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越  张杰 《理论学刊》2006,(12):102-106
富民是齐国治国思想的基石。它源出于西周初期的“敬德保民”思想,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呈现出愈益丰富的内容。齐国的富民思想和举措是齐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齐国称霸诸侯、争雄天下的前提,同时也奠定了百家争鸣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齐鲁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价值刘蔚华我们说的齐鲁文化,是指先秦时期,以周文化与东夷文化为渊源,以齐国与鲁国的文化为主体,秦统一后以齐地与鲁地的文化风习为余续的地域性传统文化。齐鲁文化对华夏文明的昌盛曾做出过特殊的贡献,如今仍然是中国文化向前发展的源头活...  相似文献   

3.
麋鹿还家话国运祝遵璜位于北京市国营南郊农场境内的北京麋鹿苑,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兴建的第一座麋鹿苑。这麋鹿苑的兴建,昭示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昭示着我国的国运昌盛。麋鹿,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其角似鹿,其颈似驼,其蹄似牛,其尾似驴,故俗称“四不像”。据...  相似文献   

4.
寨卜昌是豫北博爱县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它因牧野之战前夕,周武王在此作战前总动员时,占卜出“祥瑞昌盛”而得名;更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千岁军”第十五军在这里诞生而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5.
孙家洲 《理论学刊》2023,(5):139-149
孟尝君专擅齐国大权多年,刚愎自用的齐湣王登基之后,不愿接受“老臣”擅权的既有格局而致力于强化君权。他们两人的“各行其是”激化了君相之间的矛盾,导致齐国政治气氛空前紧张和恶化,并且祸延列国外交大局,“国际形势”为之大变。“弱燕破强齐”,致使齐国元气大伤,齐、秦两国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六国联合抗秦的大局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君相之争”的客观后果是齐国内政不修、外交失败,齐国政权一度濒临覆灭的危机,孟尝君所代表的宗室贵族把持国政的政治体制对此应负不可推卸的责任;齐国政局危机爆发之时,毕竟是在齐湣王排斥了孟尝君而大权独揽之后,故误国罪责他应该分担更多更大。齐湣王本来就是德不配位的统治者,却又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最终导致国破身亡的悲剧发生。孟尝君“擅齐”的行为及其引发的后果,恰好为韩非所警示的明君必须防止出现大臣专断国政之说,提供了最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临淄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创造了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主要特征的齐文化。近年来,临淄区充分发挥独具特色的齐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大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走出了一条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共赢、繁荣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省级社会文化先进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石俊志 《党建文汇》2014,(11):47-47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曾被人评价说“能力一般、长相一般、贪财好色、人品很差”.但他有一个优点:会带队伍,会用人才。齐桓公最重用的人才,非管仲莫属。史书上记载,管仲被齐国任用为相后,推行改革,齐国逐渐强盛,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相似文献   

8.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管仲是这一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他輔佐齐桓公整治齐政,使齐国成为当时的第一流强国。管仲名夷吾,颖上人。少年时家贫,经过商,当过兵,总不顺利。后来在好友鲍叔牙的  相似文献   

9.
齐文化和鲁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齐、鲁文化就其历史原貌和基本形态,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比较典型的农耕文化,是礼乐文化和家族文化的综合体。但由于齐和鲁立国之初,在政治、经济与观念上的差异,表现在文化方面又各有其自己的特点。在政治上,齐国实行了“简其礼,从其俗”的开明方针,使东夷文化成为齐文化建构的基础。齐国政权建设的基本政策是“尊贤尚功”,“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史记·齐太公世家》)而鲁国是由周公之后裔统治,享有“天子礼乐”的特殊待遇,严格奉行周制,采取“变其俗,革其礼”的方针,使“周礼尽在鲁矣”。(《史记·鲁周公世家》)…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历史时期 ,贯彻和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是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 ,是民族振兴、国家昌盛的客观要求。因而 ,研究和实践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探寻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途径 ,是我们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必须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我们知道 ,道德的发展变化归根到底是由特定的经济状况决定的 ,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特别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因而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必须服从…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时期.包括青海在内的河西内凉地区呈现出一派文明昌盛的局面。学者汇集、文教振兴。其主要原因,由于河西地当东西交通之要冲.西域的文化学术东渐,必先在河西驻足。而东汉、魏晋时期.恰是西域文化东渐的重要时期。河西大量感受到西学的清新.从而以其沃土。植彼嘉禾,取得新的文明滋养.融汇新的文明成果,东西两个方向文明汇聚的结果,形成丰富的文化沉淀,被“五凉”政权所利用.构成文明昌盛的雄厚基础。其次。五凉文化的繁荣,还应当与河西地区文化传统风尚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在党的历史上是很重要的时期。党的十四大继往开来。“往”,如果讲得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七十多年之“往”;直接地讲,是新时期十四年之“往”,足继这个“往”。从十四大以后新时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来”,是开新时期的新阶段之“来”。十四大报告给新时期十四年这一章历史写了下了基本总结,又为下面一章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1991年,胡绳同志主持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时讲过,我党历史时期的划分是不是可以以民主革命时期为一段,社会主义时期分两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时期的前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社会主义时期的新篇。这是我用自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50周年。建国5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综合国力日益加强,铸就了民族振兴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和阶段都无可比拟的辉煌。作为内陆省的四川的水利事业,也随着国家的昌盛而辉煌,谱写了“蜀水之歌”的新篇章,开创了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先秦时期,齐国治国坚持礼法结合,重视“法治”,有着深厚的“法治”传统。齐国从公元前11世纪姜尚建国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历时800余年,运用法的职能立国治齐,无论在法的实践还是法的理论方面都积累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经验,推动了当时中国从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建立于公元七世纪的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尤其是唐太宗在位时期,被史学家赞誉为“贞观之治”,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武功文治超迈前古,文物昌盛举世瞩目。贞观之治的辉煌业绩,与唐太宗的重民思想密不可分。唐太宗不愧为中华民族史上杰...  相似文献   

16.
当本刊2000年最后一期送交到您手中的时候,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纪。古人用“千载难逢”形容机遇难得,本刊有幸与广大读者、作者一道在国运昌盛之际,共同跨越新千年的第一个世纪之门,这实在是一件值得庆贺之事。在此,我们编辑部全体人员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南 《党建》2010,(9):46-47
宋代(960-1279)不是中国历史上国势最为强盛的时期,却是文明发展的昌盛时期。就疆域的广度而言,宋代所完成的,与前代相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其对内统治所达到的纵深层面、控制力度,却是前朝所难于比拟的。自宋代以来,  相似文献   

18.
“北伐战争时期”(简称“北伐时期”)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简称“一战时期”)作为中共党史的两个分期概念,国内党史学界大都将它们等同起来,即一般较普遍地认为“北伐时期”就是“一战时期”,二者只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两种名称而已。其实这种等同是欠妥当的,下面笔者扼要地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广大党  相似文献   

19.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然而,任何形式的民主的产生、发展和巩固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历史条件,支持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水平和发展程度。任何超越历史条件的民主势必流于“民主空想”,其描绘的“民主蓝图”和民主改革只能是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一上金门岛.部署骚扰我沿海地区 1952年1月,蒋介石题写“毋忘在莒”4个字,让人刻在金门太武山的悬崖上。“毋忘在莒”出自战国后期的一个典故。当时,燕国联合秦、楚、赵、魏、韩共同攻打齐国。燕、赵、秦等6国之兵长驱直入,很快攻占了齐国的国都临淄,齐王被迫退至莒(今山东莒县)。但齐国以莒为反攻基地,经过5年的生聚和努力,终于打败燕国,收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