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体现不同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美国的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作用.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教育,两者都为实现美国高质量的教育目标贡献了力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和谐共存的高等教育体系确保了美国教育的世界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英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教育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能够更好地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各个层面,总结出英国高等教育评估的特点,并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欧盟市场一体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两大动因的驱使下,法国高等教育开始迈出了其国际化进程。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四个主要要素即教育观念的国际化、文凭及学制的改革、强化语言教学及学生的国际交流可较为全面地考察法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4.
薛天祥教授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发展与管理、高等学校科技、高等师范教育、高等教育评佑、研究生教育和比校高等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教育作为“产业”,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萌生。但时至今日。中国高等教育并没有走向产业化,有着诸多的因素影响。本文就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弊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动态的、相对的公平。追求教育公平是当代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教育不公平问题凸显。为此,基础教育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机制;高等教育要建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7.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探索倡导素质教育的途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素质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时代所具有的社会信息化、科技普及化、知识产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决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四大发展趋势,即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化和综合化。要使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21世纪的挑战,首要的是改变教育思想观念,将教育视为生产智力资本的产业。而我国目前的教育思想观念是将教育定位于为谁服务,而未将培养智力资本的产业功能视为教育的本质。必须逐步把教育作为培育智力资本的产业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首位  相似文献   

9.
孙永芹 《工会论坛》2011,(6):131-133
美国二战后大力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教育结构方面形成具有合理有序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多种多样的高等教育形式结构、适合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及合理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局面。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特点,将给我国优化教育结构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促使高校成为质量保障的主体,构建以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核心等方面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发展的实际,按照市场经济的办学规律或思路,对高校现行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高等教育从传统计划经济的办学模式走向产业化、社会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这既是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价值事实是主体性事实,它有别于"科学事实".教育评价中的价值事实关系可以按照"教育作为主体或客体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对教育的价值关系"、"内部对教育的价值关系"以及"教育的价值关系".我们将高等教育作为客体的价值事实称之为"高等教育的价值事实",把高等教育作为价值主体的价值事实称之为"对高等教育的价值事实".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必须全面评估高等教育的价值事实,设法弥补"对高等教育的价值事实"评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潘懋元,1920年生,广东汕头市人。历任厦门大学副校长、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心理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教委教育学科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学科组长,中国高教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教育史研究会理事。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高教学会顾问,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被聘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供需矛盾不仅仅简单的表现为供过于求,更表现为人才高消费与人才短缺并存、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符、大学生教育择业选择与市场需求不符等结构性供需矛盾。高等教育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的信息不完全是导致高等教育人才供需矛盾和市场调节失灵的重要因素。为解决此问题,履行公共职责的部门包括政府和教育机构要加强作为公共产品的就业市场信息供给。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也随之稳步向前发展,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但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在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文凭含金量降低,在社会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和歧视。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办学观念,加大教育投资,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成人教育在全国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为本: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理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高等教育需要改革的主要因素是世界国际格局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社会数字地球的出现。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内在动力在于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社会对教育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自身管理机制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不适应性。重要的是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实现两个转变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方法上的转变,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育管理方法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邓晓春,1946年生,安徽省芜湖市人,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辽宁教育研究院院长(1992年11月至2006年3月).辽宁省政协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高等教育学科组成员.中国高教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辽宁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196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并留校从事基层高等教育管理与研究工作。上世纪80年代他筹备成立了辽宁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并主持工作。1992年组建辽宁教育研究院后任院长。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规模扩张太快、学费大幅提高等原因,影响了高等教育促进我国社会成员公平、合理流动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应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加大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促进弱势群体向上流动;公平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合理分担成本,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放缓教育外延扩张步伐,注重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一种科学的教育哲学观,它为高等教育创新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创新之中,不仅为教育哲学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所以,就目前来看,要转变观念,将"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创新理念渗透于高等教育创新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周锡海 《工会论坛》2002,8(4):76-77
山东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高等教育教学、高等教育观念等方面不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必须认真对待 ,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