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认识雷凑使是1946年初。当时,出左丰美同志带领的游击队,从闽中转移到闽东北地区,在南古瓯边沿山区活动。这一带,很早就有红军和游击队活动,地形好,群众觉悟高。一天夜里,我和郑荣堂及十几个游击队员从古田六空走到半山村,郑荣堂敲开雷凑使家大门,我见到一位50多岁的老阿母,老郑把我们介绍给她,说我叫马同志。她看到游击队中仅我一个女同志,对我格外亲切,把仅存的一斗米拿出来煮。我坐在灶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八年一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谭震林奉命率领闽西南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成立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二支队三、四月间到  相似文献   

3.
化险为夷就在谭震林到杭代县的同时,国民党调集了5个师的兵力,对闽西红军游击队进行第二期“清剿”,妄图在短期内消灭红军游击队。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双髻山游击根据地正面有国民党整师整团整营的军队,还有无数的地方反动武装,背面是傅柏翠的防地,有一支数量不少的农民军,如果他们互相配合两面夹击,根据地就会危在旦  相似文献   

4.
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谭震林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由闽北红军改编的新四军第五团,隶属于第三支队。五团于1938年2月25日离别石塘,在安徽歙县岩寺接受新四军军部领导的检阅。叶挺军长赞扬说:“五团基本都是闽赣边  相似文献   

5.
在吉林省磐石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三棚乡,有座红石砬子山。抗日战争时期,我南满游击队就经常驻扎、活动在这里。当时,游击队里有一位朝鲜族女战士,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游击队里的同志都称她“侦察英雄”;在根据地的群众中,她说良己姓洪,从山里来,久而久之,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山里红”。她在执行任务时经常穿一身红衣裤,打鬼子、除汉奸,机智勇敢,每到百姓遇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她的身影,因此又有好多人称她“红石女侠”。直到今天,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山里红”或“红石女侠”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6.
1938年3月1日,由闽西、闽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二支队,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领下,从龙岩白土出发,浩浩荡荡开赴苏皖抗日前线。行前,二支队领导  相似文献   

7.
正1932年6月,谭震林领导闽西红军和地方武装英勇抗击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创建了主力红军与地方武装密切配合的人民武装体系,4个月内扩红11000余人,不仅壮大了闽西地方红军,还为中央主力红军输送了大批有生力量。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在闽西南投下几十倍于红军游击队的兵力,对苏区进行反复"清剿";又下令砍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山林,采取"移民并村"、"保甲连坐"、"自首自新"、"五光十杀"等高压手  相似文献   

8.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丰功伟绩,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所领导的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以分散的游击战与国民党军相对抗,遭受到严重摧残。但闽西红军游击队依托高山密林,在人民群众支援与掩护下,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渡过了种种难关,保存了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并有所发展,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9.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打倒谭震林,捏造罪名诬陷谭震林在“瑞金事件”中出卖了组织,出卖了同志。“谭震林专案组”派人来到连城寻找当年谭震林的警卫员杨金保,使尽种种恶劣的手段,要他证实谭震林是叛徒。 “瑞金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谭震林是不是叛徒呢?老红军杨金保告诉我们事情的经过。 1938年1月15日,谭震林率领警卫班和其他随从人员抵达瑞金城,住在河背街新四军驻瑞金办事处。汀瑞游击队的负责人张开荆听说谭震林到了瑞金。未经联系就带几十名游击队员连夜赶到办事处。谭震林见张开荆既然带人来了,就召集大家开  相似文献   

10.
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  相似文献   

11.
禾花嫂     
1934年8月间,红六军团长征经过郴县,123名伤病员留在郴县地下党领导的铁炉冲游击队养伤治疗,游击队女战士禾花嫂成了红军伤病员的护理员。禾花嫂,原名叫禾花花,老家在桂阳县。她长得浓眉大眼,结实粗壮。小时因家里穷,卖给了地土当丫头。1931年冬,她逃出虎口,来到铁炉冲,与穷汉陈雄古结了婚。苦水里泡大的禾花嫂,在当地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很快就成长为坚强的女战  相似文献   

12.
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李立民率领的东路各区游击队,共有五六千人,号称"八千人马围攻上杭城".  相似文献   

13.
激战双髻山     
1937年春节,龙岩城冷风朔朔,人们都呆在房里,只有“劈劈啪啪”的鞭炮声,让人们感到一点节日的气氛。粤军一五七师师长黄涛,从一个反动分子那里接到“喜讯”——廖海涛率领游击队100多人正在双髻山脚下的大和坑过年。双髻山是闽西“赤匪”的一个堡垒。两年来,蒋军勾结地方反动民团,挖空心思,使尽各种方法,连坐、移民并村,烧山、屠村……都无法剿灭双髻山上的游击队,反而被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率二支队各部相继到龙岩白土会合。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机关也进驻龙岩白土。  相似文献   

15.
双髻山,是闽西中部的名山,位于上杭、新罗两县(区)的交界线上。这里,群山绵亘,沟壑纵横,林海苍茫,云萦雾绕。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这里是红军游击队的一个重要活动据点。1935年5月,谭震林作为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来到  相似文献   

16.
福建军区成立前夕,我从县儿童局调福建军区政治部工作。我在福建军区三年多时间,知道谭震林同志一些情况,现回忆如下:一、办随营学校福建军区成立后,谭震林同志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于1931年7月在白砂办起了随营学校,培养训练红军中军事政治干部。学  相似文献   

17.
保田斗争和军事战术1936年元旦,已由永定迁往双髻山的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10余人。会议传达了从白区转来的党中央“关于开展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指示,决定将闽西南红军游击队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重新部署队伍,规划作战地区。为了加强抗日讨蒋的领导,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重新改组,以张鼎丞为主席,邓子恢、谭震林为副主席,并即日宣  相似文献   

18.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汇成一道抗日铁流,统一整编为新四军,这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对开展华中抗日战争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一)一九三八年四月中旬,新四军二支队全体指战员在张鼎丞司令、谭震林、栗裕副司令统率下,先后胜利到达了皖南岩寺和潜日集结。用半月到二十天的时  相似文献   

19.
同心城喜结连理在横跨12个省的举世闻名的长征中,不少巾帼英雄们,和男人们一样,用她们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在这个英雄群体中,有一位来自陕西宁强的红军女战士,叫陈真仁。1934年冬,不到15岁的她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翌年由四川广元出发,踏上了长征路。最初她是在红军的一家被服厂做工,后来因为红军的后勤供应越来越困难,许多同志都被调去征集粮食,她也转到后勤部粮食局。粮食总局有两个运输连,一连连长就是后来成为罗荣桓元帅夫人的林月琴,陈真仁在二连当文书。每天她都要带着民工去筹集能吃的东西,俨然成了带队的小领导…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介绍红军长征部份,有一幅“参加长征的部份女同志”的照片。这幅照片是1949年,蔡畅、康克清等16位大姐在北京的合影。在这16位女长征战士中,有一位是邓六金。邓六金同志是闽西上杭县人,1912年9月出生在旧县乡新坊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一家兄妹六个,她排行第六,所以称“六金”。因家贫无法抚养,六金生下十多天就送到邻村石院坑李清洪家做养女。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