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鑫毅  卢剑平 《学理论》2010,(11):244-245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老话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世俗生活到学术研究,都有十分丰富而又不同的看法。本文着重就教师的幸福感受做了历史梳理。从传统的消极幸福观到新时代新型教师的全新的幸福感受,从中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使我们的教师感受到教师职业所具有极大的幸福潜能,从而是我们的教师更幸福,教育更幸福,学生更幸福!  相似文献   

2.
冯骥才  文丁  聪图 《民主》2008,(1):6-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4.
拓宏伟  惠晓峰 《学理论》2012,(16):34-36
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党之日起就铭刻在理想旗帜上的奋斗目标。为着这一伟大目标,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不懈努力、无私付出和巨大牺牲,同时也取得了伟大成就。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我们看到,我们党形成的关于人民幸福的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幸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赋予了人民幸福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正昂首行进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相似文献   

5.
上海记忆 我对童年的回忆是幸福而温暖的.我和弟弟迈克,头发都黄黄的,眼睛有点灰蓝,在那些大人眼里,我们俩长得有点像西洋娃娃,所以他们每次一进门,都先嘻嘻哈哈地逗弄我们一番,然后再上楼和父亲谈事.  相似文献   

6.
宋杰 《学理论》2013,(7):55-56
我们普遍认为人的生命意义就在于追求幸福。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比较丰富,一些人认为幸福就是财富。亚里士多德认为财富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它使幸福成为可能,却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是一种最高善,一种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财富是满足生活需要的工具,是一种外在善。这种观点对当前我们追求幸福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查芳灵 《学理论》2010,(11):76-78
功利主义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理论旨归,也使得该理论成为西方典型幸福观之一:幸福是快乐的获得或者痛苦的避免,不幸则是快乐的减少或者痛苦的增加。功利主义将一切关系归结为功利关系,而又将快乐幸福与道德善恶相联系。行为的善恶是由其所带来的快乐与痛苦所决定的,包括快乐的量和质两个方面,并认为快乐的质起到决定作用,倡导精神快乐高于物质快乐,寻求两者的统一,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个体主义占主流的西方思想界,功利主义提倡多数人的幸福,追求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其对多数人幸福的追求本质上具有虚幻性,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8.
毕淑敏 《党政论坛》2012,(12):52-52
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此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幸福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争取、去奋斗,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总觉得那些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总觉得那些够不着的幸福才是最想要的。被这样一种错觉左右着,我们总是在不停地仰望,不停地寻找。仰望那些看似离我们很近、但实际上并非唾手可得的东西,寻找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如镜中花,水中月。仰望那些够不着的东西,实在是一种煎熬。倘若你想要的东西,就是那个高高地挂在树梢上的果子,即便你踮起脚尖,即便你搬  相似文献   

10.
孙君飞 《党政论坛》2009,(20):56-56
惟有将幸福变成一种成长着的动词,才能够用那些美好的、粲然的、深情的形容词来形容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生。  相似文献   

11.
简单的答案     
《空秋千》里有一句话:“荡秋千,来回终究要停在原点,望太远,眼前幸福却忽略。”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总是在满心欢喜地企望着那些遥远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戴萌睿 《民主》2010,(1):13-15
<正>建设和谐的社会包括两个方面: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即人作为自然一分子,应与自然和谐相处,须秉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取用有度,保护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则意味着社会各阶层、不同群体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普遍幸福。我们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13.
收藏幸福     
何谓幸福?每个人自有不同的思量和标准,虽然幸福的结局都是那样皆大欢喜。幸福可以漾在脸上,幸福也可以写在心里。幸福是一种力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踏遍阴森荆棘的勇气,一种翻越陡峭山崖的魄性,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因此,幸福就像退潮的一刻,黄昏的一刻,在天地交汇中划出美丽的宁静之弧,又在宁静中蕴含无数智慧的精灵。  相似文献   

14.
人活世上,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也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上对国家社会,下对亲人朋友同事,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不过,切切不可忘记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冀望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责任。但人生在世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是做人,是不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都保持做人的尊严。因此,我们也切切不可忘记人生的头  相似文献   

15.
国民素养的高低,既关系国家的形象,又关乎国民的幸福。而国家形象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民众幸福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交往普遍化的今天,一国民众若因缺乏素养而被其他国家的人看不起,则这个民族是不可能真正有幸福感的。国外媒体特别是西方媒体,一向对我们的党和政府多有批判甚至妖魔化描述,我们可不必在意,因为其中有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17,(2)
<正>把生与死看得过分严重是人的禀性,这禀性表现出来就是所谓的感情,其实,这正是上天造人的阴谋处。识破这个阴谋的是那些哲学家,高人,真人,所以他们对死从容不迫。另外,对死没有恐惧的是那些糊里糊涂的人。最要命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他们最恐惧死,又最关心死,你说人来世上是  相似文献   

17.
幸福的真谛     
毛志成的“幸福的真谛”一文对幸福的真谛有很多的感悟,提出不少富有哲理的观点,如:生活质量与幸福质量不是同一回事;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是一种自我感觉;丑恶的人绝难品尝到真正的幸福;彻底与“苦”绝缘的人,也绝不会追求到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人生隽语     
《民主》2017,(8)
<正>冰心:我以为男子要谈条件,第一件事就得问问自己是否也具有那些条件。比如我们要求对方"容貌美丽",就得先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漂亮的男子。我们要求对方"性情温柔",就得反躬自省,自己是否一个绝不暴躁而又讲理的人。  相似文献   

19.
贺克臣 《学理论》2013,(23):74-75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根本改善。但还存在很多不幸福的因素,因此,提出寻找幸福的路径:一是幸福要靠自身努力和奋斗去获得;二是帮助别人是幸福;三是对未来的预期乐观、有信心、充满希望也是幸福。  相似文献   

20.
提醒幸福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请从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