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视野下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共青团组织建设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理理念下的政府不再被认为是唯一的管理主体,社会事务管理更强调政府与民众、公域和私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这为共青团参与政府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广州共青团应该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抓住历史机遇,在全面协助政府青少年事务管理中推动五位一体的服务型团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SWOT框架下观察,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五大优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水资源优势;三项劣势:腹地和城市圈支持不足、投资环境与沿海先进城市存有明显差距、服务业存在明显短板;四大机遇:国家扩内需战略转型、国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化发展、国家对武汉战略定位调整;一项威胁:宏观经济波动对城市经济发展可能造成较大冲击。总体判断: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过程或许比较艰难,不大可能在中短期内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3.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十二五”时期武汉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武汉应立足内需市场,实施“高端起飞”战略,突出城市转型,辐射长江中游城市群,谋求从“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已经确立了九座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肩负着时代使命,对区域经济、区域城市群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历史特色、时代特色、世界特色这三大核心特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特色塑造,应强化责任与使命、推动产业创新、培育特色城市文化,从而让国家中心城市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秦尊文 《世纪行》2012,(8):42-44
一、"汉阳造"的实质是工业化最初的"汉阳造",是指汉阳产的步枪,因其质量好而替代进口,享誉全国,青年毛泽东曾对"汉阳造"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现在我们谈的"汉阳造",已不是单指"汉阳造"步枪,而是指近代史上崛起的武汉工业,包括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后称"汉阳兵工厂")、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  相似文献   

6.
方佳军 《重庆行政》2011,13(1):29-30
随着"外环"的开通,重庆全面拉开了建设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的架势,正以"比肩京津沪"的气魄阔步前进。大渡口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全域位于"外环"以内、"两山两江"之间,拥有主城核心区最多的土地存量和34公里长江水岸。重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重钢环保搬迁,为大渡口城市建设实现破茧化蝶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阮成发同志在中共武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以《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为题,对市委过去五年所作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武汉市的奋斗目标及市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报告涵盖面广、亮点多多。本文在叙说武汉面临的发展机遇基础上,重点解读建设三个中心(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和三个武汉(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幸福武汉)这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赵弢 《长江论坛》2014,(4):53-55
黄陂区作为武汉市的远城区之一,应立足区情,发挥区域、生态、文化等比较优势,积极参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打造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多倍增长,努力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中等生态新城;彰显历史文化新魅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区;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建设"幸福黄陂"。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发展拓展了公安高校校园文化的空间 ,改变着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它在丰富公安高校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同时 ,对其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挑战。公安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重建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进入城市的是一连串的神灵,经过一段段长期间隔后,从城市中走出来的是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他们能够超越其神灵的局限,这是人类最初形成城市时始料未及的[1]。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如此来描述城市,认为城市的实质是  相似文献   

11.
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城镇体系中等级最高 的城市,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 的中心。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不仅是经济高度发 达和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而且也是法治建设完备 健全的地区。加快中心城市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法 治建设的先期任务,国内已有一些大中城市提出了 建设法治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将武汉市建设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纵观国内中心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地域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地理优势,提炼和构建城市主题文化,是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的关键举措。武汉市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必须打造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并对武汉市城市文化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本文重点是将武汉市城市主题文化定位于“长江文化之都”,并就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这对中部地区来说是很大的鼓舞。如何进一步推进这一战略,我认为,要选准着力点,找准突破点。着力点就是要支持鄂湘赣三省达成的战略共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增强区域经济规模效  相似文献   

14.
阮成发 《政策》2012,(5):4-9
去年底召开的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基于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律,基于省委、省政府对武汉的要求,基于武汉发展现状,基于全市人民的迫切期望。  相似文献   

15.
王海超 《今日浙江》2006,(12):48-49
优化发展环境事关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建设大局和发展长远。当前,我市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施“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全市各级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努力提升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优化发展环境是把金华市建设成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要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目标,加快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  相似文献   

16.
武宣研 《政策》2013,(6):73-75
文化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发展最深沉、最长久的动力。当今,文化实力越来越成为判断城市发展水平,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志。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以格局定高下,以文化论输赢。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五城"(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大学之城)的战略任务,以此提升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出台与实施,成渝经济区成为了我国经济版图的重要地标,作为规划内的四川15个地市,如何借助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是当前规划区内各城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本文就南充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作一探讨,以给各地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英俊 《重庆行政》2010,12(2):73-75
2010年2月,城乡建设部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将重庆、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确定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重庆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是继国务院3号文件后,又一次将重庆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规划,为重庆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9.
刘伟 《湖北政报》2010,(9):50-50
<正>4月27日,以城市森林·低碳城市·两型社会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汉隆重开幕。开幕式上,武汉等8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江城多了一张靓丽的绿色名片。  相似文献   

20.
城市群和都市圈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近年来,武汉都市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依然面临经济总量规模偏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与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应用城市流和区域协调度模型,对武汉都市圈城市流状况以及都市圈城市流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做初步探讨,提出促进武汉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