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励 《理论文萃》2001,(3):39-42
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至今的50多年中,台湾经历了由经济结构转型所引发的多元化的社会转型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带动了台湾在文化、心理、社会等领域的巨大变革,也促发了岛内政治生态从国民党一党独享,到国民党一党独大、多党制衡的政党政治,再到90年代末国民党、民进党等主要政治势力重新分化,民进、国民、亲民“三党鼎立”,多党并存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7日,95岁高龄的台湾前“行政院长”、国民党籍退役上将郝柏村受邀赴北京卢沟桥参观抗战纪念馆。在接受央视专访时,郝柏村随口唱起:“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蓝营将领唱红歌,不仅唱出蓝绿口水仗,还唱出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岛内的沉浮史。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台湾政坛公认将会非常混乱的一年,也是外界普遍认为蓝绿恶斗会更加严重的一年。在这种气氛下,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近日突然表示,未来将致力于推动“朝野和解”。有岛内评论认为,马英九的表态“充满了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4.
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国民党从1949年到台湾后,蒋氏父子一直坚持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坚决反对“台独”。李登辉上台后逐步改变国民党“一个中国”的立场,最后抛出分裂祖国统一的“两国论”。捣“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是李登辉处心积虑,梦寐以求的目标,是地分裂祖国的既定方针。李登辉鼓吹“两国论”是蓄谋已久,有步骤的。1988年1月李登辉接班到1990年春被正式选举的所谓“总统”为止,是他羽翼未丰,地位未稳时期。他基本还继承蒋氏父子的衣钵,坚持“一个中国是最高原则”。从lop年5月到1993年1月完全击败“非主流”…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12,(15):30-31
有人说,从“行政院”秘书长变成阶下囚,已不仅是林益世个人的悲哀,更给马英九和国民党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2012年6月27日,这个日子对台湾“行政院秘书长”林益世绝对是刻骨铭心。当天,台湾《壹周刊》大肆曝料其索贿。  相似文献   

6.
借鉴与参考     
《理论与当代》2020,(3):57-60
弃“九二共识”?国民党不能病急乱投医,《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11日刊登王平的文章说,台湾岛内“大选”过后,中国国民党内出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有人说要对大陆强硬,不排除中断“三通”,有人说要放弃“九二共识”建立“反统一”论述。如此奇谈怪论,令人惊诧。自马英九2008年胜选以来,“九二共识”一直是国民党的制胜法宝,能够处理好两岸关系是中国国民党区别于民进党的最大特色和核心优势。然而,国民党内一些人对此懵懵懂懂,老想做点明珠暗投、弃明投暗的傻事。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7日下午,历史会记住这天。两岸关系发展六十六年来,实现了两岸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的首次会面。习近平表示:这次见面翻开历史性一页;马英九说:我们会继续巩固"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基础!1988年9月13日,历史也不能忘记这一天:"台海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跨洋过海与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的历史性会见。我采写《胡秋原全传》期间,胡秋原曾亲口告诉我:他与  相似文献   

8.
1949年9月12日,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身份,从台湾几经辗转飞到成都。9月14日,蒋介石来到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检阅。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18日,在台湾执政了几十年的国民党丧失政权,一贯主张“台独”、代表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当选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台湾当局将把台湾引向何方?新领导人有没有诚意改善并发展两岸关系?台湾政局的变化牵动着两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善意和解”缺乏诚意“就职”演说包藏祸心台湾新领导人和他所代表的民进党一贯主张“台独”,早在1991年就将所谓“台湾独立建国”写入党纲。但在选举期间,面对岛内大多数民众反对“台独”并要求和平、稳定与发展两岸关系的强烈呼声,这位领导人改称要走“新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10.
杨雯 《世纪桥》2005,(6):56-58
台湾岛内两个最大的在野党(国民党、亲民党)主席连战和宋楚瑜在不久前相继结束大陆之行,携带反映会谈成果的“新闻公报”和“会谈公报”返回台湾,这在岛内引起各方巨大反应。台湾当局反应尤为强烈,先前以“三反三要”、“攻连扬宋”等手段大打政治口水战的陈水扁阵营现在急不可耐地想与连宋见面,个中缘由不难猜出。台湾近半民众也希望“阿扁访问大陆”,刚刚结束的“国代”选举传达出的也是民众同样的心声。就连一向暗中支持台湾的美国  相似文献   

11.
从1958年8月23回到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对处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海快的金门和马祖两个沿岸岛屿进行了猛烈的炮击.这些被称作“台湾危机”的事件,几乎把人类引向世界大战的边缘。后来、在中共与苏共的意识形态“大论战”期间,苏联的历史文献断言:“毛泽东是所有这些事件的真正策划者”。在一些有关“台湾危机”史的学术著作中,同样也说:“炮击岛屿是苏联政府首脑同中国领导人七月末八月初在北京会晤后立刻开始的,似乎进行这次战争是征得苏联同意的.实际上,毛泽东没有向苏联代表团通报关于中国军队的动向,这是对《苏中友好…  相似文献   

12.
上海世博会台湾馆将在5月11日开幕,岛内政商名流都将前来捧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主题馆都排定在6、7月甚至8、9月揭幕,但台湾馆主题日排在5月1日世博会开幕后一周,显见主办单位对台湾馆的“礼遇”。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以前,台湾石油工业的发展主要有两大时期:一是19世纪中后期,岛内石油资源得到开发。二是1945年日本投降,资源委员会接管台湾石油企业之后,岛内石油工业重新发展。一  17世纪,台湾地区就有关于石油资源的文字记载。据《台湾府志》记载: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在今台湾省嘉义关子岭地区,发现油气苗。油气“从山石隙缝中如泉涌出,点之即燃,火出水中,水火同源,蔚为奇观。”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台湾省苗栗龙溪岸之石隙中,发现有油苗渗出。①“台湾油脉甚长,自苗栗而至安属之噍吧口年,蜿蜒千里,如能…  相似文献   

14.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拖延至今尚未得到彻底解决,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49年底,国民党政权从大陆全面败退,撤到台湾。其时,台湾人心浮动,经济恶化,再加上一直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的美国也因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而准备不再支持国民党政权。而在海峡的对岸,取得了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斗志高昂,在东南沿海一带加紧渡海训练,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台湾岛,解放全中国。当时,整个形势的发展,使得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海外观察家都认为,国民党政权不可能在台湾存在太长时间。然而,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一直犹豫是否继续支持逃亡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的美国,转而开始全面支持蒋介石政权。6月27日,杜鲁门总统宣布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又于1954年12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次年1月28日,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决议案”,决定“授权美国总统于其认为必要时,得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专事确保台湾与澎湖列岛,以防武装攻击”。美国出兵台湾,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一个严重的战争挑衅”。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介入,不仅使得台湾海峡局势陷于紧张,更使得中国的统  相似文献   

15.
何日彩云归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8,(22):51-52
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在美国第七舰队的保护下,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仍顽固坚持“反共复国”方针,扬言“用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同时他们也反对美国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反对“划海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的图谋,蒋氏父子视“台独”为大逆不道,坚决镇压。以至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尼克松访华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台湾要向何处去?世人瞩目。事实上,人们都清楚,台湾未来的路有两个方向——一条是通向祖国的和平统一之路,一条是岛内某些分裂势力梦想的“台独”之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但死路却是不能走的!放着坦荡的大路不走,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偏偏以为,他们也有3条“歪道”能通往“台湾独立”。但是,我们要清清楚楚地告诉台湾新当选的领导人,那3条路都是走不通的死路。  相似文献   

17.
40多年来,台湾国民党政权在岛内外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演变,这些因素包括岛内经济机制、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的发展,大陆与台湾、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发展和互动关系。本文试以历史分期的方法,探讨台湾国民党政权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权演变为现代资产阶级政权的历史轨迹,分析其通过阶段性的嬗变和异化而完成的系统转型。从1949年12月国民党中央退驻台湾,到1958年8月金门炮战,是国民党政权从大陆败逃台湾到在台湾稳定统治阶段。该阶段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亿骨肉同胞的如此隔离 蒋介石在对国民党进行“改造”的同时,又在台湾执行了建立戒严体制,强化对台湾人民的专制统治。1949年5月19日,国民党在溃退到台湾的前夕,陈诚颁布“戒严令”,在台湾境内执行戒严,封锁各港口,限制出入境,对台湾实行“动员戡乱非常时期”军事管制。国民党逃台后,1950年4月26日,蒋介石修订颁布“惩治叛  相似文献   

19.
在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多之后,澳门也将于今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从而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完成了重要的两大步。随着港澳的回归,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统一的夙愿,更是摆在我们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港澳回归对两岸统一推动作用的分析中,展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美好前景。一、“一国两制”在香港两年多的成功实践对台湾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台胞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自1949年蒋介石国民党退据台湾后,两岸就处于相互敌对状态,双方军事对峙,与此相配套的是双方多种形式的“宣传战”,由此造成两岸严重隔绝,两…  相似文献   

20.
组人 《党建文汇》2008,(1):17-17
台湾《中国时报》针对岛内二三十岁青年(“80后”)的民调显示,60%的人认为台湾大专教育没有竞争力,39%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如大陆年轻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不知道台湾“外交部长”是谁;新闻系学生天真地以为实施“朝贡”制度能让台湾“独立”;一位青年说,他是台湾人,“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大陆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