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的片面化 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标志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条件下,现代性所塑造的生存格局和制度安排日益使人陷入片面化.在商品经济阶段,人的发展达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水平.特别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交换价值所体现的财富表现为生产的目的,分配和消费也成了人的真正目的之外的事情.日常的生产、交换、分配是异己的,消费更是异己的,商品经济的全过程都是非人道的.在这种物化的价值坐标中,目的和手段的关系颠倒了:财富被提升为目的,人本身被贬低为手段.商品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就越专业化,从业者就越片面化、从属化.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工人的劳动量有所减轻,但同时使得劳动越来越乏味.技术的进步成为折磨人的手段.商品经济借助于物质化激起人们的病态欲望,使人日益沦为物的奴隶,不断向物的世界沉沦.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络·言论自由·未来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这个世界,它对整个人类的生存方式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言论自由是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在网络条件下,基于网络文化的言论自由正在对人类的政治生活施以影响,它将对不同的国家带来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已无法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现代文明、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此,应摈弃“经济发展决定论”片面化的思想误区,着重建立健全三项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渠道,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矛盾·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最为基本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利益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也突出地表现出来。为了确保社会结构的有序变动,确保社会稳定、协调地发展,迫切需要明确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的基本原则,从而根据这些原则,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使社会利益关系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一致起来。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不是普世福音 ,但也绝不是潘多拉的盒子 ,它就像以往历史那样走进我们的视野 ,在这种化育历史的过程中却隐约诠释了人的实然存在 ,我们当学会以理解自己的方式去把握全球化 ,这样 ,文化的视角就变得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文化、文明才使人学会真正生存 ,学会理解 ,学会按照类的方式来进入历史。在民族国家还依然有效的背景下 ,我们只能在渐弃血缘、地缘束缚但又不能完全做到的坚持中追问人的自性 ,但无论如何 ,我们一定要在坚持某些价值观的局限性中学会放弃 ,这种特定性的放逐也许才是走向人的普遍性的适当之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在专政和执政概念内涵的界定上存在很大差别。前者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通常与暴力和强制相联用,而后者指在不放弃暴力和强制的条件下,侧重于领导和管理。无产阶级政权从建立之初到得以巩固,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在强调专政职能的同时,工作重心应有一个从专政向执政的转变过程。执政能力,强调的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掌政权的本领,对执政能力的主体给予理论上的三维关照,并将其与治理能力相区别,突出党中央对地方党组织的驾驭能力,以及将地方党组织贯彻中央政令、维护中央权威的程度作为衡量其执政能力强弱的标尺之一,符合近现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善治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一致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是一个管理、协调组织成员多边贸易协定的谈判及解决贸易摩擦争端的场所.中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投身一场世界范围的合作与竞争,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力度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8.
康德以人的善良意志和意志自由为前提,将道德法则与道德自律统觉于实践理性的绝对命令之下,构建了以意志自由与道德责任为核心的、先验的责任论伦理学体系.从而确立了以尊重人格尊严、注重从人自身内部寻找道德价值的伦理范式,这对现代社会的责任教育及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之所以产生并迅速发展完全是根源于其自身的正当性价值。具体而言其正当性主要表现在该机制体现了当事人的利益权衡行为、意思自治理念和正义的主观等值原则。ADR之三个方面的正当性表现都与该机制所强调的尊重当事人意志、注重协商、合作的理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来的。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怎样在实践中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呢?结合自身学习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教学管理现代化既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化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观念、制度和手段创新是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此,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管理观念;必须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必须将教学管理活动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党形成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内在统一的崭新思路和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路径,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内在统一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使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路径选择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觉悟的提高,对传统地方政府"魅力型"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质疑.以法治、责任、服务和诚信为特征的新型地方政府日渐成为时代的亟待选择,也是提升地方政府形象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地方政府职能目标偏离,政府规模过大,政府诚信危机,政府赔偿制度缺失,官本位意识强,服务与奉献意识弱化等六个维度,论述了法理型地方政府构建的必要性,剖析了影响地方政府形象重塑的障碍,并就其重塑的具体途径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派出所要通过社区警务战略,使派出所由机关化向实战化转变,并实现警务下沉;要把警务摆在街面上,实现由“被动勤务”向“攻势勤务”的转变;要由单一打防转变为打防并举,并设置派出所刑警。  相似文献   

15.
张玉芳 《工会论坛》2007,13(6):145-146
刚上任不久小布什就遭遇了举世震惊的"9·11"事件.这一重大事件使小布什政府安全观发生了重要变化美国从制造"假想敌" 到找到了明确的敌人--恐怖主义;政府安全观更趋保守化--威胁判定更加复杂,对敌人打击态度更为强硬、坚决,更加迷信武力.在军事战略上表现为"先发制人",追求强大的实力,咄咄逼人,是一种"过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宪法之于宪政以及宪法、宪政、宪法关系间之交互关系,是近年来中国宪法学界广为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宪法为何物,宪政系何义?宪法学界的探讨和认识在不断深化。宪法是民主国家之政治根本组织大法,是法制体系中的最高法与“先行之法”;宪政是民主政治的宪法范式化、是宪法规范下实践中的民主政治运作模式;宪法关系是宪政主体之间依一定的宪法事实,依宪法规定而发生的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亦即宪政权利(含“权力”)与宪政义务关系:“法治”系由宪法、宪政派生而来,其基本价值与实证精神系由“宪法关系”实践之所彰显和承载。  相似文献   

17.
鲁迅《伤逝》中的涓生、郁达夫的《茑萝行》中的"我"和郭沫若的小说《歧路》中的爱牟在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都选择抛弃妻子(或恋人)。叙事者试图告知我们:这些男主人公从主观上看都是无辜的,没有故意伤害妻子或恋人,他们又都或多或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不安,认为自己在妻子或恋人面前是有罪的,并进行真诚的忏悔。然而这样的结论显然直接来自叙述人的叙述角度与叙述方式。3个文本都以男性作为主人公展开叙事,话语的有意设计使得3位男主人公可以成功地掩盖一些对他们不利的事实,而夸大一些对他们有利的细节。这类人物心理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又有时代赋予他们的许多新质。  相似文献   

18.
困境·症结·对策——论我国的刑事辩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刑事辩护面临困境的症结在于: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与刑事辩护的角色定位存在问题;国家本位主义主导下的诉讼体制;社会对律师的误解以及律师自身存在的缺陷.其对策是:改进诉讼构造模式,提高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加快立法改革,切实保障律师基本的诉讼权利;提高律师社会地位,改善律师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建化是一位从温州来辽宁谋求事业发展的年青人。2001年,他荣获共青团新抚区委员会授予的优秀青年称号;2002年9月,他荣获辽宁省教育厅授予的扶贫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3月。他荣获抚顺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雷锋标兵称号。他的名字在抚顺被民众所熟知。  相似文献   

20.
刘鑫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9):211-212,218
时代背景和战争给海明威烙上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其作品悲剧主题的根源.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海明威在其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人在自然界,在命运面前始终是无能为力的悲观思想:人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也是一场徒劳的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