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新的论断,特别是在江西考察期间,他提出要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抚州抓住江西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大好机遇,提出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抚州样板"。本文通过研究抚州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特色,总结出抚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启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抚州样板"。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全面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为"美丽湖北"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湖北",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顺应思想、"无为而治"的治理思想、"物我两忘"的超越思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湖北"的目标中凸显出了积极的价值,为建设"美丽湖北"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2)
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中国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以生态文明理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新布局与人民群众、企业、政府的努力密不可分。花都区作为广州市古村落分布较为聚集的地方,美丽乡村的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广州花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探讨生态文明理念,努力推进其新农村建设,力求开辟建设花都美丽乡村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万希平 《求知》2013,(12):24-2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目标之一,意义深远,深得人心。然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以工业现代化为先导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急剧发展在带来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为此,做好符合生态原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顶层设计,对于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在美丽中国的新背景下,生态价值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以促进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进而“五位一体”,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的负责精神,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从人民福祉的视角来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必然要求和新的理论表征。生态文明观由"绿化""保护"的自为阶段进入"美丽中国"的自觉阶段;人与自然的根本关系进入到新时代的主动型关系;生态与经济、政治、社会等形成整体性耦合关系;实践活动由传统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被动状态到新时代的主动状态;生态文明的演化从"天人合一""征服改造"提升到"和谐共生"的高级自觉阶段。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相和谐。推进生态文明,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进一步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当前,哈尔滨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保护环境、关爱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了深入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对建设美丽天津作出了重要部署。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快推进美丽河西建设,是实现河西区经  相似文献   

11.
张栋 《团结》2013,(6):54-58
生态文明建设在2007年就被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中。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又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被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之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但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代价。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词汇"美丽中国",其丰富内涵立即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如何克服生态危机、建设"美丽中国",我国传统道家生态伦理思想清新而深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寡欲知足",道家以它独特的哲学视角给我们如何看待生态问题、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马丽艳 《学理论》2013,(4):30-3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高消耗、高污染的风险社会,我国比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生态文明的建设。所以党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四位一体"之中,成为"五位一体"。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在国外的发展及现状,从中得到启示,从而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提出些许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帆  杨延虎 《学理论》2013,(14):1-2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遇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进而唤起生态建设理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观和消费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特色生态文化建设的困境与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选择了将"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略和目标。实现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离不开生态文化建设。但中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境遇,这种特殊要求决定了中国生态文化建设要符合中国生态实际,应该是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近些年来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多进步,但也存在着诸多的缺憾,这些缺憾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使中国当前的生态文化建设陷入了重重的困境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生态法律保障制度,确立生态知识供应体系,优化生态物质驱动力量,提升生态社会参与程度将是破解困境的有效方略。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新境界,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相似文献   

17.
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重视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的重要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也需要强有力的精神驱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而生态文明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从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理论基础;并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内涵,即生态和谐、生态生产力、生态政治、生态民生和生态素养理念;且研究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生态践履,有利于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然发生变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建立与新时代匹配的生态文明制度,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最终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形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形成,最后从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和倡导绿色行为方式三个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