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87,(22)
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建议并组织的“应用平行计算机的格点规范理论”讨论会,5月21日在北京开幕。这次为期12天的讨论会,是去年成立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及北京大学合作组织的第一次大型国际学术活动。来自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十位著名物理学家参加了讨论会。 格点规范理论是研究基本粒子间强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L3实验简介     
《瞭望》1991,(23)
L3实验是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目前正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巨型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的大型科学实验。 早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巨型对撞机工程破土动工之际,全世界许多物理学家就在跃跃欲试,纷纷提出实验计划,希望通过实验获得重大发现。由于丁肇中和他  相似文献   

3.
王辉 《瞭望》1993,(26)
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和著名国画家黄胄发起组织的93年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于6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数百名与会专家们对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特征及相互影响和炎黄文化的特色与成就进行了探索交流。这样的学术会议在国内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提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可就是身为物理学家的杨振宁先生,不久前应邀到山东大学做客时,不给大学生们讲物理,却讲"历史",不但使有幸聆听的学子们颇有感触和倍受教益,而且使我等普通百姓也感到新鲜和大为感慨。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日内瓦郊区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简称CERN,西欧中心),我访问了这个中心的新任总主席、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卢比亚教授。 这位身材高大的美籍意大利著名学者,因在西欧中心的质子反质子对撞机(SPS)上,发现了E°和W~(+-)  相似文献   

6.
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教授溘然长逝的噩耗传开后,国内外高能物理学界无不为之哀伤。11月18日上午,人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向这位为中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0,(14):40-40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很大,但人类不应主动寻找他们,应尽一切努力避免与他们接触。 霍金认为,外星生命几乎肯定存在于宇宙的许多地方,不仅活在行星上,甚至可能存在于恒星上,甚至漂浮在行星间的广阔宇宙中。  相似文献   

8.
洪晋成 《民主》2012,(2):19-21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相似文献   

9.
热望支持自然科学研究——访丁肇中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走进了北京饭后的一个房间,访间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 (一) “听说您在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领导的L3实验进展很快,这次回来是不是谈同中国的进一步合作问题?”见面后,记者问道。  相似文献   

10.
张小萌 《党政论坛》2010,(24):59-59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恩曼认为:“一方面,人们可以使科学为人类造福,它是迈向天堂之门的钥匙;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用科学危害社会,这同一把钥匙也就开启了地狱之门。”  相似文献   

11.
刘浩 《瞭望》1986,(31)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应邀来华讲学,他不仅给数百名中国物理学子带来了渊博的知识,还带来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本文对杨振宁教授这次讲学的内容和为期三周的活动作了综述性的介绍和生动的描绘。  相似文献   

12.
《非凡的智慧人生——著名科学家采访记》最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三十多万字收录了顾迈男女士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新华社及《瞭望》做记者时对中外著名科学家的采访记24篇。书稿涉及“两弹元勋”邓稼先、王淦昌、钱三强、朱光亚、周光召、  相似文献   

13.
5月26日,记者在即将建成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验大厅旁边的一个房间里,访问了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 这天,他身穿兰色衬衫,兴致盎然地拿来一幅画。画面上一个牧童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凝视着远方天空光芒四射的星云。这幅画是著名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应李教授的邀请,专门为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创作的。记者正在欣赏画面啧啧称赞时,李政道说:  相似文献   

14.
智慧与情感和科学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与情感和科学与艺术徐才,任虹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提出:“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 ̄①这一论断给人们的启迪是极为深刻的,它所触及的不仅是科学和艺术的关系,而且是科学和艺术同人的最本质的联系,因...  相似文献   

15.
杨振宁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作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美籍物理学家,1957年与李政道教授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然而,作为一名华裔,他于1971年夏毅然访问了中国,成为了外籍华裔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对中国既亲切又陌生在中美相互隔离几十年的日子里,杨振宁虽身在美国,但他的心灵深处无时  相似文献   

16.
位于瑞士的苏黎世高等工业学院(简称ETHZ),是世界著名的学府,爱因斯坦的母校。汉斯·霍佛教授在该校任职多年,是丁肇中教授领导的L3实验组的负责人之一。多年来,他积极致力于和中国科技界的合作,帮助中国培养了不少年轻的物理学家。下面是霍佛教授最近在上海科技大学的一次讲话摘要。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1,(46)
在新华社成立6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和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陪同,11月4日下午到新华社视察工作,热烈祝贺新华社成立60周年,受到新华社广大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 中共新华社党组书记、社长穆青,新华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郭超人,首先向江泽民总书记汇报了新华社的宣传报道、事业发展、队伍建设、技术建设等情况。随后,江泽民等由穆青、郭超人陪同,到新华社总编室、发稿中心、计算机房参观了稿件的计算机处理和播发的全过程,向新华社广大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致以亲切慰问。 参观之后,江泽民总书记在新闻大厦多功能厅会见了新华社各部门的负责人,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6,(32)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近一段时间,新华社有关编辑部和瞭望周刊社接到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读者的电话,询问新华社的中国新闻名专栏“新华视点”是否办有“北京新华视点广告有限公司”?瞭望周刊社是否办有《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新华社有关负责人郑重提醒社会各界:新华社从未以“新华视点”名义注册任何公司。《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及其相关人员,均与瞭望周刊社无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在北京饭店的一个房间里,访问了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他的引荐下,同时访问了新近上任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总主任、英国物理学家卢埃林—史密斯。 “我和中国科学家的合作,始于1977年。当时,邓小平先生建议我挑选10位中国科学家到德国和美国工作,现在他们都已经回国,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作实验工作。”丁肇中先拉开话题道:“此后,每年都有一些中国科学家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参加我领导的L3实验,他们作了很多贡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参与研制了L3实验用的BGO晶体,他们研制的约一万根BGO晶体,已经成功地用于L3实验。”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1,(46)
新华社的荣誉与成绩,凝聚着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凝聚着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凝聚着新华社几代人的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