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鉴于调控的重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是微观经济变量在宏观上的反映,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将宏观经济政策分解为宏观财政政策的微观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微观化.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是指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倾向,将宏观经济政策分解为作用于不同受控客体的有差别的经济调节参数.目前我国应该在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使总量调节和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政策是时间一致性的还是时间不一致性的 ,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问题。当宏观经济政策是时间一致性的 ,宏观经济政策是动态最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宏观经济政策始终是最优的。而当宏观经济政策是时间不一致性的 ,宏观经济政策不是动态最优的 ,原先最优化的宏观经济政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次优政策或非优化的政策。现实宏观经济的基础和运行机制的变化 ,经常导致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因此 ,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者和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中国宏观经济的现实 ,分析宏观经济政策中的…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经济运行的新问题、新情况较多,未来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在增加。目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目标数量远远多于可以使用的政策数量,政策工具相对单一,而且很多目标是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无法达到的。应从中国宏观经济困境分析中引出政策实施难点,并给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政府及时制定了具有明显现实性的一揽子计划等宏观经济政策。该宏观经济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文章对我国金融危机下制定的各类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预期管理对于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将经济行为主体获得的信息分为消息、"惊喜"和噪声三类,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考察了货币政策信息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货币政策信息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消息冲击与"惊喜"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基本一致,但消息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相对较大;(2)噪声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与消息冲击、"惊喜"冲击相反,并相对较小。货币政策信息不同构成成分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忽略货币政策信息构成将无法科学考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同时,在货币政策实践中,重视预期形成的作用,进行预期管理引导政策预期,货币政策当局信守承诺,有助于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经济已经显现筑底企稳迹象2012年,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明显降低后,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开始转向"稳增长"。这是2010年以来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变化点,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由扩张转向保持合理力度。随着政策调整,中国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4,(3):11-11
为及时把握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于2014年1月联合开展“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走势直接相关的18道问题,最终收到57位专家的答复。  相似文献   

8.
部门预算是当前财政改革中的热点和方向之一,是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内容。当前结合宏观经济政策,探索部门预算审计的方法与思路,对于促进财政审计,落实宏观经济政策,优化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少维 《政策》2005,(1):33-35
2004年,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宏观调控效果明显。总结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认为,2004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将在2005年延续下去,同时,随着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操作上市场化色彩更浓、动用经济手段更多,调控政策更加稳健,政策与体制改革的结合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0.
王顺华 《政策》2004,(8):54-54
运用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是国家控制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往往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地方的领导干部,要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正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贯彻执行好宏观经济政策。 结合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来学习和掌握,增强针对性,搞清楚为什么要出台这些宏观调控政策。宏观  相似文献   

11.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不同的是现在社会保障和宏观经济政策比1929~1933年改进和成熟一些。目前形势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重新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2008年9、10月份曾讲过一个存货模型。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存货相对增加、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存货会减少。这次经济周期下行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叠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北京观察》2012,(3):28-28
当前,中国既有经济衰退的威胁,又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要求宏观经济政策做出一定的调整。首先,宏观经济政策要从单一目标向多目标的均衡转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及其宏观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既是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又是经济波动的治理工具。本文中笔者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并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波动研究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经济波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经济波动的实证考察,又可以考证某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效。本文通过对1953-2006期间我国经济波动的分析发现,我国东西部经济波动差异表现出由小到大再到小的规律。1953-1977期间,我国东西部经济波动的差异很小;1978-1995期间,东西部经济波动的差异是最大的,而且东部的波动幅度远大于西部;1996-2006期间,差异变小,而且东部的波幅小于西部的波幅。在改革之后的整个时期,东部的经济增长水平大于西部的经济的增长水平。市场化进程对东西部经济波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化进程直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东西部经济波动的这些差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得成效的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宏观调控的四个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人民论坛》2012,(18):38-39
地方应当服从中央,但中央宏观决策应当在承认和协调地方利益基础上,制定符合大多数地区利益及有利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政策不同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同特点我国的宏观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经历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宏观调控政策都有各自的特点。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到1998年上半年(除1988—1991年三年调整期外)。在这个阶段中国宏观经  相似文献   

16.
张端民 《求索》2007,(3):75-77
世界经济越来越走向一体化,这样,一国就不可能再孤立地制定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当前的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与实践都暗含一个前提,那就是各协调国的国内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育。各国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是为了追求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好处,而又不愿意放弃民族国家体制和民主政治而进行的一个妥协。发展中国家却不具备这个前提条件,所以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的首要任务是设法促进本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发育,而不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逆向调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转型的同时,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干预和管理、调控方式也在转型,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经济学的宏观调控的实践和概念。中国宏观调控与经典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定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存在诸多的不同,在目标设定、手段选择方面,中国宏观调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表明,中国宏观调控是基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8.
保险业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其发展往往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密切相关,而税收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调节保险产业结构,还可以有效实现保险资金融通、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的职能。针对我国现行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从优化保险业税基、实行不同险种差别税率等方面,不断完善保险税收政策,从而促进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物简介】郑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参加了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在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中长期发展政策等领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以需求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贷币政策来扩大内需 ,但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症结是低水平的供给过剩 ,缺乏有效供给 ,而导致内需不旺。因此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实施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相结合的政策 ,以供给管理为主 ,用增加有效供给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