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每年的“两会”上,控制人口增长问题都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12亿人口中有9亿多农民。农村是我国计划生育的重点。让广大农民从计划生育政策中得到实惠,从而提高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下,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在农村遗留下很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发展,使"三农问题"的解决步入艰难困境;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农村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入手以及该政策实施后给农村带来的社会问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家的基层代理人,基层政权是国家计生政策输入到农村社会的重要中介载体,他们在政策执行中扮演的角色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计生政策在农村地区的成功与否。由于基层干部个人的公私多重团体属性,使得国家政策的代理人可能成为计划生育的既得利益者或同情者,甚至本身成为国家生育控制的受害者,造成基层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最近在一次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 这一要求不仅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相一致,而且完全符合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因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实施计划生育已经30多年了,人口数目问题得到了积极的改善,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也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明显。怎样用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改善计划生育与人口老年化的关系,成了我国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湖北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省份,当前人口增长又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要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抓紧,丝毫不能放松。 目前,湖北全省城镇居民基本上做到了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在农村,大多数农民的生育观发生了转变,以1971年实际出生率来推算,16年来,全省约少出生800万人。  相似文献   

7.
据民政部门反映,最近几年社会上遗弃残疾婴儿的数量有很大增加。比如,北京市儿童福利院1972年至1976年共收养弃婴104人,而1987年一年就收养151人,其中141人是残疾婴儿,占94%。遗弃残疾婴儿的问题,已成为需要认真加以关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发展能力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家庭发展理论和家庭可持续生计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家庭发展能力理论框架,为研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效应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实证研究发现,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而且对中国居民的家庭发展能力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限制了人们的生育选择权利、改变了不同家庭的禀赋构成和策略选择空间。在政策约束、市场主导和家庭资源整合三重力量交互作用下,中国家庭在自身的结构调整和策略重组中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下,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家庭自我调整能力下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以帮助家庭更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可以将开放单独夫妇生育二孩作为过渡,逐渐向城乡二孩晚育政策平稳调整,以增强家庭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刍论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方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期.在此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管理方式创新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从计划生育管理理念、计划生育管理的主体与客体、计划生育管理的人口信息网络化建设、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管理等方面探讨了计划生育管理方式的创新,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周紫阳 《学理论》2013,(11):65-66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其价值关系、伦理视角和政策实践视角对其价值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如价值关系中管理部门职能不协调、目标价值观念单一、执行不规范;伦理视角下其政策本身的不平等、不公平、不正义;政策实践下低生育率无法稳定、人口结构趋于单一等。我国计生政策发展对策是:理顺计生政策价值之间的关系;适当调整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1.
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优质服务不仅强调服务,而且体现了全面提高工作水平的一种综合要求,是在科学、合情合理的基础上,把计划生育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加以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使其更贴近群众的需求,更加趋同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目标,是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在不断追求其科学性。合理性方面的又一个创新。国家计生委提出了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要达到的八个目标:一是转变观念和管理方式,从单纯以完成人口计划为主要内容转变到以育龄群众为对象,提供全面优质服务的轨道上来;二是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三是深化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人口结构濒临失衡,独生子女家庭抵御风险能力持续下降,现行生育政策的弊端日益凸显。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转变人口工作理念,逐步推行家庭计划指导促进模式,落实国家保障义务,建立健全失独抚慰补助制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亦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6,(10)
正随着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我国传统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及赡养等基本功能受到冲击,规模小型化、结构多样化、居住离散化、亲情淡漠化,加之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体系建设不完善,使生活贫困、生殖健康、出生缺陷和养老服务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家庭抵御风险能力有所下降,制约了城乡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计生委——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乡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司米国庆介绍,我国现在的计划生育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块:城市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主要由医疗机构承担;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主要依靠遍布全国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的建立始于80年代初期。1980年以前,农村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是由医疗卫生机构来承担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原有的乡镇卫生院逐渐解体,为农民提供计划生育服务的工作出现了空白。同时,我国开始面临第三次人口高峰,人口出生率激增。这两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得医疗机构已经无力承担全部的计划生育服务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在政府的公共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新时期计划生育面临的新情况的分析,提出计划生育药具管理的新理念与新举措,对政府有效开展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9,(11)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使得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和不流动性,促使了乡村社会的转型;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家庭核心化、少子化。农村社会的变迁和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双重叠加,使得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后乡土"的视角审视农村养老问题,发现其表现的新动向,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王戈 《理论导刊》2012,(9):79-80,88
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在农村实施现状的考察发现,其中存在着奖励扶助金的保障作用相对有限和扶助金的发放时间需要规范等问题。为此,应转换思路,把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改为以计划生育养老保险金的形式发放,在现有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理念原则和标准基础上,通过为农村实行计划生育者设立名义账户和实际账户等形式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制度。此举或许可以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探索出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最大民生实惠。我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产生了100多万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严重伤残的特殊家庭,已成为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调研发现,计生特殊家庭有独特之处,期待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多加关爱,建议构建具有"普惠+特惠"特点的计生特殊家庭特别关爱社会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特别关爱力度,切实解决现实困难,使其安享幸福晚年,度过特殊人生。  相似文献   

19.
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实施近20余年,取得的伟大成绩不仅在于我国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和生育模式的改变,更在于它对人们生育意愿的改变.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对待生育行为的态度和看法,它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发展状况.以往生育意愿的调查多是关于城乡生育意愿对比,对农民的生育意愿的调查以及对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讨论,而关于城市人口内部生育意愿变化的相关研究则很少.  相似文献   

20.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 “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据国 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介绍,要在开局之年,把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任务,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张维庆主任说,必须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及时出台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全力以赴做好有关重点与难点问题的论证和协调,确保2001年出台。这两个法规和条例颁布后,将立即着手制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时调整、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