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各种疫病频发,不仅影响广大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削弱人民群众的劳动能力,损耗国家的经济,造成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紊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面对疫病丛生的局面,高度重视,把医疗、卫生、防疫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采取了各种防治措施,成功降低了各种疫病的发生和蔓延,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人民日报》作为新中国的主要媒体,通过对其1949—1956年关于国家卫生防疫事业报道的分析,梳理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从人民健康出发,开展卫生防疫实践和探索,在短时期内迅速地提高我国的卫生医疗水平,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初步建立起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体系的脉络。  相似文献   

2.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人受帮会、把头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保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思想,政治观念不够积极。而这一时期,新中国要实现工业化战略,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成为其工作重点,这项任务的完成要依靠广大工人的支持。为此,作为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展开了积极的政治宣传,确实起到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4.
秦湘豫 《党课》2013,(4):105-108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邮、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邓拓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其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撰写的杂文,由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已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邓拓是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新闻工作者,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也受过错误的打击。在他辉煌而曲折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6.
一1957年4月20日与21日的《人民日报》连载了一篇题为《一个工人家庭生活的变化》的文章。作者叶剑韵为了具体了解工人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工人的家庭生活起了什么样的变化.进行了采济。在普遍了解的基础上.从工人的工资收入和供养的人口.以及日常的衣、食、住等开支方面加以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把工人分成富裕户、中上等户、中等户、中下等户、经济困难户五种类型。作者选取一家典型户即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机工修理车间五级车工冯广智的家庭进行了考察.详细按时间顺序记述了这个工人家庭在新中国头七年的生活变化.  相似文献   

7.
钱理文 《前线》2012,(3):33-35
今年是邓拓同志诞辰100周年。从1958年到1966年的8年间,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同志曾兼任市委机关刊物《前线》杂志的主编,邓拓这个名字就成为前线人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标志着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中国的正式开始.5月18日凌晨,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时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候补书记、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素有宣传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新闻学家、诗人、杂文家、书法家之称的邓拓,在家里服下大量的安眠药自杀,成了"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以后第一个以死抗争的罹难者.  相似文献   

9.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13,(10):37-42
《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它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大量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两个版本的《毛选》一至四卷,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10.
张魁兴 《前线》2014,(12):124-124
<正>当前,社会上阅读的五卷本《毛泽东选集》有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编辑出版的一些版本。《毛泽东选集》5卷以及《毛泽东军事文选》2卷共同构成了目前完整的毛泽东思想著作体系,对于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轨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事实上,《毛泽东选集》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流传于世。据称,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毛泽东选集》,共有21种不同版本,第一部《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5月由原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出版的。2013年9月13日,  相似文献   

11.
抗战一周年,第一本毛泽东著作在河北太行山中出版1937年底,受中共中央委托,八路军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率部来到太行山北部,在晋察冀地区开辟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同年,中共晋察冀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诞生.到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不久的邓拓任《抗敌报》主编.  相似文献   

12.
张慎趋 《党史博览》2008,(11):16-17,42
《毛选》的出版工作由人民出版社承担 出版《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简称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毛选》。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展开。1951年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认真做好《毛选》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鄂轩 《党建》2013,(5):45-46
为深化"走转改",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部分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3月下旬以来,湖北省委宣传部、省记协引导和推动全省新闻战线开展了"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通过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进一步明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代记录者、优秀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北京支部生活》2010,(9):12-12
<正>关于学习的方法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月31日.北京社会各界隆重纪念了北京解放一周年。转眼间.纪念活动已经过去60周年了.首都北京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在今天看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北京解放纪念活动.仍具有重要的考察审视价值。对于北京解放一周年纪念.当年的《人民日报》报道得比较多.本文即立足于这些材料对纪念情况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6.
<正>一、时隔七年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正式出版出版《毛泽东选集》,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也是新中国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  相似文献   

17.
为开创新中国文化事业,周恩来作出了一系列决策和部署: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组织新中国文化建设。通过出席各种文化界会议并发表讲话、与各方面文化人士的交往和通信等方式,促进和实现了文化工作者的大团结。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召开期间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后,用很大精力组建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以及各文化领导机构,为新中国各项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强调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把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作为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提出和贯彻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同时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问题。通过这些方面的系统梳理,充分反映了周恩来对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高度关注和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代雅洁 《党的文献》2018,(3):103-111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贵州等地的匪患异常严重,成为直接关乎新政权能否在南方新区扎根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一局面,共产党政权采取了积极的应对与治理之策,通过强化党的领导,以人民战争的方针,坚持军事打击、政治瓦解与发动群众相结合,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了历代为患的土匪问题。在"党政军民"人民战争的系列链条中,以华北南下干部为主体的地方干部则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华北南下干部来自于华北老解放区,武装斗争和地方治理的经验非常丰富,政治觉悟较高,因此肩负着配合军队剿匪、开展政治攻势、培养本地干部、发动群众、收集情报、组建地方武装等方面的责任。经过剿匪实践,共产党政权开始真正嵌入南方新区的基层社会,中央权威逐步树立,并为新区土改运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窦应泰 《党史博览》2013,(10):21-25
黄镇,1909年生于安徽桐城。在战争年代曾历任红五军团宣传干事、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总政宣传部副部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进入外交领域。曾历任驻匈牙利、印度尼西亚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和驻法国大使。1977年12月。中共中央为了彻底整顿“文革”中的重灾区文化部。同时也为早日恢复党的文化阵地,决定把时任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的黄镇调回国内。黄镇临危受命。出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部长。这一重要任命刚在《人民日报》上公布,就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袁文殊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载文对其作出的高度评价。 1993年1月下旬,当时我在广东兴宁县委工作。一份从北京来的讣告一下子把我震惊了:“著名的戏剧电影评论家、电影事业家、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原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袁文殊同志,因病治疗无效,于1993年1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袁文殊是1927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的老同志。他的老家与我同一条村。我还在小学读书时便听到过许多关于他“打土豪,闹革命”、演白话剧的故事。1985年我调兴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