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     
2011年12月21日《南京日报》厉以宁: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那么,如何扩大内需?最要紧的有五个措施:一、给农民以产权。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三、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给低收入者更多创业的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要解除  相似文献   

2.
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将其作为战略基点。与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提出的扩大内需十大举措累计4万亿投资安排不同的是,此次要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这表明,  相似文献   

3.
“中等收入阶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叶 《前进》2005,(2):37-38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重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里把"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放在重要位置,足显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刘志彪 《群众》2012,(1):19-21
在“稳中求进”的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下,我国经济政策首次将扩大内需提到战略基点的高度,首次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特别是.首次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是一项有着集合性意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稳定、产业经济和金融稳定以及社会稳定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认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的主要努力方向是,要把整个经济结构中"需求稳定领域"的从业者培育成为中等收入者,如:把拥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收益权的农民、在稳定需求领域就业的员工(包括农民工)、在稳定需求的服务行业就业的员工(包括中小企业经营者)作为潜在的中等收入群体加以培育。同时,"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过程中应同时处理好保障低收入群体利益、保障中等收入群体幸福指数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范金 《群众》2012,(3):80-82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以下简称“提中比重”),被视为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毫无疑问,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队伍,不仅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需要,也是调整和优化社会结构、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部分学者甚至将其提升到中国未来30年实现从国富到民富转型目标的新起点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高屋建瓴地勾画出了我国分配格局的基本框架。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求是》上发表题为《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中,再次明确提出“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我们推进收入分配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针对不同阶层的收入问题,提出了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在党的文献中还是第一次。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涵义,深刻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地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1.准确地把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涵义中等收入是一个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标准,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中等收入是相对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高收入和低收入而言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标准,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  相似文献   

10.
杨文杰 《湖湘论坛》2003,16(4):52-53
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追求社会富裕、提高富裕程度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致力奋斗的目标之一。但就这项伟大目标的实践进程来讲 ,又是一个渐进的圆周式的扩散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性”的问题实则更需要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作支撑 ,需要有一个比较富裕殷实的社会生活做保障 ,党中央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既符合国情 ,又应和着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目前我国的中等收入者即所谓“中产阶层”所占比重在15 %到 2 0 %之间 ,他们一般都拥有较稳定的收入 ,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 ,有…  相似文献   

11.
徐麟 《观察与思考》2006,(14):58-59
<正>5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提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就是要深化分配制度,理解分配关系,逐步形成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必须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重要着力点;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应当从六个方面考虑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5.
易为进 《创造》2003,(1):4-5
据报载,目前我国的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在15%到20%之间,即所谓“中产阶层”。他们一般都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教育等现代消费。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在不平衡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从而整体提高国民生活水准,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6日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连根 《求索》2005,(1):47-48
一中等收入者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总体收入状况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和范围。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中等收入者是按收入差距来分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社会成员。目前,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为20%,如果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20年中等收入者比重将达到40%左右。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者的具体目标,是逐步将城镇居民最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者由目前的64.15%降低到20%-25%左右,使高收入者、中等偏上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中等偏下收入者及低收入者之间的比例,由7:9:20:32:32分布结构转为12:28:35:15:10分布格局;逐步使农村居民温饱型、小康…  相似文献   

18.
王琳  华中 《前沿》2013,(22):83-84
中等收入者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对于减少我国贫困人口数量、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为构筑“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奠定基础.本文对中等收入者的阶段、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和措施进行系统而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社会主义分配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的分配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确立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收入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确立了收入分配必须通过市场的途径;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肯定了非劳动生产要素获取报酬的地位;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出了不以是否劳动和财产多少作为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政治上先进性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0.
《松州》2014,(5)
<正>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消费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从经济层面看,中等收入者比低收入者可支配收入高,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不仅可带动低收人群体消费,又可促进高收人群体消费。中等收入者群体越是庞大,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越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