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发展与青年生活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生活方式的变革,70年代末开始萌动,80年代中期全面展开,90年代初已基本定型,形成了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基础的、不断深化的变革趋势。目前,青年生活模式出现了以下特点。 一、多层次消费拉开了明确的档次 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人们的收入拉开较大的差距。在消费方面,随之拉开明确的档次。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8,(12)
目前,提升城市农民工消费水平是扩大内需、提高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2013年全国农民工实地调查数据,通过Stata建立OLS回归模型,对比分析在加入收入中介变量前后生计资本、社会保障对农民工消费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计资本和社会保障是农民工消费水平较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作为中介变量的收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保障对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模型中起着中介作用,在社会资本与农民工消费关系中没有起到中介作用。通过加入中介变量使农民工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路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以后,我国开始重视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生活方式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谈一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教于读者。生活方式及其基本特征生活方式,简言之,是人们生活活动所采职的方法和形式。其具体含义,从狭义而言,是指人们日常生活活动的方法和形式,即衣、食、住、行、用等消费生活方式,其实质就是人们享用物质和精神消费品以及支配闲暇时间的方式。从广义而言,是指受一定生产方式和社会条件制约,并由某种价值观指导的人们生活活动的方法和形式的总和,这些活动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鲍曼阐述了以消费主义为主导,消费的性质、态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消费社会。鲍曼的消费主义思想分析了以市场为中介的生活,通过诱惑而非强制手段来实现社会的整合。消费主义无不充斥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价值、身份认同、自由空间中,转变着社会成员的认知倾向和价值判断。同时揭示了消费社会中自由的欺骗性,并强调集体的保障以及恢复公民身份的重要性,突出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共存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0,(14):4-4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但是必须看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对滞后,主要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趋势,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对这些问题,人民群众意见很大。  相似文献   

6.
当下消费社会中两性消费群体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表现形式即是两性气质的中性化。消费社会中的中性化现象既有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女权主义的推动,还有消费社会中大众文化的勃兴和时尚运作机制的引领。由此引起了后现代多元社会中人类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7.
一珠海自1980年试办特区以来,经过短短的几年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昔日落后的小镇,崛起成为繁荣的海滨城市。开放改革不仅带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演变。外来文化极大地冲击着珠海原有文化基础,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艺术观、消费观等等,同时,这些观念的变化又促使娱乐方式、消费方式、交际方式等方面发生更替。由于珠海特定的历史条件,原有文化基础极其薄弱,文化构成和素质较低,而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特区文化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8.
张健 《党政论坛》2008,(3):22-23
如果说,在市场经济初期,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是"生产决定消费",那么,进入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今天,这一特质则在逐渐潜隐,并反过来展示为一种"消费主导生产"的新型逻辑。基于这一逻辑,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其中社会财富内涵的扩展及其衡量尺度的演变就是  相似文献   

9.
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生活的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发展从供给约束型转为需求约束型,故此,拓宽消费视野,调整消费战略,进一步启动消费需求已成为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及社会进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方式与收入分布结构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的实效来看,这种收入分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然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意味着城乡居民受益于经济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这种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进一步导致获取收入机会的不平等性和社会的不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较大程度上有损于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最终也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秀红  刘东生 《求知》2013,(4):11-13
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调整经济结构。而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目前,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不仅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而且成为社会生活的突出矛盾。为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很重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宏观调节,是指国家对收入分配中的各种分配比例及其活动进行计划、组织、调控和监督,以达到预定目标的行为总和。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3.
<正>一、最终消费名义增长高于经济增长,消费率有所提升"十二五"头三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的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消费增长呈现稳步上升的势头。数据表明,我国在"八五"、"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最终消费增速均低于GDP和投资增长速度,"十二五"以来在增长方式转变和收入分配调整的作用下,我国投资快、消费慢的不合理增长格局出现改善迹象。"十二五"以来,消费率开始止跌回升,消费率有所提高,"十二五"头三年消费率平均为  相似文献   

14.
转型期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产差距、消费差距和社会保障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匈牙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转入集约轨道,在加快经济发展以及使经济更好地适应国内外新环境方面,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政治家、有识之士正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知识分子的创造力,因为知识分子是我们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一。欧洲各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之前就已存在知识分子问题了,而且知识分子已经形成了阶层。社会主义的发展消除了使知识分子内部存在很大差异的一些客观因素,如个人出身、阶级地位等。四十年代末开始的拉平浪潮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之间在生活环境和收入上的差别,而且在知识分子阶层内部也造成了平均主义。这种取消阶层差别的作法,在五十年代上半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3,(32)
堵住职务消费黑洞。应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注重思想教育。苍蝇不叮无缝蛋,物先自腐后生虫。职务消费黑洞发生在经济上,但根子还是思想上有了“病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异,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什么都可以搞,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捞。在面对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形势下,工作业绩和收入暂时不成比例,一部分人心理失去平衡。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根  相似文献   

17.
张健 《党政论坛》2008,(5):22-23
如果说,在市场经济初期,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是“生产决定消费”,那么,进入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今天,这一特质则在逐渐潜隐,并反过来展示为一种“消费主导生产”的新型逻辑。基于这一逻辑,当代社会经济生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其中社会财富内涵的扩展及其衡量尺度的演变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杨磊 《理论探讨》2012,(2):98-10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投资和对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为主,低端制造业是工业体系的主体,生产具有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特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失衡.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中国进入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高发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造成经济增长变缓甚至停滞,中国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实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以政府职能转型带动经济转型,实现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经济的发动机,以文化发展和转型给力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低标准、低消费、自满自足的生活方式是小生产观念的反映.简朴是一种美德,但简朴不等于安贫.艰苦朴素是我们的革命传统作风,但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区别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界限,不在于吃什么,穿什么,不在于人们所享用的消费货料数量的多■和质量的高低(贫富的差别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和一切剥削制度下才有阶级对立的意义),而主要看经济来源是否正当,消费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当代中国正面临着生活方式变革的大趋势。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已经导致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优裕,精神生活日益多彩,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社会生活方式在我国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