我只进入徐博客一次,博主无非小情小调,在生活流水线上过日子,那幸福生活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少年看西游,读的是情节;成年看西游,读的是人物。吴承恩的《西游记》最出彩的就是对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描摹。四人各具特色的性格特征其实也隐喻着不同的文化性格、社会角色。唐僧,他是团队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徒弟整日保护他、拯救他于妖怪的魔掌之下。可其实,唐僧只是一位“表面上的灵魂人物”,他虽善良、虔诚、执着,却生性柔弱,呆板不变通,还经常善恶不明,容易受到蛊惑。武艺不强,只会念经,全靠徒弟们打天下,当然这也说明他善于选人、用人,不算偏心,德行过硬,算是个好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