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月以来,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经新闻媒体曝光后,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据已经公布的美军虐俘照片显示,在伊拉克阿布格里卜监狱里,美军士兵用膝盖猛烈压迫躺在地上蜷缩成一团的伊拉克战俘,有的还朝俘虏身上抛掷硬物,有的严刑逼供致战俘惨死……种种残忍手段令人发指.6月4日,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发表了一份长达43页的<伊拉克人权状况报告>,揭露了美英联军在伊拉克违反人权事实,这对一向标榜自己为世界人权卫士的美国政府,是个辛辣的讽刺.  相似文献   

2.
时事测试     
伊拉克反萨达姆党派组织繁多,派系庞杂,其中较有影响的有: 一、伊拉克国民大会:1992年2月在维也纳成立,总部设在伦敦。该组织集合了伊拉克共产党、库尔德民主党等反萨达姆党派组织的成员和一些独立人士。其领导人为艾哈默德·沙拉比。该组织的宗旨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主张建立以库尔德族为主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5月20日下午,数百名伊拉克民众冲击政府机构所在地"绿区",并进入议会和总理府。这是近一个月来伊拉克民众第二次冲击"绿区"。在之前的4月30日,数千伊拉克民众冲击"绿区",并占领议会。"绿区"不仅是伊拉克的政治"特区",也是军事"特区",多年来从未发生过民众冲进"绿区"的事件。该  相似文献   

4.
驻伊拉克美英联军虐待战俘的丑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不仅引起世界震惊,而且引起举世公愤。人们不敢相信,那些带有中世纪色彩的伊拉克战俘遭受虐待和羞辱画面,却发生在21世纪,发生在以“人权卫士”和“世界人权法官”面目出现的美国人身上。这样,终于使习惯于以世界警察自居和在  相似文献   

5.
黄景钧 《新视野》2005,(6):58-59
2004年3月1 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意义十分重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建立在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的基础之上.我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作了广泛的规定,这是人权法定性在我国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已经启动司法程序,加强对人权的司法保障,而且日臻完善.国外某些人士对我国人权状况的误解和曲解,大多出于不了解我国人权的发展和变化,不了解我国人权今天的现状.从我国的司法实践与社会实际的总体来看,宪法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来,因朝鲜试射导弹,朝鲜半岛又处于十分紧张的局势。日、美、法、英于7月7日下午就朝鲜试射导弹问题正式向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并要求尽快进行表决。该草案援引《联合国宪章》第7章,指责朝鲜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并为对朝制裁和动武埋下了伏笔。对伊拉克动武,就是以  相似文献   

7.
驻伊拉克美英联军虐待战俘的丑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不仅引起世界震惊.而且引起举世公愤。人们不敢相信.那些带有中世纪色彩的伊拉克战俘遭受虐待和羞辱画面。却发生在21世纪,发生在以“人权卫士”和“世界人权法官”面目出现的美国人身上。这样,终于使习惯于以世界警察自居和在国际事务中指手划脚的美国,陷入了尴尬不堪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正>战后世界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平发展是主流,最显著的表现就是没有大的战争。但世界局势依然紧张,世界几乎陷入了局部战争不断的局面。这根本上还是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作祟。帝国主义还是一切战争的根源。西方以意识形态划界,到处祭起"人权""民主"大棒,随意干涉他国主权,是挑起伊拉克、叙利亚等地区冲突的主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6,(8):53-53
“人权无国界”理论是最近几年某些西方国家为推行人权外交而热衷鼓吹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权问题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一国对另一国内部存在的人权问题表示关注甚至采取单独或集体的干预行动是合法的,不属于干涉别国内政。一些西方人士宣称:“当今世界上的重大变化已不受国界的限制”,“人权已超越国界”,因此,“对人权的遵守不可能通过国界边界加以隔离或掩盖”,“保护普遍人权的义务是没有国界的”,是跨越国界的义务。这种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近来,因朝鲜试射导弹,朝鲜半岛又处于十分紧张的局势.日、美、法、英于7月7日下午就朝鲜试射导弹问题正式向安理会提交<决议草案>,并要求尽快进行表决.该草案援引<联合国宪章>第7章,指责朝鲜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并为对朝制裁和动武埋下了伏笔.对伊拉克动武,就是以<联合国总章>第7章为依据的.制裁,动武,咄咄逼人,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  相似文献   

11.
美国泄密者斯诺登揭露华盛顿长期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进行黑客活动,由此引发轩然大波,世界一片谴责问责之声,中国的网民尤为严厉。但让人大失所望的是,平日里那些将美国的"自由、民主、人权"奉为圭臬的人士这次并没有多少站出来进行批判,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沉默。  相似文献   

12.
李锋 《世纪桥》2007,(11):14-15
近几年来,人权问题是许多人讨论与关注的热点,中国的人权事业也正沿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为此,有必要回顾过往一百年来中国"人权"所走过的道路,总结中国"人权"发展的经验教训。此时梳理中国人权发展的百年历程,也正是为了更好"展望将来",以期对促进人权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应有人权是人们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诉求出发,对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提出的要求和主张,是人权的"理想意图"和"观念力量",具有客观存在性、抽象性、理想性和发展性。应有人权对人权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批判和参照意义。推动应有人权的理论建构要遵循"为何应有"、"应有什么"、"如何应有"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4.
邢久强:美军在伊拉克的虐俘事件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尊严,公然践踏了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理所应当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谴责。这一事件是美国人权问题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美国存在的严重的人权问题。陈志尚:是的,这样一种行为,这样一种事件的发生,为什么会震惊全世界?因为这个行为公然侵犯了人的最基本权利。这种赤裸裸的侵犯人权的犯罪行为,其性质是极其严重的,是和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完全背离的。他们如此残酷虐待侮辱笃信伊斯兰教的伊拉克人,不能用个别人生理本能或者兽性发作来解释。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以来,带着头套、蒙着脸的极端组织"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在伊拉克大肆攻城略地,闪电般地连续占领伊拉克北部重镇摩苏尔和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以及迪亚拉省的杰卢拉镇和萨迪赫镇等十余座城镇。面对来势汹汹的入侵,伊拉克政府无力解困,再次陷入教派冲突,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并引起世界的深思。布什是伊拉克战后乱局的罪魁祸首"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势如破竹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一般人格权的问题,虽然我国相关法律解释和单行法已涉及部分内容,但是,我国现行《民法通则》中并没有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已有两部学者建议稿均主张确立一般人格权制度.一部为由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以下简称人民大学建议稿);另一部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教授牵头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以下简称社科院建议稿).在保障和扩大人权已成为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在未来的民法典中确立作为人权基本内容之一的人格权制度,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海杰 《理论学刊》2005,1(2):50-54
产权的本质是一定社会关系下的劳动。产权与人权有统一性,产权既是人权的一种实现,又是人权的保障,二者都和超经济特权相对立。产权与人权还具有对立性,这种对立的实质是平等与效率、公正间的冲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制度评价标准即"人权-制度"标准,是人权与产权对立统一关系的均衡,它完全不同于西方正统经济学的狭隘效率观标准。"人权-制度"标准可以为我们构建有效的劳动力产权制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三月女人花     
要闻伊战十年,伊拉克仍处于混乱之中"应该有一座伊拉克战争逝者的纪念碑,但值此十周年,我们更要立一座纪念碑,记住那些策划、挑起和煽动战争的人"。美国《赫芬顿邮报》用这样的语句评论3月20日这个伊拉克战争爆发10周年的日子。这个日子无论对伊拉克还是美国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记忆。伊拉克至今仍处于混乱之中,19日的一波爆炸给伊拉克战争之后数  相似文献   

19.
周力 《理论导报》2020,(3):58-59
正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今天,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堂而皇之地否认人权。但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却我行我素,在国际国内人权事务中恣意妄为,他们以霸权的姿态,把控国际人权话语权,在四处挥舞"人权大棒"敲打各国中获得满足,而忘记了自身人权状况的千疮百孔、痼疾难除。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9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以大量公开的数据、报道及研究成果,客观揭示美国持续性、系统化、大规模侵犯人  相似文献   

20.
环境人权的本质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应对全球环境危机而产生的环境人权理论陷入矛盾的困境之中,一方面,环境人权与已有人权体系相冲突,另一方面环境人权与当今世界民族国家的分立事实不相适应.究其根源在于,"权利"的特质及其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与应对环境危机的要求格格不入,造成环境人权困境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认识论的矛盾.当前,各国有关法律所规定的环境人权在本质上都是对各主体的环境义务的确定,伴随着全球性环境危机对"权利"话语的打破,只有"环境"与"义务"的结合才是摆脱环境人权矛盾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