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东和平进程多磨难,长期是只听车轮响,难见车前行。但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这一进程出现了喜人的新势头。 这种新势头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中东地区发生三件事:6月份以色列大选,以拉宾为首的工党获胜,作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姿态;面对以色列“新的外交攻势”,阿拉伯各方重新审视并协调自己的立场;美国国务卿贝克从7月19日至24日访问中东6国,努力将阿以双方重新拉到谈判桌上来。 中东和平进程近年出现过好势头,但一一夭折。这主要归咎于以色列当时执政的以沙米尔为首的利库德集团。这个集团奉行顽固僵硬的政策,拒不归还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侵占的阿拉伯领土,拒不停止在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总检察长鲁宾斯坦奉巴 拉克总理之命,在6月 29日 发表声明称,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决议不适合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而只适合于解决以色列同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等阿拉伯主权国家间的领土纠纷。鲁宾斯坦的结论是242号决议出台时巴勒斯坦不是主权实体,而只被作为难民问题提出,以巴之间不存在边界之争,因此,以色列也就不能完全归还 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 鲁宾斯坦的声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强烈谴责说,这是逃避执行双边协议、恶化巴以和谈气氛和毁灭整个中东和平进程的危险举动…  相似文献   

3.
从马德里始发的中东和平号列车经过近5年的历程后,目前驶入一处危险境地,原因是,几个月以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从台下到台上,从耶路撒冷到华盛顿不厌其烦地推销他的“安全换和平”新概念,强调阿拉伯国家只有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才能指望实现中东和平。同时,他顽固坚持所谓“三不”施政纲领:不许巴勒斯坦独立,不放弃东耶路撒冷,不放弃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把包括以色列历届政府在内的中东冲突各方所认可的土地换和平原则抛弃一边。 安全换和平,此说新则新矣,却十分不合逻辑与情理:其一,安全是小天气,和平为大气候;安全是末,和平乃本。因此,一个国家、一个群体真正安全,必先营造真正和平。 其二,土地换和平,类似对等的易货贸易:以色列归还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作出和平承诺,也即持久、全面和大范围的安全保证,这是阿以对打几十年才达成的一种妥协。而依内塔尼亚胡的  相似文献   

4.
正当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僵局、以色列同某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又趋紧张的时候,以色列总理西蒙·佩雷斯突然从七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访问了摩洛哥,就中东地区的形势和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途径等同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进行了“探索性”会谈,讨论了佩雷斯提出的为举行阿以谈判停止中东暴力活动一年的新建议。这是以色列在职总理首次公开访问一个与之尚未结束战争状态的阿拉伯国家,而哈桑二世国王则是在埃及已故总统萨达特之后第一位同以色列领导人进行直接会晤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是阿拉伯一以色列关系史上又一起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5.
耶路撒冷专电 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8月7日至13日对美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7月13日出任以政府首脑以来的第一次访美,又是在美总统大选和第6轮中东和谈即将在华盛顿举行之前,有其特殊的意义。 拉宾行前宣布,他此次出访的目的首先是改善同美的关系,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其次是讨论中东和平进程。访问结束后,拉宾声称“出访目的全部达到”,特别强调同美国政府及国会达成了相互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6.
叙利亚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邻国,也是中东地区的军事强国,又是反对以色列最坚定的阿拉伯国家。它对巴以冲突与中东和平进程的立场及其应对中东局势恶化的策略对事态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色列国的创建人本·古里安曾经说过:“没有埃及,以色列不会面临战争;没有叙利亚,以色列不会实现和平。”可见,叙利亚在实现中东和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华盛顿专电 美国国务卿贝克3月8日至17日对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以色列、叙利亚以及苏联和土耳其进行了访问,重点是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磋商海湾战后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有关问题。但据《纽约时报》报道,贝克此行对解决中东问题“没有取得突破”,“海湾战争实际上并未给(解决)阿拉伯以色列问题带来多少新思想”。 随着海湾战争的结束,阿以问题突出了。在海湾危机期间,一些阿拉伯国家曾批评美国政府在对待以色列侵略和伊拉克侵略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而美国政府要员为了拉阿拉伯国家反对伊拉克也曾多次许诺:在解决了伊拉克问题之后,美国将竭尽全力解  相似文献   

8.
最近,苏联围绕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问题,积极在阿拉伯世界开展外交活动,引起美国的关注。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九月中旬在同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会晤后声明,美国将继续拒绝苏联参加中东和平会议,除非苏联同以色列复交并放松对苏联犹太人离境的限制。 苏联加紧在阿拉伯世界活动,目的是同美国争地位,扩大自己在中东的影响,似乎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从一直在为谋求解决阿拉伯、以色列矛盾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万光 《瞭望》1984,(23)
一九八二年六月六日,以色列出兵大举入侵黎巴嫩。阿拉伯舆论把它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这场战争的特点、意图和后果,经过两年时间的暴露显得更加清楚了。战争发动者以色列在军事上得逞于一时,却在好些方面陷入了严重的困境。战争支持者美国一度在中东大占上风,却转入了不利的逆境。这场战争已经并且将继续对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同以色列扩张主义的斗争,对整个中东斗争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第十九次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首脑会议于3月29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降下帷幕。会议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无疑就是通过了有关重新启动“阿拉伯和平倡议”的决议。这是阿拉伯国家以整体的名义向以色列再次发出和平信息。它向全世界宣告,饱受半个多世纪战争、暴力和冲突之苦的阿拉伯国家和人民,坚持和平的战略选择,渴望中东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会议为此决定采取具体措施,加强与联合国秘书长、安理会成员国、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员会(美国、俄罗斯、欧盟、联合国)以及中东和平有关方面的联系,以促使“阿拉伯和平倡议”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1.
耶路撒冷专电 以色列正面临四年一度的大选。四年前的1992年,拉宾领导的工党,高举“以土地换和平”的旗帜,向奉行“三不”政策(不承认巴解组织、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不同阿拉法特会晤)的利库德集团沙米尔政府发出挑战,赢得了大选的胜利。近四年来,拉宾—佩雷斯政府同巴解组织签署了奥斯陆和平协议,同约日缔结了和平条约,中东和平进程出现重大突破,阿以冲突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克林顿5月中旬致信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重申美国的立场:美国认为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克林顿表示,美国作为中东和会的倡议国之一,决心发挥有效的“全面伙伴”作用,继续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为此,克林顿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派遣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到中东地区进行穿梭访问。这些表明,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的最后协议后,美国把缩小叙以分歧作为其外交的重点。但是,叙以之间的立场目前还相去甚远。 以色列总理拉宾通过克里斯托弗向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提出了一揽子和平方案,以期解决戈兰高地问题。按照拉宾的方案,以色列将用5至8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撤出1967年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从撤军的第一阶段开始,以叙两国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双方互设大使馆,开放边界,建立经济联系,双方边界建立非军事区,并在非军事区内驻扎美国军队,安装预警系统,以便保障两国边界安全。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1月4日的特拉维夫“基卡尔·麦尔海·以色列”广场,人头攒动,一场近年来罕见的由15万人参加的支持和平的示威正渐渐进入高潮.以色列总理拉宾刚讲完他的充满激情的演讲,又开始与歌星一道高唱起渴望和平的歌曲,神情颇为轻松愉快.没过多久,拉宾和他的夫人莉赫与组织示威的负责人们道别,一步步走向他的专车.就在此时,枪响了,拉宾当即身中三枪,人事不省.时间定格在晚上9点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新总理巴扭党组阁后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巴拉克登上政坛后的外交之旅,丹始打破积淀厚重的政治冰层,使人们霍到了和平进程的好兆头。巴以反复商谈执行休伊协议之举可视为和平进程已经后动,谈判不断出现的僵局,只能说明原来的“冰层”之厚,但是执行怀伊协议不仅是巴以人民的愿望,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愿望。不刊驻加沙记者就中东和平进程的方方面面、恩恩怨怨做了下面的报道,要有助于读者了解中东和平进程。中东和平进程程:结束中东百年战乱的多国行动中东和平进程指的是中东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为结…  相似文献   

15.
克林顿政府上台之际,正是令人捉摸不定的中东政治气候再次阴云密布之时。以色列于去年底驱逐了415名巴勒斯坦人,致使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顿,原定于2月份在华盛顿召开第九轮阿以双边和谈的计划告吹。如何重新启动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车轮,这是克林顿政府在中东所面临的第一个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开始了他上台后的第一次中东之行,同时也是他的第一次对外访问。克里斯托弗从2月18日至25日先后访问了埃及、约旦、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黎巴嫩和以色列。按他的话说,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情况”,表明美国准备为中东和平“尽力而为”,同时也为了“估价各方是否也准备尽力而为”。但各有  相似文献   

16.
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7月25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在白宫签署《华盛顿宣言》,郑重宣告一劳永逸地结束两国之间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并保证加强经济合作,作为关系完全正常化的第一步.侯赛因同拉宾历史性会晤,不仅掀开了两国关系史的新篇章,也是中东和平进程一个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孙鲲 《瞭望》1996,(33)
阿拉伯国家在对以色列关系中的近忧和远虑 近几年以色列综合国力迅速增强。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67亿美元,增长率为7.1%,人均收入1.6万美元;同美国的战略关系稳固,在中东和平进程及地区经济合作方面均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 以色列以其强势地位,在和谈中迫使阿拉伯方面,特别是巴勒斯坦作最大限度的让步。以色列利用和谈的进展,逐步突破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打破阿方的经济抵制,大量吸引外国投资,谋取经济实利。与此同时,以色列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始终保持对所有阿拉伯国家的战略威慑优势。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和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去年发射的“地平线3号”间谍卫星监视着整个中东地区。  相似文献   

18.
以色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小国,它的领土连同它所控制占领的地区加起来也仅有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天津市那样大小.这里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不仅缺乏石油、煤炭,连淡水也不富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以色列唯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以色列1948年建国时人口仅为65万,到今天也不过500万之众.这样的一个小国,却长期与总人口数以亿计的庞大的阿拉伯世界相抗衡,分别于1948—1949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度与之兵戎相见,并在这四次中东战争中获胜.中东战争的结局,显然与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幕后的操纵控制.阿拉伯民族内部的矛盾冲突,交战双方战略战术的优劣得失诸因素有关.然而,尽管战争是冲突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抗,但在战场上却具体表现为双方武器和人的较量.  相似文献   

19.
巴黎专电 法国总统希拉克四月上旬对黎巴嫩和埃及进行了正式访问。希拉克的这一外交行动是法国政府谋求重返中东、进而推动欧洲和地中海各国结盟的重大举措。 中东地区历来受到法国的特别关注。戴高乐将军执政时期曾主张,“法国要制定自己的阿拉伯战略,因为法国同这个地区的一些国家有着特殊的联系,法国在这个地区有特殊的利益。黎巴嫩在一次大战后曾是法国的委任统治地,1943年独立后,黎巴嫩同法国依然在语言文化、经贸交流方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法国始终把这个国家视为法国重返中东、扩大其影响的“关键一环”。目前,黎巴嫩的和平进程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以色列依然占领着黎南部地区的部分领土、另一方面叙利亚的三万多军队驻扎在黎境内。黎当局担心,以、叙之间的和平谈判中可能会拿黎的主权和领土来作交易,因此十分需要一个象法国这样的大国介入。对于法国来说,这也正是法国重新回到黎巴嫩、恢复其影响和作用的极好机会。希拉克正是这样的背景  相似文献   

20.
丁文 《瞭望》1988,(13)
开罗专电 为了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自今年1月9日至2月6日两次共走访了17个国家,并以书信和电话的方式同一些国家领导人频繁联系,协调立场。因此,外交和新闻界把埃及说成是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美国和平计划最积极的阿拉伯国家。 1月上、中旬,穆巴拉克访问了8个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中东形势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