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要实现海南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必须有先进文化的支撑。琼剧,是中国戏剧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奇葩,是海南本土文化的代表。要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注入文化灵魂,就必须使琼剧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赢得更多的观众和市场,使琼剧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琼剧艺术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和改革创新已成为琼剧界的当务之急。作为海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琼剧从孕育、形成、发展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她是海内外的海南人和海南文化艺术的骄傲。数百年来,琼剧同中国众多的民间戏曲一样,经久不衰。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琼剧就陷入了困境,跌入了低谷。主要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9,(1)
琼剧承载着厚重的海南省地方文化传统,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涵颇为丰富。琼剧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琼剧是海南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其剧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体现了海南人的文化风貌,迄今在海南民间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对琼剧的研究虽有不少成果问世,但在全面研究的系统性、细节探讨的深入性、保护开发的可行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王维娜 《今日海南》2006,(11):16-17
在演出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地方剧种名存实亡,许多剧团因失去观众而退出市场的今天,海口市美兰区的大致坡镇却有14家琼剧团、400多名演员常驻镇上,盛演不衰。2005年,这里的琼剧团演出达4000多场,约占海南全省琼剧演出场次的60%以上。海南的这一“大致坡琼剧现象”,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中央媒体以及《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多家省、市媒体的关注。海南省和海口市的宣传文化部门正积极筹划,将大致坡镇建设成为“琼剧文化镇”,以推动琼剧这棵“艺术奇葩”焕发出更多的新枝。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7,(4)
作者通过琼剧在广场与戏院演出效果的对比,琼剧戏班人员的构成,演出的种种情形,琼剧起源、发展雏形,最初与神灵、庙宇的关系,较为详尽地描述了琼剧的草根性与民间色彩,有助于从源头和发展形态上对琼剧加深了解。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5,(6)
新世纪以来,琼剧的日渐衰落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从文化竞争和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其衰落原因,指出在好莱坞影视等强势文化产品挤进我国文化市场的背景下,琼剧自身内容和形式已不适应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多元需求,同时从剧本主题题材、情节结构、戏曲唱腔、舞台美术、剧团经营体制等方面提出琼剧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富有海南地方特色的琼剧,是一枝引人注目的艺术之花,在椰风海韵的熏陶下,这门传统艺术正重沐春风,茁壮成长,鲜艳夺目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0,(5):F0003-F0003
海南公仔戏又称木偶戏、傀儡戏或手托木头戏,即由艺人隐身于台下手托并操控木偶于台上演出的表演形式。公仔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因其产生比海南大剧——琼剧还要早,故琼剧艺人称公仔戏艺人为“师兄”。海南公仔戏2008年人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南》2006,(10):I0004-I0004
地处海口、文昌两市交界的海口大致坡镇,由于周边村庄密集,人口众多,村民素有喜欢观看琼剧表演的传统,每逢华侨返乡、亲友聚会或者传统节日、婚礼庆典,他们都舍得出钱请来琼剧团凑个热闹。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致坡便成为全省琼剧“绑戏”的集散地,成为远近闻名的“琼剧镇”。目前,共有14家民营琼剧团常驻该镇,演职人员达500名。近年来,海南省宣传文化部门大力扶持乡土文化,并每年定期在大致坡镇举办“琼剧文化节”,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今年9月20日,省委副书记罗保铭,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王为璐,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  相似文献   

9.
为期5天的首届海南乡土文化节于2006年4月12日在定安县文笔峰文化旅游景区开幕。这是一次以海南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为主题的全省性大型文化活动。在主会场文笔峰文化旅游景区,活动举办了海南民族民间艺术展、白玉蟾文化业绩展、海南文物集粹展、海南名家画展等展览,以及琼剧、黎苗歌舞、儋州民间艺术、临高民间艺术、海南民间音乐等专场演出。另外,在琼海市、东方市、五指山市、乐东县等设立文化节分会场,在海口市大致坡同时举办琼剧文化节。此次文化节不仅荟萃了五彩斑斓的海南民间艺术,而且展示了海南各类型乡土文化节目。这些…  相似文献   

10.
日前,现代琼剧《下南洋》正在省琼剧院内进行密锣紧鼓的排练,拟在今年4月公演。 琼剧要发展,就要创新,这在琼剧界乃至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意识中早已达成了共识。要创新,就要冲破樊篱、挣脱桎梏,就不能再满足于戏剧舞台的复古化。在新时期,琼剧迫切需要观念的突破,如创作观的回归和舞台空间的突破,解除舞台陈规的限制,积极寻求戏剧多种呈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陈涣 《今日海南》2013,(7):34-35
琼剧是海南本土流播最广的地方戏,其渊源可溯自300多年前,透过仅存不多的尘封典籍,琼剧承载的海南历史记忆不可磨灭;见证海内外热烈的观看场面,琼剧在琼籍后裔心灵深处的神圣地位依旧尢可替代,琼剧被冠为“海南文化名片”美称当之尤愧。海南建省以后,琼剧从广东戏剧文化交流圈剥离出来,独主江湖,收获了建省政策带来的最丰厚红利:由区域性戏曲剧种自然升格为省级序列,话语权提升,发展空间得到极大释放。  相似文献   

12.
正从现代琼剧《下南洋》晋京献礼建国60周年演出;到新编历史琼剧《海瑞》代表海南角逐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再到现代琼剧《王国兴》被省内外众多专家学者誉为不可多得的红色题材作品……国内戏曲专家赞誉:"海南琼剧正从一个被边缘化的小剧种,逐步走向全国戏曲舞台的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次文代会  相似文献   

13.
琼剧忆趣     
琼剧,也叫海南戏(海口人叫“做斋“),是海南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植根于海南肥沃的土地上,也渗透于海南人民的血液中。在那漫长的岁月中,琼剧给孤悬南海、生活在贫困当中的海南人带来精神财富和生活乐趣。我的家乡——琼海市塔洋镇,是个琼剧之乡。家乡人爱看琼剧,就象北京人爱看京剧,广东人爱看粤剧一样。海南乡下人把剧团叫“戏班“。又把“戏班“分为“大班“和“厚皮班“,前者指的是正规戏团,后者指的是民办业余戏团。而对“戏班“的称呼,戏迷们对“海南琼剧团“与“海口琼剧团“区别不太清,他们往往以戏班  相似文献   

14.
戏曲影片《红叶题诗》,作为琼剧的“经典”名剧,不仅因为它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影片发行全国及东南亚,更因为它曾经由中国著名的戏剧家田汉先生对剧本进行过修改润色,因而成为琼剧人的骄傲,也成为海南人的骄傲。同时,它还是原琼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海南支会原副主席蔡兴洲先生引以为荣的事,因为,他, 是影片的第一作者——“戈铁”。传统琼剧《红叶题诗》叙述的不是《流红记》韩宫人题诗的传奇,也不是《题红怨》  相似文献   

15.
谢成驹 《今日海南》2007,(11):44-45
在海南,陈素珍的名字与琼剧联系在一起已经有20多年了。现为海口市琼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的她,把琼剧当成自己生命的全部,凭着一身高超的表演技艺征服了众多琼剧观众,被海南观众誉为扮相娇丽、唱腔甜美、个性鲜明的“三才”花旦。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上,陈素珍很荣幸地作为海南第一位由文艺战线产生的全国党代会代表出席了这一重大盛会,并深感自豪和责任的重大。她说:“当选十七大代表,这是一份光荣,也是一份使命。只有不断出新剧、出精品,培养出一批成熟的年轻演员,打造名牌剧团,才能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喜爱我的戏迷。”  相似文献   

16.
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南渡江畔的定安,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栖息繁衍。相传定安城叫疋女墟,意为织女也神往的地方。这里先后养育了明代礼部尚书王弘诲,清代探花郎张岳崧、大理寺正卿王映斗等历史名人。境内母瑞山是“琼崖革命的摇篮”。琼剧名伶辈出,又是著名的“琼剧之乡”。这些,都堪称定安的魅力“名片”。今天的定安,正兴起绿色旅游、古色旅游、红色旅游的“三色”之旅。  相似文献   

17.
李婷 《今日海南》2008,(12):33-33
琼剧,作为一个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戏曲剧种,是植根于海南本土的文化奇葩。  相似文献   

18.
琼剧三百年,几代艺术家。在新一代的艺术家中,继昊多东、陈素珍、曹秋菊之后,又是谁领成了后起之秀而尽领风骚?  相似文献   

19.
闫伟 《今日海南》2009,(12):31-31
改革开放31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也有21年,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文化事业也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可是,作为海南文化主要标杆的琼剧,却面临着走“下坡路”的窘境。琼剧要寻求一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振兴之路,必须在理论上加强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0.
大致坡镇     
詹贤武 《新东方》2010,(2):F0003-F0003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位于海口市的东部,是一座美丽而独具魅力的小城镇。全镇区域总面积114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210个自然村,总人口约3万人。大致坡镇有“革命老区镇”“华侨之乡”“琼剧文化镇”的美誉,被定为全国重点乡镇和海口市中心镇。琼剧是大致坡镇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