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邓小平回忆战争年代和李先念等坚持大别山斗争时说:“就是我一个,先念一个,李达一个,带着几百人不到一千人的前方指挥所留在大别山,指挥其他几个纵队,方针就是避战,一切为了站稳脚.”“这样搞了两个月,我们向中央军委、毛主席报告,大别山站稳了,实现了战略任务.”新中国诞生初期,李先念奉调进京任财政部长.他回忆:“到中央之后,只了解了一些情况,问题是重大而复杂的,我之能力胜任不了,与陈、邓谈,但不允,只有勉强工作.”当时,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和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并已经调兼中共中央秘书长的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同李谈话.李深感责任重大难以胜任,诚心诚意地请陈和邓作他的老师,表示:要我干,你们两位定要多帮助指导.  相似文献   

2.
晓何 《党史博览》2009,(9):39-42
湖北治水“三字经”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先念担任湖北省委托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主持湖北的党政工作。他把水利事业放在了重要位置。1950年7月10日,李先念指出,湖北“今后农业的根本问题是水利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几十年风风雨雨,毛泽东与李先念从相识到相知,为革命奋斗了一生。毛泽东称赞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是“我们的青年英雄”。李先念说:毛主席是我一辈子革命的导师。  相似文献   

4.
《党史天地》2009,(6):6-9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对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6月.红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率部迎接毛泽东.两人第一次会面。毛泽东称李先念“自古英雄出少年”。  相似文献   

5.
1949年3月23日,在革命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之际,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进京赶考”为标志,形成的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和“进京赶考”精神,一直激励着全党同志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6.
陈云是一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敬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以惊人的智慧与胆识,多次使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转危为安,体现了他在领导我国经济工作中运筹帷幄、多谋善断的才能,以及驾驭国民经济发展的独特作用。 受命于危难之中   1949年 3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告别西柏坡,率领中央机关前往北平。出发之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接着,又满怀信心地对战友们说:“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希望不要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   毛泽东的一席话,很快得到了验证。共产党进京之后,经…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56-57
毛泽东充分肯定红四方面军的战绩 李先念建议向岷嘉两江地区发展 1935年6月15日,病中的李先念握着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同志的手,激动地说:“欢迎你们,欢迎你们,红四方面军欢迎你们!”并带头高呼:“欢迎党中央!欢迎毛主席!”  相似文献   

8.
汪金友 《前线》2009,(10):76-76
1949年3月23日,当中共中央首长的车队就要离开西柏坡、开往北平城的时候,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对大家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我们是进京‘赶考’嘛!”几个领导听了都笑起来,周恩来副主席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抬头望着眼前崎岖不平的山路,坚定地表示:“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相似文献   

9.
1975年初,四届人大刚开过,周恩来于2月1日主持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确定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还确定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三位常务副总理“负责处理国务院日常事务”。会上,周恩来说:“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小平同志主持。”次日,周恩来写信给毛泽东报告了这一分工安排,得到毛泽东批准。 这样,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的工作,“四人帮” 阴谋“组阁” 的美梦终于化为泡影。但是,“四人帮”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他们挖空…  相似文献   

10.
肖聿车 《党史博采》2001,(11):10-12
在战争年代,李先念曾戎马倥偬几十年,为革命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受到毛泽东的多次赞扬,并称他“是不下马的将军”。无论是在长征途中、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一直很欣赏李先念的军事指挥才能,处处委以重任。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任务多么艰巨,李先念都不负毛泽东的厚望,圆满地完成了使命。在长期  相似文献   

11.
俊歌 《廉政瞭望》2009,(8):32-33
“国情局局长”设局 今年25岁的王婧(化名)是湖北省武汉市人,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大学毕业后她独自进京闯荡,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杨绛  吴学昭 《党建》2009,(6):64-64
钟书在清华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清华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要借调。 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参加翻译毛选。委员会主任是清华1924年毕业的徐永,担任过美共中国局书记,1945年联合国大会成立期间,曾协助董必武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工作,1947年奉调回国。  相似文献   

13.
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  相似文献   

14.
《党史天地》2009,(6):105-105
毛泽东去世后,江青一伙先是迫不及待地想占有毛泽东留下的文件,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接着又借毛泽东遗体保存问题发难,为其阴谋夺权制造舆论基础。在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果断决策和组织下,毛泽东的遗体保护问题不仅得到了妥善解决,也彻底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  相似文献   

15.
<正>75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回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那么,历史上“赶考”是怎么回事?李自成失败的教训又是什么?共产党人又是如何看待“进京赶考”的呢?  相似文献   

16.
林伟 《求贤》2008,(1):10-10
曾记得,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意气风发地进京“赶考”,从而开启了我党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17.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从西柏坡到北京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说是“进京赶考”,并提出“两个务必”,“希望考个好成绩”。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继续“赶考”,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向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认识到“四人帮”篡党夺权的行动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才能挽救危局。1976年9月11日,华国锋告诉李先念,“四人帮”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如果不抓紧解决,就要亡党、亡国、亡头”。  相似文献   

19.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乘车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进北平时,对中央总部的一些同志说:“我们去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会考出好成绩的。”毛泽东接着说:“但愿我们能考出好成绩,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 毛泽东把从西柏坡去北京城比作进京赶考,那么毛泽东进京以后考得怎样?交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呢?请读者阅读下文。 答卷一:布衣平民装 革命战争年代,生活条件艰苦,毛泽东始终和战士一样穿着简单。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常想给他添制点新衣裤,毛泽东却说:“我的标准,不露肉不透风就行。”“我节约一件衣服,前方战士就多一发子弹。”  相似文献   

20.
65年前.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土坯房前,老槐树下,握别依依不舍的父老乡亲,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动身前往北平。春风料峭.朝阳流金。毛泽东面带微笑,大手一挥:“进京赶考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